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业帝国

《大明工业帝国》

第一百二十六章 马由桂的第二个国士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有了治理水涝灾害的混凝土,接下来还要解决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才能正式去三角淀修筑混凝土堤坝。

人才。

只是有混凝土这种工业材料还不够,还需要使用混凝土的工人,才能在三角淀修建一条绵延的混凝土堤坝。

村级的水利工程,需要几百人一起修筑,何况是给三角淀修建混凝土堤坝。

修筑混凝土堤坝的工人好招募,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灾害频繁发生。

东林党又在不停贪墨赈灾的粮食,导致大量的灾民活不下去只能出来逃荒,形成了流民。

顺天府作为天子脚下的京畿,当然成了黄河以北老百姓逃荒的首选,顺天府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

马由桂前段时间还在为老百姓的活路发愁,现在有了修建混凝土堤坝这件事,就可以给这些老百姓一条活路了。

早在准备修筑三角淀马头的时候,马由桂就亲自去三角淀勘察了一番,仔细算过修筑堤坝大概需要多少工人。

少说也需要十万名壮劳力,这十万名壮劳力要是从流民里招募,就要考虑流民拖家带口的情况。

十万拖家带口的壮劳力,算上父母妻儿的话,就需要一位能够掌管几十万流民的大才。

马由桂读过很多的史书,不管是国外的史书,还是国内的史书。

官兵的数量达到十万,是一个坎。

能够掌管十万名以上大军的帅才,极少,一个时期也就那么几个。

小说演义里动辄就写几十万大军,写起来容易,真要是落在了实处。

放在真实的情况里,掌管一万官兵都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十万以上的大军。

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医药、宿营、水源地等等,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另外,只要聚在一起就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摩擦,如何让这十万大军不闹事,不因为摩擦和矛盾产生械斗。

还要保证操练、士气等等都是令历代名将头疼的事情。

这其中的一项项问题,有一项处理不好,很容易就让大军的战斗力大大降低。

要么是因为瘟病死了一大半,要么是被敌人发现弱点各个击破。

这些还都只是消减战斗力,如果是各种问题出现的比较多,敌人还没开始打己方就已经因为哗变自相残杀起来。

掌管经过军事操练过的士兵,已经这么难了,更不要说没经过任何军事操练的流民了。

这些流民不仅不懂得什么是军纪,还是以宗祠为中心聚拢在族长身边,万一有点什么小的摩擦矛盾就会发展成大规模的械斗。

马由桂给宋应星说完自己的顾虑,询问道:“宋兄能否举荐一位大才,一位能够掌管数十万百姓的大才。”

饶是以宋应星的国士之才,听到马由桂说让他举荐一位能够掌管数十万流民的大才,儒雅的脸上也是不免露出了苦笑:“贤弟这是让愚兄举荐一个国事治理方面的黄宗羲。”

马由桂看见宋应星脸上的苦笑,知道这件事有些为难他了。

像宋应星这样的明末三大思想家,大明几百年的文化厚度,才孕育出那么两三个。

马由桂张嘴就要再举荐一位,也难怪向来儒雅的宋应星会露出苦笑了。

因为只有他这种大才才会明白,黄宗羲这样的国士是多么的难得。

这要是换成了其他一般的东林党人,早就吹嘘着放出话了,说给马由桂介绍十个八个。

马由桂等了有半炷香时间,宋应星迟迟没有说话,只是皱着眉头在那冥思苦想。

又是半炷香过后,马由桂失望的准备去找黄宗羲了,准备让他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尝试着去掌管数十万百姓。

但术业有专攻,黄宗羲的长处在于财赋,并不在于地方治理。

黄宗羲能不能掌管好几十万两白银的产业,马由桂是丝毫不会担心的,但数十万百姓就很难说了。

就在马由桂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宋应星突然叫住了马由桂:“还真是有一位,就看贤弟敢不敢用了。”

宋应星似乎是担心自己说的这话,难免会让马由桂打退堂鼓,继续说道:“这个能够掌管数十万流民的大才。”

“和愚兄一样,都是江南人士,说起来也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上曾经做到了南京兵部侍郎的位置,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但书香传承一直没有落下。”

马由桂听到这个人是江南人士,就对举荐的这个大才有了兴趣,毕竟江南能够媲美黄宗羲的大才拢共就那么一两个。

宋应星在马由桂期待的里,说出了一个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名字:“顾圭年。”

马由桂听到这一个顾圭年,已经不是有兴致了,而是一种迫不及待的急切:“这个顾圭年是哪里人士。”

宋应星不明白马由桂为什么露出这么迫切的情绪,顾圭年在江南虽然很有才名,但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不过,马由桂感兴趣总归是一件好事,宋应星回答道:“南直隶昆山人。”

马由桂听到顾圭年是南直隶昆山人,彻底的放心了,这个人就是他所猜测的那位国士之才。

同样也是与黄宗羲并列为明末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顾炎武一生致力于抗击满清,他改名叫做顾炎武,就是因为南明灭亡以后。

改名明志。

但是顾炎武远在江南,恐怕连远水解不了近渴,马由桂故意叹了一口气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

宋应星看到马由桂刚才那么迫切的表情,又看到他现在的这副叹气,还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顾圭年刚好在京城游学。”

“贤弟如果有兴致的话,改日咱们一起去拜会顾圭年。”

“只是,想要让这种国士之才辅佐一个军器局大使,这其中的难度比起举荐一名国士之才还要大。”

马由桂却是没有半点的担心,拍了拍胸口的一本书。

一本就算马由桂已经倒背如流了,也会经常拿出来翻看的一本书。

毛概思想。

阅读大明工业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