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209章鱼鳞图册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今年的寒风,从朔方吹到河套,再往南,直到中原地区。

开封城里,又开始下起了小雪,纷纷扰扰,漫天而来。

“来人啊,地龙伺候。”赵德昭看着身边两位老臣,特意嘱咐了小黄门。

同平章事赵普,生于后唐庄宗年间,今年已经是五十有四,虽然精神还算健旺,但是毕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参知政事卢多逊,年级稍轻,不过也是四十有二的年岁了,卢多逊是妥妥的文人,所以身子骨还赶不上赵普。

另有一个不知道年龄的刘进贤,虽然说父皇赵匡胤并没有立太子,但是目前看来晋王死后,赵廷美蛰伏,魏羽没有改姓,而且目前生死不明,有可能做太子的只能是赵德昭或者赵德芳兄弟,所以赵德昭也是认认真真的在做监国的事情,毕竟做好了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坐上储君。

如果从储君甚至皇帝的角度考虑,寻找一批干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面前的两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赵德昭也说不上是君王之道笼络大臣,只是从本心说,希望赵普和卢多逊身体好一点,将来可以陪着自己的时间也更久一点。

文德殿的地龙在前朝就已经修好,是将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同时将地下用青砖架空,用石灰和泥灰密封好。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地板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下面,形成了“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随着赵德昭的下令,不多时,暖气蔓延,文德殿中不再那么寒意森森。

赵普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赵德昭,继续说道:“这市舶司,自从本朝开国以来,都是官府贸易。民间商贩之所以外贸不多,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是没有运力强大的商船队,毕竟海运和内河航运不同,海运船只需要尖底船,如果没有收益,私商很难投入巨资制造尖底海船的。其二就是海运不安全,虽然历代都在剿灭海匪,但是难以剿灭,寻常商贾遇上海匪,倾家荡产能够留下一条性命还算是运气好的了。”

刘进贤名下也有产业,所以听到市舶司,脑袋里面第一反应就是,那些真腊,马拉加的蛮夷们用不用香水?

想了一想,问了一句:“赵相说道市舶司,是打算以后民间私商也可以用市舶司的名头了么?”

赵普说道:“好教刘都尉得知,私商可以用,但是有条件。”

赵德昭问道:“也是和之前提到鼓励商业的条件类似么?赵相。”赵普点头道:“监国说的是,商人喻于利,如果我们能够给商人好处,那自然就可以分化,调节江南甚至全国的商业和商税了。”

赵德昭觉得自己懂了一些,但是又没有全部弄清楚,心痒痒的说道:“赵相,愿闻其详。”

坐在一旁的卢多逊和刘进贤都认真的竖起了耳朵。

赵普说道:“虽然说来话长,倒也简单,譬如有两个商人,一个缴纳商税迅速,另一个交税迟缓,那么迟缓的一位,明年的鼓励政策,子弟的科举,或者市舶司的名额,就慢慢收紧,你觉得他还会不会故意推迟交税?”

赵德昭继续认真的听着,这一层他还是想得到,不过作为倾听者,赵德昭无疑是合格的。

赵普继续说道:“从一两个人,推广到几个行业,甚至几个地区,只要朝廷有了操控之权,优惠的给予和收回,每一个路府州县商人子弟科考的名额数字,这些都可以朝廷找我,到那个时候,那商贩无疑就会乖乖听命,江南之地不动刀兵就可以平定了。”

赵德昭沉下心慢慢理解赵普的话,只要朝廷有了权柄,那么不管是分化拉拢利诱打击,都无往而不利。如果真有商贩不识抬举,那其余商贩会很开心的在朝廷的支持下占据他之前的市场。

听到赵普的话后,就算卢多逊是政敌,也不得不佩服赵普设计之巧妙,只用一些朝廷可松可紧的政策,就将江南商贾捏于指尖,从而以商业为线索,轻轻一下,江南税收,纲举目张。

但是毕竟要达到在治国之道上见微知著和举一反三,这文德殿中就赵普卢多逊二人而已。

果然,刘进贤问道:“赵相,商税这一块倒是有办法解决了,农税呢?还需要皇城司安排捕快南下吗?”

卢多逊轻笑道:“刘都尉,农税的事情,赵相已经说了。”

赵普默然不语,不过刘进贤和赵德昭一脸懵逼。

说了?

什么时候说的?

我聋了吗?

见到赵德昭都不解,赵普温言问道:“监国,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的户籍典册和鱼鳞图可曾看过。”

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五代时期开始编撰的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李煜在位时期,南唐开始编订鱼鳞图,宋灭南唐后,江南之地鱼鳞图得以送往开封,成为掌握江南的重要典籍。

就这次奏对就是为了解决江南财税问题,赵德昭之前也是看过鱼鳞图册的。

当下回到:“孤看过,赵相可从鱼鳞图中看出什么来?”

赵普说道:“我看江南两路的鱼鳞图册,首先发现江南土地兼并比中原厉害不少,以京西路为例,人口一千余万,共约二百三十万户,其中,有四百亩土地以上一共大约四十万户,占整个户数的六分之一强。说明六分之一的地主豪绅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但是江南西路的鱼鳞图册和户籍典册我对比后发现,江南西路七百余万人,共约一百二十万户左右。其中,占有四百亩土地以上的人户,一共十余万户,我多留了心发现,这十一万户里面,有十万户左右是占据了千亩土地以上的人户。监国,你觉得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赵德昭说道:“江南十分之一地主豪绅,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赵相,是这个意思吗?”

赵普说道:“正是,这就说明,江南农税交不上来,不是一百一十万户江南平民百姓所为,这是那十一万户江南士绅所为。”

赵德昭恨恨的砸了一下桌子,赵普笑道:“监国,可这十一万户又是国朝的支柱,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如果只是意气用事,我巴不得刘都尉直接提兵,把这一群抗税的豪绅拿下问罪,但是就算是庙堂之上,这种事情也只可以想想而已。”

刘进贤也听得是义愤填膺,说道:“赵相,对待这种国朝蛀虫,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赵普笑道:‘刘都尉,你看监国今日召见我等,不是正在想办法吗?’

刘进贤看了看旁边微笑不语的卢多逊,心道:刚才卢多逊不是说赵相已经解决了农税问题么?怎么我还是听不懂呢?

赵普也看着面带疑惑和愤懑的赵德昭,说道:“监国,这农税的解决办法,就在这户籍典册和鱼鳞图册之中。”

赵德昭端正拱拱手,说道:“请赵相解惑!”

赵德昭认认真真的回了一个礼:“臣遵命。”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