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谁在害朕!

《大明:谁在害朕!》

第6章 射箭立威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知道了来龙去脉,朱常洛喟然长叹。

这一声叹息,淹没在群臣的吵闹声中。

顾命大臣杨涟却敏锐的发现了朱常洛的动态,他连忙阻止了大殿上的争吵。

这小子眼力劲倒是很好,知道揣摩主子的心思,朱常洛对此甚是满意。

朱常洛将杨涟从给事中提拔成顾命大臣以后,杨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工作格外卖力,对待朱常洛更是感恩戴德,哪怕是现在朱常洛让他去死,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众朝臣也知道,杨涟成为了朱常洛的亲信,他们对杨涟的态度更是毕恭毕敬,阿谀奉承。

杨涟说话的分量自然是上来了,他一维持秩序,朝堂也慢慢安静了下来。

有几位重臣仗着自己的资历老,不屌杨涟的话,但随着大家都闭嘴了,他们再逼逼,就太过突兀了,所以他们也跟着停止了吵闹。

“都吵够了?”朱常洛冷冷道。那声音冰冷有力,令人忍不住发颤。

“除了吵,你们还会点什么?”

“能不能干点实事了?”

这一连三问,像一次次挥鞭,狠狠地抽打在群臣的脸上。

殿下官员大多低下了头,有几个官员面露诧异,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皇上这是怎么了?

性情怎么会和以前差别那么大?

虽有疑问,但他们都不敢多言。

朱常洛拍案而起,“大胆!”

这一句可了不得,台下众官被吓得双腿发颤,再也坚持不住,全都跪了下来。

“皇上,微臣知罪!”

朱常洛并没有让他们起身,他从龙椅走下,越过朝臣,一直走到了大殿门口。

秋风萧瑟,大雁南飞,鸟鸣不绝。

朱常洛若有所思。

“取弓箭来!”

群臣皆是好奇,纷纷转身看着门外。

他们依旧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他们眼中的男子在风中伫立,遥望着远方。他突然拉弓,朝向天边的大雁,三箭齐发同时射出了三道凌厉的箭影。

“射中了,皇上射中了,三支箭全部都命中大雁。”王安激动地呼喊着。

王安叫来魏朝,连忙安排道,“快把皇上射下来的大雁拿回来。”

众朝臣都是满脸惊讶,忍不住心生赞叹。

朱常洛将弓箭递给了王安,然后转身走到了殿前。

他环视着跪在他面前的众人,众人被这一盯,盯得浑身发毛,都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

那凌厉的眼神,那威武的雄姿,那凌然的气势,给在场的所有人一种无法抗拒的威慑。

朱常洛的言语依旧冰冷,和他的眼神一样,直入所有人的内心,那种感觉令人不寒而栗。

只听他说:“朕问尔等几句话,尔等回答是与不是即可!”

“都听到了吗?”

“是!”众臣齐声道。

朱常洛穿插在群臣之间,边走边道:“朕问尔等,朕是不是真龙天子?”

“是!”这毫无疑问。

“那朕是不是天选之人?”

“是!”这次说的不是很齐,毕竟就是因为立储的事情爆发过国本之争,如果不是那时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朱常洛说不定早就被迫害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死了。

“三纲五常尔等都应该熟读过,君为臣纲是何意不言而喻,那朕问尔等,按照常理,尔等是不是应该遵从朕之旨意!”

顾命大臣杨涟带头说是。

“既然如此,朕要颁布几项法令,望尔等依照朕旨意而行。”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

说话间,朱常洛已渐渐走到了龙椅前,他转身坐下,傲然于天地间,皇威尽显。

“朕的第一道旨意,”说到这里,大臣们纷纷抬头,朱常洛稍有停顿,继续道:“批准河南道御史徐光启上书的《亟遣使臣监护朝-鲜》,并派徐光启、杨涟为特使,出使朝-鲜,以起监管之用。”

说到这里,下面的人可是炸开了锅。

内阁首辅方从哲连忙道:“皇上万万不可啊,那决议在先皇时期,早已被废止,几个月前,朝-鲜国王的特使也已携着敕令赶回了朝-鲜,如今怎可突然变卦,臣认为此举不妥。。”

礼部侍郎孙如游也连忙附和道:“皇上,朝令夕改有损皇权,且不合乎礼仪,请皇上三思啊!”

兵部尚书黄嘉善附议,并指出:“朝-鲜虽与我大明是藩属国关系,但朝-鲜向来独立自制,如大明强行派官员监管,恐令朝-鲜军民产生抵触之心,或对联合抗金产生消极影响。”

听罢这三人之言,朱常洛面色冷峻,他微微抬手,指向了顾命大臣杨涟:“杨爱卿,汝可有高见!”

杨涟禀道:“启禀皇上,微臣并无异议,愿听皇上调遣。”

“好!那徐爱卿呢?”

徐光启激动道:“承蒙皇上厚爱,微臣谨遵皇上旨意,为达目的,万死不辞。”

“好!很好!”朱常洛猛然起身,接着道:“众爱卿,如若朕不听劝谏,执意而为,卿当如何?”

众大臣交头接耳不敢多言。

朱常洛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来的气魄,已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众臣无不倾倒折服,哪还敢有异心。

朝臣将利弊禀报皇上,已尽到了臣职,再纠缠不放,很难想象自己会遭受到怎样的处罚。

但总是还有头铁的。

内阁首辅方从哲就是那个头铁之人,他完全诠释士大夫那刚正不阿、据理力争的特色,这种人甚至连被廷杖都感觉是荣耀的事。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早已严阵以待,就等着朱常洛发号施令。

魏超双脚摆出了内八字,暗语是给我狠狠地打。

但朱常洛没有动用私行。

因为在此时,杨涟早就冲上前去,和方从哲开始了论战。

争吵在朱常洛的斥责声中停止。

荀子曾经说过,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

也就是说,选择臣子时需要非常谨慎,经过多番考察,才可以确立职务。

将给事中杨涟提拔为顾命大臣,应该是朱常洛选取臣子的成功之笔。

在此艰难之境,多亏了杨涟的挺身而出,才保全了皇上的威严,同时也给双方找了个台阶下。

经过了这么多天的观察,自己也目睹了那混乱的局面。

朝廷内部已然病入膏肓。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金玉在风霜的侵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也已变得锈迹斑驳,可能再回首时,朱颜就已经换了模样。

明王朝已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令明王朝风雨飘摇。

对于拥有现代人思想的明代帝王朱常洛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整顿内阁。

作为一国之君,他感觉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多方的掣肘,皇帝的威严遭遇了种种的冲击。

很多时候,一国之君也并不能拍板,有些大臣好似中了魔怔一般,非得把事实掰扯清楚,你不按照祖宗礼法来,就是大逆不道,就应该做出让步。

即便你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行。

有些大臣是真心为了维护国本;

有些大臣是为了彰显士大夫的骨气。

不管怎样,都想方设法的阻挠你。

这种行为对不对呢?

这暂且不表,但在拥有现代人思想的朱常洛来说,这些人简直就是一个个的榆木疙瘩,思想拧得很,当真是迂腐至极。

即便是这样,朱常洛还是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德感化众人。

他还不想背负暴君的骂名。

朱常洛打断了殿前的争吵,而后向众臣分享了一段话。

他先让跪拜的所有人起身,接着道:“朕分享汝等一段话,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失权则君贱,失恩则-民散,民散则国乱,君贱则臣叛。是故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

殿下群臣聚精会神的听着,少有交头接耳者。

朱常洛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此文不言而喻,汝等自当知晓其中含义。朕此时提及,汝等也心知肚明。如今大明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有大厦将倾之势,加之内忧外患不断,时局动荡,万民生活在水火之中。如此情形,尔等都在作甚?”

朱常洛剑眉一竖,冷冷看着台下众臣。

“皇上,臣等知罪!”

众臣尽皆跪倒在地。

“知罪是好,但更好的是知罪而改。朕贵为九五之尊,是天选之人,是真龙天子。朕之言,一言九鼎。凡朕裁定之事,汝等只需听好,依朕所言,不遗余力,不行篡改,完全执行。汝等可有听好?”

“是!”众大臣齐声道。

朱常洛心情大好,语气也稍微缓和了一些:“汝等心情,朕皆知晓,汝等忠心,朕未怀疑。也请汝等相信于朕,朕并非刚愎自用之君,所做裁定,必是经过再三权衡而定,汝等放心执行就好,是不是错,历史会给一个公正的评判。”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日上三竿,而他的旨意也仅仅下达了一条,今天就这样吧,下一步的规划明日早朝再议。

朱常洛留群臣吃午饭再走,午饭就是他在大殿外射中的那三只大雁。

大臣们喝着大雁汤,品着大雁肉,少有的其乐融融。

看到这一幕,朱常洛终于安心的笑了。

他的笑声中充满了王者的傲慢和君临天下的蔑视。

他是睥睨众生的王者!

他是纵横天下的霸主!

他的一生注定传奇!

(本章完)

.

阅读大明:谁在害朕!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