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石记

《飞来石记》

第14章罗氏祠堂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知长子组建知汉堂堂不久,李成胜被派到蜀龙镇当镇长。

李镇长上过新式学堂,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经他老师的推荐,他被任命为蜀龙镇镇长。他拿到任命书辞别老师时,老师告诉他:蜀龙虽然是个小乡镇,但也是个非凡之地,交通要冲,鱼龙混杂。特别是近些年出了个知长子,更是不得了,我们在省城也时常听到他的名号。你去了好好混就行了,千万别意气用事,惹出些什么乱子;你到下边镀下金,只要时间混够了,我自有法子让你升迁。

李成胜到蜀龙镇上任后,原本想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一想到老师的叮嘱,气势就矮了几分。强龙不压地头蛇,能不去招惹这个知长子就尽量不去招惹。等到自己熟悉了蜀龙的风土人情,摸透了这个舵爷的情况,想好对策再说。

三月有余,李镇长认为已有一套拿下知长子,赢得他的支持的完美说辞,便叫人递上拜帖,叫董干事提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跟着自己到知汉堂拜会知长子。

知汉堂由罗家祠堂改造而成,占地三亩八分。魏在先来蜀龙时,这里已改为蜀龙小学。

魏在先向众多学生的爷爷辈人打听到,罗家起先也是蜀龙的名门望族。早些年,“湖广填四川”时,迁居而来的罗姓人在蜀龙、泰连、龙峰一带扎下根,从开荒耕种土地兼搭做点生意起家,逐渐发展起码头水运、米行、布店、客栈、酒馆、钱庄等产业。罗姓祠堂由开钱庄的罗正旭牵头筹资建设。

祠堂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由院坝、正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天井组成。

院坝很大,是族人打场晒粮和红白喜事摆坝坝宴的地方,也是后来知长子召集众袍哥弟子开大会、操练武艺的地方。当然,平时也是小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地方。

祠堂大门为四柱三间滴水式门罩建筑。门罩宽6米,高约8米,最上层飞檐翘角的顶以及整个正面均为青石雕刻而成,气派厚重。正中石刻楷书“罗氏祠堂”,左右为石刻对联,上边有被硬器砸过的痕迹。石刻对联上联刻着“勤勉持家各安本分”八个字,下联刻着“扶弱济困合族永存”八个字,中间横批为“厚德载物”四个字。

双扇大门为樟木朱漆,颜色已显陈旧,门楣上方为精美的浮雕花纹石刻,下方倒悬一对乖巧的石狮。大门左右分别立有两座抱鼓,鼓上一对石狮威武而立。

大门后是戏台,戏台为木结构,面朝正厅,楼台底离地面两米有余,木制台沿,斗拱、雀替、斜撑等上面雕刻“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图画。

戏台后是青石板铺就的天井,天井“曰”字型,左右各种一棵金桂。魏在先曾用双臂测量树的大小,两颗金桂足有他双臂合围大小,树皮苍老,上边有许多淘气学生用刀子刻下的划痕、写的名字或者刻画的男女小人。树干已空,枝丫粗老,每到秋季,枝丫斜伸、绿叶间黄金点点,香气四溢。

金桂旁边是一口方形大石缸,缸内盛满清水,漂萍三五而聚,水中几尾金鱼相互追逐嬉戏。

穿过中间高起的石道,便是正厅了。魏在先第一次走进正厅时,最大的感觉是:高大、宽敞、宏伟。正厅的木柱头直径足有半米大。正厅屋脊上装饰着两条相向对峙的巨龙,两条龙之间是一座用青花瓷镶嵌的六角形宝塔,其座为莲花台。

正厅左右有厢房10间,厢房墙上雕刻有木质浮雕:一长寿老者、一金童一玉女。老者面目慈祥,宽衣束带,金童机灵,玉女灵巧。

罗氏族人每年都要在祠堂内召开一次盛大的清明会,祭祀先祖、交流一年得失,评判对错,化解族人矛盾,商讨下一年度宗祠大事,然后大摆坝坝流水席,划拳喝酒,好不热闹。但凡新春佳节、中秋月圆,祠堂还请来戏班,连唱大戏几台几天,引得蜀龙、泰连、龙凤等戏迷蜂拥而至。

但是,不知什么年代,罗氏家族渐渐衰落,到知长子开袍哥堂口时,罗家子弟只得搬走先祖牌位、画像,拱手将宗祠让了出来。

阅读飞来石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