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五代十国往事》

第1036章 真宗即位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真宗即位】</P>

老大疯了,老二死了,那么该轮到老三了吗?看似天经地义,实际这在当时是绝对的禁忌话题,没人敢再提立储一事。</P>

赵光义对立储非常敏感,他对此的解释就是前文提到的,一是担心自己被架空、抛弃,二是加大对皇子的考察力度,扩大候选池,不排除立贤不立长的可能。实际上,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没有说出来的那层意思——“金匮之盟”的内生bUG。</P>

为了堵住人们说自己“烛影斧声”的嘴,而搬出了“金匮之盟”,然而“金匮之盟”自带兄终弟及的属性。</P>

而且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等最后一个弟弟赵廷美死后,皇位应该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如此往复循环,由年长的族人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虽然赵光义煞费苦心地送走了赵廷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但赵匡胤还有孙子。</P>

帮这五个孙子……过早地离开我们?</P>

只要赵光义指定自己的儿子当继承人,就是违背“金匮之盟”,打自己的脸;而推翻“金匮之盟”,就等于承认了弑兄夺权……</P>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可以有太子之实,比如封王、加中书门下平章事、知开封府尹,但无太子之名,不能下诏正式立储。</P>

白发人送黑发人,在老二赵元僖死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光义的身体也每况愈下,994年9月,自觉时日无多的赵光义终于私下里跟寇凖谈论起了立储一事。</P>

寇凖先前因触怒太宗而被贬往青州,太宗清醒后很是追悔,于是将其召还。故事就从这次相会说起。</P>

寇凖入觐,赵光义二话不说,把裤子一脱,“你看。”</P>

因为赵光义在高梁河之战中腿部中箭,创口每年都要复发,特别是到了晚年。当寇凖入觐的时候,赵光义的腿伤正在恶化,于是掀起裤子给他看,意思是说自己快不行了。</P>

赵光义含情脉脉地看着寇凖,娇嗔道:“死鬼,你还知道来呀?”</P>

寇凖答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P>

我跟你谈感情,你跟我玩儿制度,煎饼果子放毒药——别给我来这套。赵光义干脆不绕弯子,不装了,我摊牌了:</P>

“你看诸皇子中,谁可立为太子?”</P>

这是臣子们的送命题,寇凖用的是高考满分卷标准答案:</P>

“陛下为天下择储君,这事儿一不能与后宫商量,二不能跟太监商量,三不能跟近臣商量。陛下只能自己定夺,也只有陛下您能挑选出下一代明君圣主。”</P>

“尼玛……”赵光义低下头,很久没说话。沉默良久之后,赵光义支开了所有宫娥太监,便殿中只有他和寇凖,然后,赵光义压低了声音,进一步挑明,“你看老三赵元侃,行吗?”</P>

寇凖的回答一如既往:</P>

“非臣所知也。”</P>

这事儿不是我敢听的,不听、不议、不管。你的儿子你的天下,你的草原你的马,你想咋耍就咋耍。</P>

赵光义心里有数了,“好吧,既然你极力赞成,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P>

紧接着,皇三子赵元侃被任命为开封府尹、改封寿王,改名为赵恒,并正式下诏立为皇太子,成为法定继承人。</P>

一般认为寇凖确实在立储问题上帮了赵恒,虽然他闭口不谈立储问题,却建议由赵恒判开封府尹,由此婉转地表示自己支持赵恒。</P>

自唐末以来,中原大地就不再有立储之礼,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所以太宗的这次册立储君典礼成为当时最盛大的庆典,首都汴州万人空巷,争睹储君风采。当赵恒从太庙回宫的时候,民众夹道欢迎,不禁发出“真社稷之主也”的称赞。</P>

很快,这句话就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里。</P>

完,拍马屁又拍了马蛋上了。赵光义瞬间炸毛。</P>

“咦——他算真龙天子,那俺算个啥?俺占着茅坑不拉屎了?那俺赶紧挪窝腾地儿呗?这个寇老西儿!”</P>

赵光义盛怒之下召见寇凖,“现在天下人只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人心即将归属于太子,朕来问你,你们要把朕放在什么位置上啊?”是我识趣儿地主动退位让贤,还是你们帮我驾崩帮我体面?你说,你说,你说说说!</P>

寇凖起身行再拜之礼,“陛下为天下择主,结果一下就选出了一位社稷之主,此乃万世之福啊!可喜可贺,恭喜恭喜!”</P>

您希望儿子是尧、舜呢,还是桀、纣?</P>

赵光义瞬间消气,转怒为喜,回头又把寇凖的话转述给后宫,皇后便率领后宫全体妃嫔向赵光义道贺。一来祝贺国家长盛久安,二来祝贺陛下得到一位名臣——寇凖。</P>

赵光义于是赶紧跑回前殿,“老西儿,别家走了,中午留下吃饭,陪我喝两盅。”</P>

阅读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