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1024 血玉的惊喜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另一边,完成工作的王胡子准备回驻地,出来这两天,也该回去坐镇了。

只是临行前,被马三行叫到一处盐碱地。

他这次来主要是看拖拉机的,可马三行非要拉他来看什么抗盐碱的玉米地。

这东西,起初听说杨小涛搞出来可以在盐碱地种子的玉米,他还新奇了一阵,但想到盐碱地的情况,就没再过问。

在他看来,若是能长,那就种。

反正只要比种下去的收获多就行。

只是在马三行将他带到目的地时,面前的场景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盐碱地种玉米,绝不会长的这么整齐。

应该是那种三三两两散落着,长的矮小西窄的玉米,怎会这样,不应该是这样的。

王胡子有些怀疑,这里是不是盐碱地。

不过,看着地上的颜色,他毫不怀疑,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

可,看着面前两米多高的玉米杆子,一排排长的齐整,上面还挂着长长的玉米棒子,王胡子不敢信也得信啊。

马三行看到王胡子的震惊,老脸上就绽放出笑容。

“首长,这就是先前杨老师带来的种子,他说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种子。”

“太神奇了,我老汉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头一次发现在盐碱地里还能长出这么好的玉米。”

“您看,这棒子,看着里面的粒子,一个个不都不比普通玉米差啊。”

马三行这段时间几乎是每天来一次,就为了亲眼看着,看这些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玉米。

王胡子忍住内心的震撼,没有多说,径直走进玉米地里。

也不理会玉米叶子的纠缠,不时摸摸这个,捏捏那个,最后更是掰下来一个,亲自剥开,用力的啃了一口。

生!却有嚼头!

“嗯,好吃,哈哈,不错。”

身后小吴跟几个警卫见了守在一旁,直到王胡子拎着两个玉米棒子出来,才上前接着。

“这一片,都是那个,血玉?”

“对,杨老师搞得血玉,因为当时种的晚,加上可能与品种有关,这血玉开花授粉比一般玉米晚一些,所以成熟的晚。”

“但,这产量,首长,绝对比普通玉米强啊。”

“这么一亩下来,少说也得三四百斤的收成。”

“以前这里都是没法种的盐碱地啊,就是种了也不见得有百十斤,还不够本呢。”

马三行感慨着,王胡子也是心情激荡。

广袤的西北大地上,有大片的盐碱地,这上面不适合人类开垦种植,所以只有一小部分被农场利用起来。

而现在,有了这种子,就意味着农场的规模可以扩大一倍,乃至数倍。

今后,西北这里不仅可以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还能种这种玉米,将成为全国的粮食仓库,将养活更多的人口,安稳边防。

“我记得杨小涛说这种子要单独存放,跟其他的不能混?”

“对,杨老师说,这是特殊的种子,要单独存放,到时候还不能与那些玉米靠近种,就跟育种一样。”

马三行郑重说着,王胡子点头。

“今年这样,等明年开始,这些种子都种上,今后有了拖拉机,种地会更容易,这育种的事,你们要多上心。”

马三行点头明白。

两人有围着玉米地走了圈,王胡子立马回到农场。

王胡子再次拿起电话,汇报这里的情况。

“老钱,啊?拖拉机很好,非常不错,我同意搞一批试试。”

“对,动力强,有劲,在这环境下很适合。”

“这次还有件事要跟你说。”

王胡子压制住心理的激动,将血玉的事情告诉钱书记,电话那边久久沉默。

直到最后才说了一句,“我去跟上级汇报。”

而就在王胡子准备回去计划的时候,四九城,天色已经黯淡下来。

杨小涛也终于有空,从钢铁厂出来,开着车来到了杨家庄。

回到庄子里,却发现大大队部里人声鼎沸。

待走进去后,才发现原来是在过。

这次收获的玉米已经晒干准备入库,看众人的神态,应该是个丰收年。

“太爷,九叔,叔大壮叔。”

“哎,小涛回来了。”

杨小涛走进来,对着一屋子人打着招呼,众人也都笑着回应,随后就看到洪老师拿着本子不断读者数字,上面写的是这次玉米的收获数量,身旁九叔还摆着一个算盘,正不断的拨打着。

丁胖子更是搓着手,能不能完成上级的任务,就看这次了。

“出来了!”

随着九叔最后的左手大拇指往上一推,算盘上出现一个六位数字。

杨小涛伸头看了一眼,最左边的上面那颗珠子加上下面的一个,正好是个六。

六十多万。

不少了。

记得杨家庄原先也就只有六百亩地,这还是好坏加起来的,再算上其他两个村子,农庄里的可用耕地也就一千六七百亩,按照亩产来算,这一亩三四百斤的产量,很符合普通玉米的产量。

毕竟,这些都是育种的。

若是种上杨村一号,估计产量能翻一倍。

初步数据出来,屋子里笑呵呵的一片。

丁胖子更是上前仔细抄录数据,杨大壮则是在一旁检查着。

杨小涛靠近洪老师身边,说说笑笑,顺手将冉秋叶嘱咐带来的水果袋子递过去。

洪老师见了也不客气,接过袋子笑着,“我家小张说了,每次回来都能沾你们家的光,等这孩子出来了,可不得认个干亲。”

阅读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