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后

《弘治帝后》

十二章 黄患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十二章 黄患

五月三十,张语如常到回春堂坐诊。曲毓已经不会再复诊她的病人,由她自己开方。

“我今日要出诊。”

“外面那么多人,你要出诊?”

曲毓笑,“那些人可都是冲着小鱼大夫的义诊来的。放心,要是你的药吃了没用,就算是不要钱也不会有人来的。我问过了,那些头疼脑热,发烧感冒之类的你的方子反应比我的好。我走了。”

张语乐了,“那我这就算是出师了?”

曲毓点头,推门出去了。

“小方,叫号。”小方是跟着她的贴身侍卫,老实本分。

张语陆续看过几个病人,发现他们果真不在意曲毓在与不在。也就放开胆子下方子。

回春堂逢十义诊的消息传的很开,张语忙活了好一阵才消停。

“这位大哥,我想见见小鱼大夫。”

“小方,是谁?”

“主子。是回春堂地夏老板。”

夏老板?自己来了有大半年。还不曾和夏老板打过交道。只托曲毓送上过一个红包。

“请他进来吧。”

“鱼公子。”夏老板是个四十上下地中年人。有着读书人地儒雅与生意人地精明。

张语回了一礼。“夏老板。可是在下给医馆带来不便。”义诊来地都是穷人。应当没有影响他地生意才是。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夏老板摇摇头。“鱼公子。在下有意出售回春堂。想问你是否有意收购?”他看了半年。这个突然冒出来地小鱼大夫每月来这里坐诊。不收分文。还代穷人付药金。出手大方。一个红包就是二百两。应当是有这个实力地。

张语斟酌一下,“在下不曾想过,老板为何突生此意?”

“我是外乡人,家慈病重不起,想要将医馆出售返乡。”

“可是为什么要找我呢?”

“在下观鱼公子也是此道中人,且为人良善,故此有意把店转给你。”

张语打开折扇轻轻扇风,“夏老板,你急于出手,所以买家压价,是吧?你出价多少,对方还价多少?嗯,你不说也可以,我的家人片刻也能打探到。”

夏老板沉吟半晌,“我要价四千,对方只肯出二千五。”

“我出二千七。”

“一口价,三千。”

“店里一应人事…”

“全部留给你,不肯留下的,我尽力劝说。”

“好,你告诉他们。愿意留下的,工钱统统涨一成。”张语合上扇子。

“那银子几时可以给我?”

“小方,你拿这串珠子去转角的当铺当三千两银子回来。”

小方应声进来,“主子,那家当铺是陆大人家的。主子要用钱,哪用得着当东西?”

张语一愣,“还是照规矩来吧,回去后你跟锦瑟拿钱再赎出来。莫让人知道是我的东西。”

“是。”

“夏老板,准备契约吧。”

夏老板起身,犹豫了一下,“鱼公子,我找您出手,还有个原因是我想您应该不会惧怕之前要压价买店的人。”

生意人的眼睛可真毒,自己自问也算低调了。

“那麻烦夏老板放出风声,您这店盘给了张国丈家。”

“好。”

张语与夏老板签妥契约,在楼上就看到曲毓回来,还带了一个人。直接冲上楼来找夏老板。

“老板,我在城外碰到好多难民,里面还有不少孩子,生病的不在少数。这是我和这位傅先生为他们把脉拟的方子,能不能…”

“怎么会有很多难民在城外?”张语快步走过来。

曲毓这才看到她,“师…弟,你怎么上楼来了?”

“夏老板把店盘给我了。来,长话短说,怎么回事?”

看曲毓有点发愣,一同回来的年轻人接口,“是这样,开封府段的黄河决口,附近郡县多数受害。有灾民逃来京师,我路过发现很多人染疾,就为他们看诊。但是小可囊中羞涩,负担不起费用。闻说回春堂有义诊,于是今日带了灾民拦了曲大夫的去路。”

“有多久了,多少人,怎么不直接带他们过来?”张语这才发现与曲毓一道回来的竟是傅鸾词。

“就是这两天的事,大概有一两百人,这些灾民都进不了城。”张语急切下拉着曲毓的手,两人都没察觉。傅鸾词瞧见,已是看出了张语的女儿身份,只是不便言说。

张语在原地踱了一圈步。

“这样,曲毓你先让伙计把药按方子抓了,然后送出城去。熬药的锅他们总有吧?”曲毓点头出去让伙计配药。

张语找来账房:“从回春堂先支五百两银子,购买一些必要的吃食给他们送去,还有清水。再搭些简易的棚子给他们安置。人手嘛,劳烦傅先生回去张家,叫我爹也出一把力,把张家的家丁先派出去,等官府的人来接手。”

“张家,你爹?”傅鸾词张大嘴,“你是…”

“我现在回宫去。”想了想,“小方,叫陆随玉派个人过来调度。”这俩人,一个书生,一个大夫,心肠都是好的,但不一定能做好具体的事务。

“主子,这些东西呢?”张语一看,都是义诊的穷人送来的,有鸡蛋,烤红薯,还有鸽子蛋什么的一大堆。平常都是送给城里的乞丐,今天可没这闲功夫。

“回头他们送食物时,一起送出去。我们走。”

张语急匆匆的赶到文华殿外,招手把余嘉叫了过来。

“里面还没散么?”

“黄河决口子了,皇上正和几位大人商议调钱调粮。”

“灾情很严重?”

“奴才在外头听到说毁了很多州县。娘娘有事?不如去后殿等着。”

“嗯。”

张语在后殿,隐隐听到前面传来的声音,。

“开封乃是七朝古都,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弃之定会背上千古骂名。”

……

“朕意已决,命巡抚督所司速征五万民工修筑堤防,赈济河南灾民,免河南全年赋税。再命河南巡抚开仓放粮,设立粥棚,赈济百姓以解燃眉之急。至于钱粮,去年抄得的贪官家产,现在正好拿出来救急。”如今弘治朝初立,国库空虚。一时间,皇帝也只能从别处挪银子。

朱祐樘说完,见王恕还有话说,“王爱卿还有什么要讲?”

“皇上,如今但更紧迫的是,必须马上修复冲毁的河堤,清理淤泥,筑坝遏水。若明年大水再至,从旁道冲毁大运河,漕运不保。”

君臣经过商议,最后派出南京兵部左侍郎白昂总督河道,彻底调查水患,修筑河堤疏浚水路。

待前殿的人退出,张语从后面出来。看朱祐樘满脸疲惫,想了想还是把有难民涌到京城的事告诉他。

朱祐樘捏捏额角,“这事倒没人告诉朕。”召人吩咐有司去安置城外流民。

“皇上可是为银子发愁?臣妾到有个主意,不如叫大臣富户捐。”

“他们肯吗?”历来从人嘴里夺食是最难得。

“不要他们捐银子,捐衣物就好。家家户户必定都有穿不了的旧衣,捐出来得了好名声,又不费事,想必是肯的。若是有粮食,药品之类就更好。”

“试试吧。”

张家,张峦正在跟金氏抱怨,“咱们这位大小姐,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出钱出力的事就把娘家想到了。”

有家丁来报信,“老爷,夫人。宫里有人来了。”

来人是张语宫中的总管太监小初子,“奴才见过国丈爷,老夫人。娘娘命奴才从私库中带来了五千两白银,说是偏劳母家了。皇上也说,此次安置流民,国丈出力甚大。小的来时,满街听人在颂国丈贤德呢。”

“哪里的话,老夫身为国丈,出力是应当的。皇上和娘娘都太客气了。”好话自然人人爱听,听得街头在颂扬自己,掏出去的银子又加倍收回,张峦心情顿时舒畅了。

又客气了几句,小初子才退出来。

找了个扫地的下人问了傅鸾词的居处,笑嘻嘻的拱拱手:“傅先生,咱家是皇后宫中的小初子。皇后娘娘有句话带给你,以后回春堂没有小鱼大夫了,不知傅先生可肯将逢十义诊的习惯接续下去?”

傅鸾词赶紧起身施礼:“公公烦请回复皇后娘娘,鸾词一定从命。”

张语在一旁看着小宫女铃音打算盘,“你这么说,我倒是亏了好大一笔。”

铃音把手停下,“娘娘,看这账目,的确是的。”

张语知道是前段时日接济流民花出去的。朱祐樘知道回春堂是她的产业,倒是笑说要补还给她,连着她给张家的五千两。

“岳父领头做了这件好事,朕也该赏。”

“皇上不记得答应过臣妾什么了么?”张语嘟嘴。

“可这回不是岳父跟朕要官啊。”

“这次出物出力的可不在少数,哪能只赏张家。我看,皇上索性等黄患过后,宴请群臣,口头表扬几句就好了。”这次捐物的号召得到了踊跃的响应,倒是出乎朱祐樘的意料。

“你个小吝啬鬼。不过,你贴的体己钱我总是要补还给你的。你盘下那医馆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好玩呗,还能为了什么。祐樘,师姐说我出师了。以后,我就给你当太医吧。”

“那朕养着太医院那帮人做什么。你呀,有闲工夫还是想想怎么早点生个大胖小子,也省得皇祖母挂念。”

阅读弘治帝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