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十二章:国无储君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洛阳城外,喧嚣而凄凉。

太子李贤出镇蓬莱,天子和天后并没有出现,而是让宰相、吏部尚书洛君薇出送,洛君薇是李治的表姐,是李贤的表姑。

此番出镇诏书上说是荣耀之事,城中百姓也多有欢呼庆贺之人,但对于朝廷上的官吏来说,这不吝于流放,废掉李贤的政治前途。

这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说些凄凉之语,似乎像是在诽谤朝廷,说些祝贺之语,那就更是恶心人了,太子之位都没了还祝贺。

十里柳树下,李贤脸上并没有什么喜意,他性格刚强,实在是绷不住,此刻望着洛君薇,径直问道:“表姑,为什么?”

为什么,这就是李贤想要问的,他有太多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他的父亲,堂堂的天子也放弃了他,为什么洛氏也能看着他这个正常的太子被流放,而不会替他说话,他有太多的不解。

微风拂过,吹起洛君薇的衣角,望着面前李贤那张英俊的脸上所浮现出的不甘和不解,洛君薇正色道:“因为太子你不合时宜,这世上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一个天下,你对天下不利,所以你就要离开。”

李贤更不理解了,“我是现在李氏正宗的嫡长子,我为什么会对天下不利。”

洛君薇却不再解答,只是淡淡道:“那就需要太子自己去想了,如果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话,那的确是还差得远。”

李贤闻言久久望着洛阳城,那座名躁天下的神都,而后一言不发转身离开,离开这座承载了他无数记忆的都城,洛君薇则面色稍缓。

“利于天下?什么是利于天下呢?”

李氏正宗的嫡长子,和对天下有利,可实在是不一样,帝制走到现在,实际上需要的君主,已经不仅仅是能力要强,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责任心,要以天下为己任才行。

这天下的君王,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是上等,有能力却自私的是下等,没能力有责任心的才是中等,这依旧是个德才间的分辨。

有才有德那自然是不必多说,剩下的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洛氏一向认为后者更重要,大臣尚且如此,那作为天下的中心,自然更是如此。

有德无才的君王只会让国势向下,大不了就是等待下一任君王,而有才无德的君王,却是真正的天下大害,乃至于荼毒无穷。

一般的昏君只能为祸一世,对当世来说的确是大害,但放在对历史的影响上,则基本上可以忽略,比较汉戾帝,他对历史的伤害基本上没有。

在有才无德这方面,汉戾帝都不算其中典型。

杨广则属于无才无德,不在人的讨论范围内。

此方世界的人都没有经历过,以姬昭前世经历过数千年的眼光来看,最适合用有才无德来形容的皇帝,有一個半。

这半个,便是万寿帝君,家家皆净的嘉靖,有才是真的有才,执政前期的新政也能搞得有声有色,但为人过于自私,不仅仅是不顾及天下,就连朱家的江山都不在乎,只要严嵩能搞来银子让他享受,他就放纵,好在他只是放纵,毁坏的也是当时的时政,对于后世并没有什么影响。

姬昭一向认为,最重量级的一个,那就是十全乾隆,如果要排一个历史罪人榜,他必须荣登榜首,乃至于超过司马懿之流,乃至于超过屠城的人。

此人是极少数能以一己之力,让一个文明倒退的罪人,是极少数能以一己之力,让天下奴性威重的人。

毁灭书籍和修改书籍,这件事就足以让人对其深恶痛绝。

更恶心的是大搞文字狱,而且和他的父亲以及祖父那种真的搞反清的文字狱不一样,麻子和雍正属于正经搞反对派,属于历朝历代控制舆论的正常手段。

而十全实际上并不怕反清,他是用文字狱来统治,他对待文字狱没有标准,他会故意放纵一部分人,以此来显示自己并不是不让人说话,而后再大杀特杀,告诉所有人,敢说就是找死。

可谓是阴晴不定,让人只觉天威难测,结果导致的结果就是,诗人不写诗,文人不作文,文明倒退,荼毒无穷。

十全所维护的统治还不是老爱家的统治,而是他自己过得舒服,这一点上和万寿帝君一样,颇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肆意,这么一个既不为天下,又不为家族,只顾自己享受的人,真可谓千古罪人是也。

但谁能说十全没能力呢,御极天下六十载,大权从来都没有旁落过,把臣子玩的欲仙欲死,被西方奉为《君主论》中最典型的君主。

有才无德之大害,可见一斑。

……

洛君薇回宫中复命,告知武曌太子李贤已经离开的事,武曌并没有因为李贤的离开而有太多的伤心,他们母子间的情谊,已经被李贤的作为磨灭了许多,现在武曌只希望李贤有一天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薇薇,你说接下来大唐储君该让谁来做?”

不出意外,武曌听罢之后,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李贤只是出镇,他身上的太子之位还在,并没有被废黜,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除非现在李治立刻暴毙,然后李贤回来继位,否则他的太子之位,很快就会被废黜。

如果是寻常大臣,面对武曌的问题,那当然是不会回答的,或者直接说嫡三子李哲上位,符合立嫡立长的传统。

但洛君薇和武曌之间,从来都不说这些客气话,武曌也不愿意从洛君薇的口中听到这些客气话,所以洛君薇直接了当的说道:“不选储君,让太子之位暂时空悬吧。”

“哦?”

武曌听到洛君薇这颇有些惊世骇俗之言,却没有其他反应,而是意味深长的发出了一声疑问。

洛君薇正声道:“英王,陛下您也是很清楚的,他没有什么做太子的能力,起码现在不行,先找大臣教一教再说吧,殷王李旦,还小,而且也没有展现出什么天赋。

自天子陛下登基以来,已经有三个太子出事,所谓可二不可三,现在就连三都破了,那就更不能再有下一次了,如果再废一个太子,那造成的影响一定是不小的。”

三个太子,李忠,李弘,李贤,再加上李建成,李承乾,如果再来一个太子被废的话,那太子以后可就真的完全不能让人安心了,这频率的也太高了,现在实际上就已经很有这种味道,就连洛氏都不想投资以后的太子,从这里就可想而知,天下人的想法了。

武曌闻言缓缓点头道:“是啊,不能为了安定人心就随便选一个太子上去了,接下来的大唐,需要一个人品贵重,能力卓绝的继承人担任太子。

这件事我会和天子提一下,反正天子的嫡子现在也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在长安,总是要从这里面选一个的。”

洛君薇对此言不可置否,却突然说道:“天后陛下,臣有一件事要和您说一下,三个月后,臣的生辰之日,老祖宗要把家主戒指以及家族神杖传承给臣,天后陛下到时候会到公主府来参加典礼吗?”

“什么?”

刚刚还云淡风轻的武曌,噌的一下站起来,瞬间拉过洛君薇的手,又震惊又欣喜道:“国师要把洛氏的家主戒指和家族神杖同时传承给你?

真的要把家主戒指也给你吗?”

洛君薇笑着点点头,而后温声道:“老祖宗说,让我做洛氏真正的第一任女家主,而不是之前灵均先祖那种半家主,到时候要广邀诸家,共同见证。”

很多人都知道,在洛氏中,有一件传家宝,那就是戴在家主手上的戒指,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从上古邦周的时候就传承着,据说是文公薨逝之后,素王赐下的神物,千百年都没有丝毫的损毁。

这枚戒指一代代的在洛国君主的手中传承,当初姬灵均成为洛隐公,但这枚戒指同样被戴在她的兄长洛谨手中,象征着家主的身份。

在洛氏中,还有一件传家宝,那就是神杖,是上古邦周时期,洛氏用来祭祀素王的道具,后来就在大祭司的手中代代传承。

如果说洛苏将神杖交给洛君薇的话,那还算是合理,毕竟洛君薇是这一代的嫡长女,虽然现在年龄大,但持有神杖问题也不大。

但把家主戒指也给她,让她做家主,那可就不得了了,现在的洛氏四处开花,真正的家主一脉,在世人眼中,当初转移到了周郡王一脉,毕竟周郡王一脉最显赫,后来因为秦王李承乾出镇,周郡王洛君成跟着李承乾离开了,家主一脉就转移到了唯一留在京城的雍国公一脉。

但无论是周郡王一脉还是雍国公一脉,实际上都没有戒指,虽然问题不大,但总有些美中不足,而现在洛苏要将戒指和神杖都交给洛君薇,那洛君薇将会成为洛氏史上第一个同时拥有两件传承宝物的洛氏女,这将创造历史。

武曌先是为洛君薇感到兴奋,但她的政治嗅觉何等敏锐,很快就反应过来,洛氏什么时候传承的时候,会广而告之了,就算是邦周时期,国君继位,很多时候都不会邀请很多人,一般只有齐国和晋国等少数几个友好国家的国君会到场。

现在这么做,就是明显的宣传,想到这里,武曌便疑惑问道:“国师是有什么计划吗?”

问完之后,她便反应了过来,立刻深深皱起眉头,又望着笑意吟吟的洛君薇,眉头皱的更深了,这时洛君薇上前,轻抚她眉间,“陛下别急,慢慢看,慢慢想,上天会指引一切。”

“上天会指引一切吗?”

武曌喃喃道。

……

李贤离开洛阳,一路往辽东而去,而后越过半岛,到达方丈岛,在这里见到了正准备交接的齐国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和辽国公洛君骏。

二人已经接到旨意,由太子李贤来接手防务,此番李贤出镇,自然是带着大批的随从以及官吏,这些人的政治前途都和李贤相绑定,无论愿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这里,都不得不来。

薛仁贵和洛君骏这些时日已经颇为熟悉,见到李贤后,相视一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二人也没有做出什么多余的表情,便正常将防务交接给李贤,而后便带着从中原而来的士卒,开始驾船返回辽东,以及直接乘坐大船前往胶东半岛。

不多前往胶东半岛还是有风险的,洛氏的神器不可能时时刻刻布置在海上,那样就算是有海量的气运也耗不起,航海技术的发展,即便是近代也做不到完全精准,大部分还是从辽东走陆路回去,顺路还能再把半岛的地犁一遍,把那些脑后有反骨的人,趁着大军过境杀一杀。

一直走到辽公国,洛君骏便驻足在这里,向薛仁贵告别,薛仁贵见状颇为羡慕,二人虽然同为行军大总管,但洛君骏的爵位等都胜过他。

洛君骏见状则笑着说道:“大将军此番征讨蓬莱立下大功,名扬天下,又有什么可羡慕本公的呢?

此番回到洛阳,二位陛下必然会将军加官进爵,从此扶摇直上,要成为故英国公那样的国之支柱了,日后若还有并肩作战之日,倒要再见将军风采。”

薛仁贵闻言心中郁气一扫而空,朗声笑道:“多谢国公称赞,士卒归心似箭,我这便返回洛阳向陛下复命了。”

二人告别后,薛仁贵便率领着大军回返。

洛阳城中,李治和武曌正交流着关于李哲和李旦之事,在武曌的劝说中,李治同意了暂时不立太子的决定,而是要先看一看,同时二人也开始着手准备给李贤的封王之事。

方丈岛为齐国,这是李泰一系的爵位,此番李贤出镇,倒是要重新册封一个诸侯国出来,春秋大国的国号,李治思索了一下后说道:“不如就封为卫国吧,其他的大国,基本上不如何见了。”

卫王。

武曌念叨了两句,缓缓点头,可。

(本章完)

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