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从娃娃抓起

《大秦,始皇从娃娃抓起》

第6章 初露锋芒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一夜无梦,晨曦醒来神清气爽。

不知是氧气充足,还是具备灵气的原因,前世饱受折磨的失眠,睡醒也是昏昏沉沉,现在居然莫名其妙的好了。

打一趟太极,用过丰富的早餐,琢磨着马上就起飞了,干脆把教习的工作辞了。

姜楠头上缠了一圈带着血渍的麻布,来到稷下学舍向时任的祭酒荀子告假。

荀子是赵人,一生游历,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其巨著《劝学》传颂至今,战国末期的大儒。

提出人性恶论,主张“礼法并施、不可偏废”,不信鬼神,坚信人定胜天,只是思想过于超前,儒家不认可,法家又不似商鞅般纯粹,并不得志。

然,其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却大放异彩,依法治国,儒法并施,这两人可都是我政儿未来的左膀右臂啊?!

……

此刻荀子正在大殿中,组织一个辩论,姜楠心中一动,也来到大殿。

春秋战国,百花齐放。坐而论道,辩论之风盛行。

这是一个真正礼贤下士的时代,在辩论席上,人人平等,君臣仕子,都是席地而坐发表观点,儒生仕子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儒生驳斥达官甚至君主,是常态,非但不能打击报复,更要做出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般的包容,否则,儒生掉头便去了他国,呼呼啦啦带走一群,还有六国可选呀!

所以,这个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热血青年愣头青更是无数。

……

大殿内十余名教习、学子正在热烈的辩论,辩论主题是与大秦主战、亦或主和。

辩论源于大秦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

赵王丹欲亲赴大秦虎穴议和,朝堂却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争执不下,便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姜楠来到大殿,找个角落席地而坐,顺便了解这个时代的仕子之风。

总感觉大殿漂浮着一股强烈的煞气或者贵气,神识涟漪荡漾,果然发现在偏殿中,坐满了决定赵国走向的军政巨擘,包含大赵柱石平原君、上卿虞卿、军界战神廉颇、乐毅等人,默默的听着仕子的高谈阔论。

……

儒生意见领袖虞溪高呼:“我旗帜鲜明的主和。

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自长平之战以来,大赵饱受战创,死伤无算,国疲民乏,我等主张,放下兵戈,休养生息,让黎民百姓免于战火的荼毒。”

“彩!”

喝声雷动!

坐而论道,一般说的好,众人便说一个“彩”字,这也是喝彩的由来!

姜楠神识看见上卿虞卿一脸黑线,不仅莞尔:

“嘿嘿,这个虞溪有意思,坚决的站在了其父虞卿的对立面。

父子意见相左,在辩论席上却是平等的,比如赵括长期将父亲赵奢怼的哑口无言。”

……

另一热血儒生起身,大义凛然道:

“自长平之战以来,我大赵同仇敌忾,全民皆兵。

秦人狼子野心,我等大赵血性男儿岂能乞和?

乞和,乃与虎谋皮。

应趁着去岁三国痛殴大秦之余势,乘势追击,一举打垮强秦,以报长平之仇,告慰漂浮在赵国上空五十多万英魂。

但凡,有一丝血性之男儿,都不应乞和。

吾虽儒生,手无缚鸡之力,绝非怂卵。

战事开启,吾将奔赴前线,摇旗呐喊!

血溅沙场,哪怕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乞和之人,

皆为怂卵!”

“彩!”

喝声雷动!

“噗……”

姜楠差点喷出来,“尼玛,辩论就辩论嘛,干嘛人身攻击?!”

……

主持辩论的荀子见姜楠额头围着血渍麻布,表情怪异,直接点名道:

“姜楠小先生,汝,何观点?”

“啊?”

姜楠一愣,暗道:“我就是打酱油的,完事都准备辞职,闷声发大财了!”

心思电转整理了一下思路,清越道:

“今日之辩,毫无意义!”

一句话,如同炸雷,将大殿炸的嗡嗡作响。

姜楠清清嗓子,起身继续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主战,亦或主和,都乃大赵一厢情愿。

然,所有的主动权,都在大秦。

狼,不会因为羊乞和,便不吃羊;

弱国,无外交;

弱者,无谈判权;

此刻乞和,只能是自取其辱,丧权辱国。

然,吾,亦不主张战争,秦已退兵,忙于春种,吾之判断,春夏无战事。

然,吾辈必须做好破釜沉舟、玉石俱焚之准备。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战定乾坤。谋大局者,不囿于一城一池之得失。

吾提议:

备战,蓄势,藏锋,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

不惹事,然,更不怕事。

大敌来犯,当迎头痛击,

哪怕战死,老子也要生生啖下他一块肉!”

说到最后一句,大手有力一挥,挥斥方遒,血性十足,霸气侧漏!

“彩!”

喝声雷动!

偏殿赵国巨擘,却赫然一震,相互若有深意的对望。

……

姜楠心里暗道:“演戏嘛!你们打打杀杀,关老子卵事。

关键是历史记载,前256年,秦赵仅只有一战,而且是乐乘破信梁,胜!”

“说得好!

荀子大喝一声,然后环视在座,“谈判筹码,是打出来的。

深挖洞,备战;广积粮,蓄势;不称王,藏锋;

我们不主动战争,然,大敌来犯,玉石俱焚,死也要让来敌脱层皮!”

……

虞溪前是被儒生痛斥怂卵,又被姜楠立意更高一筹,一脸黑线,清清嗓子,高呼道:

“姜楠先生,据闻,尔首伤口是为维护秦人母子所伤。

吾等皆知,汝父乃对抗大秦,战死于长平,是英雄。

邯单之战,大秦虎狼久攻不下,乃赵人举国恨秦,全民皆兵。

作为儒生,吾佩服汝无畏的血性,

作为立场,此等做法,岂非羊在维护狼崽,狼崽长大,是否会反噬羊呢?”

正愁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扭转赵人对赵姬母子的态度,起身朗声道:

“春秋流传邦交规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恣意凌辱妇孺,实为挑战列国邦交底线;

又,孔曰‘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况且妇孺呼?”

赵人恣意凌辱质子,却不敢杀害,说不得时局变化,还要让将其遣返回国。

稚子赵政只有三岁,赵人的凌辱,只会让稚子刻骨铭心、深入骨髓仇恨赵国;

然,如采用截然相反的方式,此期间,我们施以仁义大爱,教导一个爱我大赵、爱我赵人的稚子,一旦回国,岂非是赵人在大秦钉下了一根楔子?

尔等鼠目寸光,只顾凌辱弱小妇孺,产生自欺欺人的快感,岂知……”

姜楠说话间挺直脊梁,来回踱步,鹰视狼顾,一字一顿,字字诛心,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尔等如是勇者,当横刀立马,剑指函谷关,而非凌辱妇孺。

借恨秦之名,辱妇孺稚子,

实为……

怂卵不如。”

最后一句,更是平地惊雷,振聋发聩,炸的一众被热血冲昏了头脑的儒生,一脸锅底。

这是立场问题,无人敢随意喝彩。

然,现场出奇的安静。

特别是‘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辱妇孺稚子,实为怂卵不如’,深深的刺激着很多赵人的心。

……

辩论结束,姜楠正欲向荀子告假请辞,忙着赚钱,着急提升修为,哪有时间在这耗?

却不料一儒生跑来,一脸艳羡:“姜楠先生,平原君有请!”

平原君赵胜长髯飘飘,须发皆白,却目光如炬,洞若观火,长期的高位散发着如山如狱的威慑压力。

平原君身旁,一位英姿飒爽、膘肥体壮的女兵,也好奇的打量着姜楠。

平原君上下打量姜楠,捋须道:

“少年,不错!

备战、蓄势、藏锋,可作为当下赵国之纲领!”

“平原君过誉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为读书人的本分!”

“少年谦虚了。唤你来有两事,

一是,少年洞见犀利,可否想从仕?”

“平原君,楠,欲再蛰伏一年,羽翼渐丰,当报效大赵。”

姜楠考虑到不改初心,当下的目标是挣钱,修炼,挣运势,便委婉拒绝。

“啊?”平原君一愣,随即颔首道,“少年懂得藏锋,甚好!

这,第二件事,乃我当面感谢你!”

“啊?!”姜楠愕然。

“感谢你对秦人母子的照拂。

实则,老夫对你的观点,极其赞同。”

……

“老夫难矣!”

平原君大摇其头,“秦赵山海血仇,让母子活下来谈何容易!

大兵护持么,将士愤懑在心,不定哪天一矛捅死了他们,届时你能如何?

放任不管么,必是碎尸街头。

丰衣足食么,母子优游自在,国人便是骂声载道。

老夫若照料妇孺稚子,朝野若知,便会骂老夫小题大做亲秦无度……

你说,老夫难也不难?

所以,老夫是感谢你对那母子的照拂!

如果他们真迫死在了赵国,这可是天大的祸事,邦交的丑闻啊!”

说完,大赵柱石平原君对姜楠居然深深一揖!

“使不得,使不得!”

姜楠慌忙侧过,回礼道,“平原君高义啊!世人都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妇孺何其无辜?”

“大赵需要新鲜血液啊!少年不错,我们便定下一年之期!”

平原君捋须满意称赞,取出一物递给姜楠,“这是我的腰牌,可凭此随时见我!”

【提升潜龙命格运势

赤级气运增加两成

目前进度:60%】

这平原君位极人臣,气运果真了得。

当然,应该是进入了多个军政巨擘的视野。

进度条眼看着就满了,不知是何惊天动地的礼物?

身边的女护卫目光涟涟看向姜楠,兴趣盎然,说不出的古怪!

平原君对女兵道:“赵琳,替我送送姜楠!”

“诺!爷爷!”

“啊?”

姜楠心头惊愕,“她便是平原君的孙女赵琳公主,人称大赵四大美女之一?”

传说赵国环肥燕瘦四大美女,环肥便是赵琳和赵小小,燕瘦便是赵雅和虞美人,姜楠是穷酸读书人,美女距离太远,也没有关注。

一路上,赵琳透着俏皮,交流浅尝辄止。

“我靓不靓?”

“靓!”

尼玛就算不靓也要说靓啊!

“我飒不飒?”

“飒!”

“我英不英?”

“英!”

“好!回头我来寻你,送你一份天大的机缘!”

“啊?”

姜楠绝不会自作多情到公主会对自己一见钟情。

简直是莫名其妙。

.

阅读大秦,始皇从娃娃抓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