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230章西京大同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屯卫小校往牛车走了两步,随口问道:“萧少爷,今天运送的粮食看起来不少呢。”

如果小校再多走几步,随便检查一下粮车,就有可能发现粮食袋子遮住的朴刀。

千钧一发。

刘宇和一众宋军已经作势准备冒险扑杀这几名城门屯卫。

这个时候只听得萧全陪着笑,说道:“天冷,粮价高,所以铺子里面好卖,故而多运了些。”

“生意不错啊?”小校脸上笑容满面,但是嘴里的话就没有那么友善了“近日里雁门关告急,各地部族军都调集过去,这件事萧少爷知道吗?”

萧全心里道“告急,都被人宋军给攻破了,这看着多运了些粮食,就想多克扣一些,非得找理由说事。”

虽然心里腹诽,但是脸上依然一片笑容,道:“军爷,这个小的当然知道。”

说着,萧全帽子下面的手伸了过去。小校会意,也往萧全身边靠近了些。

远远看去,仿佛萧全和小校在亲密交谈,但是,就这样轻轻一碰,一大把碎银子都落到了小校的手里。

小校捏了一捏,心满意足的把银子揣到了怀里,回头对门口的几名屯卫说道:“放行,都是老朋友,不要耽搁萧少爷的生意。”

萧全笑着对几名士兵拱拱手,道:“几位军爷,回见,回见。”

刘宇和三十多名乔装打扮的宋军紧紧跟上车队。

进的城门后,城门洞吹过来一阵寒风,萧全一个冷战,突然才觉得,刚才这不到片刻的光景,自己背后已经是被冷汗湿透了。

一行人穿过长长的城门洞,全部进城后,刘宇悄悄观察了下,门口的城门屯卫并没有什么异常。

心下一阵激动。

这西京大同府,我们来了。

在萧全的带领之下,一行人贴着大同府城墙根疾行,大同府的城墙上,并无一名契丹军士。

刘宇看着城墙上空荡荡的女墙,甚至角楼上都空无一人,刘宇恨不得欢喜得呐喊出来。

大同府,这敌国的西京,宛如一个被剥光了衣衫的清倌人,袒露在自己的面前,毫不设防。

转过几个弯后,车队到了萧家在大同府的一家铺子的后院,三十多名宋军在牛车的粮草包里,找到自己的朴刀,武装起来。进城后,悬挂腰刀应当没有问题,在城门口这一大群汉子手执利刃,城门屯卫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放他们进来了。

既然已经进的城来,刘宇看来萧家是信得过的。虽然说萧全现在很想去前院通知萧家其余人准备细软,但是刘宇现在还有事情让萧全去做。

简单商量几句后,刘宇将宋军分成三队,两队沿着城墙根,从反方向在大同城内溜达一圈,留意一下城防确实是否整个城墙上都没有军士,而刘宇几人,在萧全的带领下,扮做一般客商,优哉游哉的往西京的大校场而去,如果说西京大同府还有大军驻扎,城墙上没有的话,最有可能的位置就是校场。

在做完这一切后,刘宇才会想办法通知城外的党进。

如果城内有大量军队,那么党进等人就算拿下城门,也守不住。

宋军翻山越岭到雁门以北的,只有一千人,党进和刘宇都输不起。

大同中轴线上是永泰街,顺着永泰街直走一路上房屋鳞次栉比,由于今日是赶集,所以除了东市西市之外,街道两旁的店铺也是生意兴隆,只是由于白灾的影响,一路行来,萧全觉得这段时日卖牛羊的契丹牧民比平日里多了许多。

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多是杨树,三晋之地在汉魏之时还算水土肥沃,但是唐以后逐渐干涸,所以从五代以来,大同街道上的行道树都换成了容易养活的杨树,初冬之际,树叶飘零一地,但是枝丫在阳光的映照下,又有一种格外的婆娑和美丽。

萧全和刘宇带着几名宋军,挎着朴刀,这样的装束在城中契丹牧民身上经常看到。不过奇怪的是,刘宇在街道上,不仅没有看到巡城军士,连着捕快差役都没有看到一个。

刘宇将此事记住,和身旁宋军对了下眼神,继续往北而去。

几人到靠近城中央的鼓楼左转,鼓楼呈四方形,由筑城的青砖砌成,站在鼓楼顶上,可以俯瞰大同全城。大同鼓楼在兴建大同的时候同时建起,相传孝文帝曾经多次在鼓楼上对民众公布改革法令。在鼓楼西街的尽头,有一片大广场,广场旁边是萧思远的将军府,整个广场大约两三百亩,用木制围栏围了起来,正门上契丹和汉文写道“西京校场。”

那里就是刘宇等人必须确认的一个地方,西京大校场。

平日里校场附近的军营始终驻扎着数千士兵,轮流到校场操练,人声鼎沸。周边做军汉生意的店铺也是生意兴隆,不过今日萧全带着几人过来后,不仅仅是校场大门紧闭,而且周边的店铺,大多数是空无一人,守店的小二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刘将军,这城中果真空无一人。”萧全和刘宇一路走来,称呼已经更加熟络,而且商人好恭维,一顶将军的帽子戴上去,刘宇无可奈何。

刘宇道:“这个时候,除了城门屯卫之外,城中连着捕快都没有看到一名,很是蹊跷。”

萧全笑道:“大同虽是西京,地位重要,所以城内事务多由部族军负责,虽有捕快,数量也不多,所以没有见到。”

刘宇再问道:‘萧少爷,这大同城内可还有其他地方驻扎有军队’

萧家也是经常往返大同和周边城市经商,虽然不是刻意了解,但是也知道个大概,当下萧全说道:“如果校场没有驻军,那城内就不会有大军了。再有军队的话,只有三个地方还有军队,但是人数不多。”

“三个地方?”刘宇虽然机变百出,但是这大同城毕竟是第一次来,听说还有三处有军队,刘宇和身边宋军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

每临大事有静气,现在还在敌国西京,刘宇强行用开蒙时夫子的话让自己镇定下来。

旁边一位军士问道:“萧少爷,还有哪三处驻军?”

萧全道:“往日里萧家经商,多到大同,大同城内军粮库,一般驻军有数十人;另外,城北的马场,牧民和马场监军有数十人,再就是西京留守府了,留守大人是契丹皇族,留守府有王帐军数十人,这三支军队等闲不会调动。”

说话间,萧全随手捡起一直树枝,在一块空地上画下大同府的简略地图。

整个大同府地图方方正正,以永泰街为中轴,过了鼓楼后,在城中的四牌坊旁边,便是西京留守府。这留守府大概就在全城正中偏右。

马场在城北武定门和右十字街之间,全城的西北角,平日里战马回城养在马场,放养的时候就从武定门出城,城北有一片巨大的草场。马场中的战马众多,西京契丹骑兵多是一人双马,不过据萧全推测,这契丹军救援雁门乃是守关而不是旷野争雄,所以应该还有大量战马在马场之中,那么必然马场也有少量军队驻守。

西京粮库为了兼顾校场驻军和马场的粮草,所以设在校场和马场之间。

整个西京大同,西北一角,就囊括了马场,校场,粮库三个主要的军事措施。

刘宇心道,如果按照原计划,自己一行人控制南门后,党将军从南门进城,一旦在攻打留守府的时候遇到王帐军卫士抵抗,时间稍有耽搁,西京留守就会寻机逃出城去,到时候他只要在城外召集军队,这一千宋军将会十分被动。

那这个最初指定的计划必须修改了,这些消息,还得传出城去,等等党将军定夺。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