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四百一十五章 安置更难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扒衣服、洗澡、吃驱虫的药,催吐也催泻,待洗干净之后。再换上新衣服,来到粥棚。这里已是熬好了米粥,都是好米熬的粥,里面加了一些蛋花、青菜,熬得颇为浓稠,寻常人喝下一碗至少七分饱了。

这些难民,一路过来喝的都是米汤,船上的人,对他们能怎么克扣就怎么克扣。现在喝了这粥,那一个个的都不敢大口喝。先是一口口喝,确认这粥是真实存在的之后,才开始大口猛喝。

杜修明知道,这些人都是饿了很久的人,突然让他们吃肉,他们的肠胃会受不了的,只能先喝一些粥。待两三日之后,将这些人分了流,杜修明再叫人杀猪宰羊,犒劳一下。

喝了粥的,又洗了把脸,便来到了量身高的地方。体重就没必要了,饿了这么多天的人,早已是瘦成了皮包骨。量身高的方式也简单,拿一杆军中用的长枪来。

比枪高的,就算高个子。其余,就都算矮个子。高个子可直接去军营之中效力,若是矮个子,若是有一把子力气的,也能去营中。但大部分的人,都要去开荒屯垦。

杜修明一共寻找了八个地方,都是盐碱地、石头山,除了野草基本没有别的东西了。但只有这样的荒山野岭,才是没人要的地方,也才能容得下这千里迢迢而来的难民。

这些盐碱地,有较为轻的地方,石头山里,也有泥土的缝隙。杜修明的计划是这样的,用一个月时间,抢筑房子。

石头山可开采石头,卖到外面。黑龙寨造船的港口,刚好要大量的石头垫底,如此价格能较为公道。卖了石头之后,就可以买瓦了。

其实,最不好办的是盐碱地。石头山,把泥土较多的地方挖掉石头,剩下的土地就可以开垦了。挖石头既能赚钱,还能开地,一举两得。

而盐碱地不行,盐碱地几乎没有产出。在盐碱地上生存下来的,只有野草。但也是这些野草,给了一条生路。

先去黄升问了杜修明治民之道,并没有问道他想要的答案。但过了些日子,底下百姓却来报祥瑞来了。

某县百姓发现,盐碱地并不是全年都盐碱。只有雨水少的时候,盐碱地的盐分才大,而夏季盐分却小,有“脱盐”“返盐”两种现象。

那百姓便在夏季之前,赶种了一季稻子,没成想到了秋天,竟有一般水田,四五成的收入。这对百姓而言,那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此外,还有百姓在盐碱地里,攫取土制作土砖。土砖就是用泥浆混合杂草制成的砖,不用烧制,百姓常用来建房子。

于是太湖周边盐碱地,就有了法子。先选好了地势较高的盐碱地,挖好沟渠,修成梯田的模样。地势低洼的地方,则围成水塘,引流成河。只等下雨,便可蓄水冲刷泥土,使其盐分降低。

挖出来的泥土,则做成土砖,送往石头山的开垦地。石头山卖石头换来的瓦,则分到盐碱地。而造船剩下的木头边角料,也可完全用上。

如此有了循环,官府再补贴一些,这十万百姓的日子,便有了盼头。房子造好之后,便能种下玉米,在入冬之前,还能收获一轮。这些玉米,杜修明会高价收购。

外面在清点人数,杜修明、杨慎、唐胜、黄升等人,外加盐八家这些商人,都是聚在房子里面。

杜修明开口道:“待安顿好这些百姓之后,诸位的子孙,本官会照顾一二。现在还需议一件事,这些百姓都不是泥瓦匠,让他们自己造房子,越简单越好,诸位议一议吧。”

黄升好像是早有准备,递过来一卷画道:“杜大人,下官以为可以这样。可连排成屋,如此两栋屋,就可节省一面墙。一排十栋,配两排茅房。每一栋房子里,四间房,厨房、内房、杂屋和堂屋,带前后院。”

众人都是围了上来,看到黄升的画卷,颇为不解:“黄大人,这十万人都在湖州,就算将来有了赋税,也是人家杨大人的,你费这么多心思做什么?”

黄升抚掌一笑:“可不止这点心思,本官还出种子、农具,还从杭州找了不少工匠,打算传授这些难民一技之长。”

其他人更加奇怪了,疑惑道:“黄大人,开个玩笑,你这是有点狗拿耗子了。你出力出钱,图什么啊?”

黄升也不卖关子了,回到:“本官所图很简单,这些盐碱地、石头山可不是一小块地方,江浙这么多地方都有。本官只想杜大人在许中丞面前说个情,让他把整个江浙的犯人交给我。”

“化腐朽为神奇,黄大人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若真能把江浙的废地全都变成了良田,那千秋万代,都要颂扬黄大人的功劳。”

“嘿嘿,千秋万代留个名字就不错了。”黄升又道:“杜大人,还有一事。你说的那种玉米,可否先在杭州试种?”

“唔,两件事,我都答应你。”杜修明拍板下来了:“房子的事,还请黄大人上上心。”

江浙难得的出现一次团结,杭州、湖州官府,再加上盐八家,都将心用在了安顿难民的事情之上。他们或为名、或为利,但不得不说,这种团结的力量,给这件事带来极大的推力。

统计人数之后,唐胜前来禀报:“杜大人,这十万百姓,路上便死了五六千人,到岸的人,现在还有九万四千多人。其中男子占了大半,妇孺只有两三万人,路上死的,也多是妇孺。”

杜修明点点头,唐胜继续道:“肯进军营的,有不到两万人,还有一些想进,但太瘦弱了,没人他们进。这两万人,很少有拖家带口的。剩下的六万多人,拖家带口的多。”

听了这个,杜修明还是有些头大,那进军营的两万人,自然好管理。可这剩下的六万,每个屯垦地就得安置近八千人,难度略有些大。可这块难啃的骨头,既然到了嘴边,就是牙碎了,也得啃下去。

杜修明回到:“拖家带口好啊,传令下去。屯垦的地方,只要男子不要妇孺,妇孺先留在此地,再找块地方,开办工坊。小孩组织起来,教他们读书写字,让他们先把官话学了再说。”

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