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第90章马鞍与铜陵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之所以先让程普领兵去支援太史慈征伐荆南,而不是由孙策自己出马,是因为孙策需要从会稽北上,再去一趟秣陵。

不过这既不是秣陵的建设出现了问题,也不是有人想要叛乱,实际上是因为好事,不久前步骘那边命人给孙策送来了急报。

其中言明有人在丹阳县附近的乡亭下发现了大量的铁矿,还有人在泾县附近的乡亭下不仅发现了铁矿,还有大量的铜矿和煤矿,得知这个消息的孙策,一时间都快乐得有些合不拢嘴了。

争霸天下之战无非靠三样东西,那就是武器、钱,还有粮食,粮食先不提,武器和钱就是铁和铜,一下子发现了三个矿,这让孙策怎么能不开心呢?

特别是当孙策得知两地地名分别是马鞍和铜陵后,他就知道有人在这两地发现矿产绝对是真的,这两个后世大名鼎鼎的工业基地,他怎么可能没有耳闻?

马鞍的铁矿和铜陵的铜矿,将会对孙策未来的战略部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他必须要亲自前去查看一番,并着手安排人尽快对这两处矿产进行开发。

孙策在收到秣陵传来消息后的第二日便辞别了母亲和妻妾,出发前往丹阳县,此行他让孙河带着五百亲卫随行,还带了军师法正还有在广陵未立寸功的校尉贺齐所部。

之所以会带着贺齐,自然是有了打算,贺齐在收到孙策命他率众随行的调令后,也猜到了这是孙策要对自己有新的安排,不外乎就是要将日后采矿之事交给他来负责罢了。

铁矿和铜矿的重要性贺齐是在路上听孙策说了才知道的,孙策能让他去负责如此重要的事物,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孙策担不担心贺齐会动了贪念,起了反心,那当然是有的,首先贺齐家便在会稽郡山阴县,其家人和孙策的征南将军府之间不过两刻的行距,若是贺齐有反心,那便是置其家人于不顾,从此名声就臭了。

再者,除了贺齐这个在明面上负责铁矿开发之人外,孙策还将吕蒙提拔为情报司别部司马,率领人马在铜陵,顺便暗中监察着马鞍的铁矿,这般安排下,贺齐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图谋成功矿产的。

......

丹阳县距离秣陵并不算远,孙策率众从会稽出发,约莫花了一日的时光往西赶路,便到了此地,他没有进县城,便在县令的带路下,往马鞍行去。

后世的马鞍山矿区位于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孙策只记得一个大概的数字,据说已探明的铁矿储量在十亿吨以上。

马鞍的铁矿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开发,西汉武帝就曾经在此设立过铁官,附近的百姓有很多都会炼铁,因此这里并不缺少炼铁的工人。

眼下对于开发马鞍铁矿来说,缺少采矿工人才是最紧要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孙策便问计于法正,法正的建议是让孙策将那些俘虏的山越人利用起来,此言正合孙策所想,毕竟山越人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东吴有需之时便向其索取的。

不久后,孙策等人已经到达了马鞍,此地依山傍水,环境条件十分不错,离此地最近的乡里有着约六百户居民,其中熟悉炼铁技艺的就有数百人,这些炼铁工人都是当年的铁官下属,之后便一直定居于此。

自从铁官被废弃之后,这些炼铁工人倒也没有离开,毕竟世道艰难,他们留在这里可以靠着种田打渔生活,闲暇时还能打些铁制农具补贴家用,日子勉强过得还算不错。

孙策在河边仔细看了看,又沿着河边和山脚走了走,对于整个马鞍附近的环境相当满意。

“公苗,如果将这边的铁矿交由你负责,你可有信心做好?”一身甲胄的孙策,笑着对身边的贺齐说道。

贺齐身着一袭白衫,似乎是因为长久和山越作战,导致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也显得他的容貌较常人坚毅许多,在被孙策问到时,他的反应很平淡,明显是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回主公的话,如果矿工充足的话,属下便敢尝试让此地在数月的时间内让这里恢复到曾经的状态。”贺齐仔细想了想,答道。

孙策点了点头,对于贺齐的回答他比较满意,贺齐的话并没有说满,说明他确实已经在思考如何做好此事了,如今马鞍铁矿的问题确实就是缺乏矿工,孙策总不能让那些炼铁工人去挖矿吧,虽然这个年代没有尊重技术工种的说法,可是也绝没有人会让炼铁工人这种技术人才去挖矿啊。

“你放心吧,此前平定山越叛乱后,各部抓住了不少山越俘虏,矿工的问题不需要担心!”孙策笑了笑说道。

贺齐闻言颔首,贺齐点了点头,随即眼神坚定地说道:“既然如此,属下便在此尽己所能,为主公分忧。”

开发矿产之事是一个大任务,这对他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做得好了他日后在孙策手下的仕途必然顺畅,所以他绝对不允许在他负责矿产的期间出现任何差错。

见到贺齐脸上那郑重的表情,孙策赞赏地点了点头,对于贺齐这个历史上的东吴名将,他相信以其能力是足够做好此事的。

河上有一座通往对面的马鞍的木桥,孙策上了桥后,便向对面走去,其余人等纷纷紧随其后。

马鞍的百姓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如孙策这般的大人物,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为首一人,年逾六旬,表现得比其余百姓要好上一些,他虽然身材已有些佝偻,但看其脸色便知身体很健康,而且穿着的衣服也很干净,显然平日里过得挺好。

“谁是乡老,过来答话?”孙河站在孙策身后,也看到了那些百姓,于是有意沉下声音问道。

见状,孙策挥了挥手,示意孙河不必如此,只见孙策走上前几步,来到了打头的那老人身边,开口问道:“老丈,敢问你们乡中有多少户人家?”

那老汉显然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只见他赶忙行了个礼,开口答道:“回官爷,此地共有六百零八户人家,两千四百余口人。”

孙策听后点了点头,户数不少,口数也不少,他又问道:“这些人里有多少人会炼铁?”

那老汉闻言一愣,随即脸色欣喜地答道:“官爷,这您可问对人喽,老汉我就是马鞍山镇上最会打铁的人!”

听到此言,孙策仔细观察了一番面前的老汉,见其双手粗糙,骨节粗大,确实像是经常打铁才会有的样子,于是他饶有兴趣道:“不知老丈贵姓啊?”

那老汉笑着说道:“在下胡仲。”

“那老人家可会炼钢?”孙策再次问道。

此言令胡仲不由眯了眯双眼,不过其最终还是笑道:“官爷这是问对人了,老汉我的确会炼钢,百炼钢法和炒钢法都懂得。”

对此,孙策倒是有些吃惊,没想到随便遇到一个老人,竟然就是个会炼钢的,而且,如今最普遍的两种炼钢法他竟然都会,看来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至于对方刚才的反应,孙策自然也看到了,他用眼神给身后的孙河示意,后者立马会意,其对那胡仲说道:“这位乃是当今的征南将军,吴侯。”

那胡仲一时间大惊失色,他显然没有预料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竟然会是这片江东大地的最高统治者,他忙不迭地想要跪下,同时请罪道:“请将军恕民无礼!”

孙策拉起胡仲,笑着说道:“老丈不必如此,我此行便是打算重开此地铁官,老丈可愿出任铁官主事?”

那胡仲见江东之主对自己如此客气,赶忙说道:“将军但有吩咐,小民无有不从!”

孙策点点头,指着身后的贺齐说道:“这位就是新任的铁官长,平东校尉贺公苗,希望老丈日后能好好协助他重建马鞍铁官。”

胡仲闻言向贺齐看去,随即行了一礼,道:“小老儿拜见贺校尉!”

贺齐见状,赶忙扶起胡仲,并说道:“以后就要多靠老丈协助在下了!”

胡仲听闻此话,自然是连称不敢,他在知道面前的年轻人就是孙策之后,态度变得异常恭敬实属正常,除此之外,其心里还隐隐有些兴奋。

方圆百里之内,有几个人能有机会和地位如此之高的人说话,这对于已经半只脚踏进土里的他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长脸的事。

......

之后胡仲带着孙策等人,大摇大摆地在乡里转了一圈,一路上还不断地讲解着乡里的情况,贺齐知道这是在帮助他了解当地的情况,自然是将胡仲所说的话全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将军,我们乡里会打铁的有四百三十余人,像我一样会炼钢的也有三十一个。”

“将军,当年我们这边铁官兴盛的时候,大半个扬州的铁可都是从我们这出去的!”

“将军,只要矿工足够,很快就能恢复到全盛时期!”

孙策等人一边听着胡仲絮絮叨叨这些,一边也在观察着这一带的情况,正如胡仲所说的那样,马鞍的百姓们还真是都没放下这打铁的手艺,一路行来,每隔差不多百米远,众人就能看见一个铁匠铺子,冒着黑烟,里面传出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那百炼钢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反复锻打,据记载,百炼钢法应该是在西汉中期就出现了的,如今,百炼钢法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炼钢工人都能掌握这种方法。

而相比于百炼钢法,炒钢法是更加高级的一种炼钢方法,所谓炒钢法,就是用生铁炒炼成钢的方法,主要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状态,再加以不断的搅拌,然后利用空气中的氧使之脱碳,以获得不同含碳量的钢。

炒钢法是西汉末期出现的,如今也已经颇为成熟,也有不少铁匠能够掌握这种方法。

孙策看了许久后,随意选了一家铁匠铺子走了进去,胡仲见状立即在门外大声喊道:“石头,快出来。”

话音落下,叮叮当当的锤锻声便停了下来,没过多久,一个浑身肌肉遒劲的精壮汉子便走了出来,他赤裸着上身,露出精悍的腱子肉,额头上汗水直流,其手上还拿着一柄大锤,想来方才他正是在用这把锤头锻造。

“胡叔有何事?我还有活呢!”石头瓮声瓮气地说着,似乎想要赶快解决了事情,继续回去锻造物品。

胡仲闻言,面色一沉道:“你这石头,跟你说句话,还能耽误你干活不成?”

那石头听了,也不答话,只是站在那里等着胡仲继续说下去,而胡仲显然对石头的表现早就见怪不怪,只见他一脸歉意地对孙策拱了拱手,然后走到了那石头的身边,骂道:“走,快带将军去你院子里看看,让将军见识一下你打铁的能耐!”

石头点了点头,拿着铁锤转身往院子走去,并没有言语,孙策晒然一笑,并不介意其表现,反而倒是有些喜欢这石头的憨厚个性。

进了院子,孙策发现,这石头的技术应该不错,整个铁匠铺是前店后家的模式,店里挂着不少打造好的武器和农具,穿过店面就是石头打铁的院子,院子后面则是石头居住的地方,大概有五六间房,房后还有一个后院。

不管是店铺里的摆设,还是院子里的陈设,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却也都置办的齐活整洁,从这些都看得出来,石头平日里过得应该也还可以,至少应该是不愁吃喝的。

石头有些沉默寡言,不过听胡仲称孙策为将军,他也知道孙策是个大人物,但他只是惊讶了一下,便继续自顾自地回去敲打了起来,金属碰撞声和溅起的火花,在整个院子里呈现开来。

看着对方打铁的样子,孙策暗自点头,虽然不懂这技术,不过光看那娴熟样子就知道其打铁技艺不错,胡仲又告诉他,这石头是整个马鞍仅次于他的铁匠。

孙策扫了周围几眼,随手取下一把挂在院中的长剑,观察了起来,剑鞘很普通,只是一般的皮鞘而已,剑柄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绑着几层麻布,看起来不过是一把普通的宝剑而已。

然而,就在孙策拿起这把剑的时候,石头突然停止了锻打,一直沉默寡言的他竟然开口了:“将军与此剑有缘,我便将其送给将军好了。”

孙策一愣,难道说这把其貌不扬的宝剑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石头看孙策发愣,又道:“将军,可以试上一试。”

孙策听后抽出宝剑,仔细观察剑身,其光滑锋利,寒气逼人,隐约间竞含有一股子杀气,确实可以说是一把宝剑。

“这把剑是我用宿铁所打造,锤锻了整整一百零八天,再以寒潭水淬炼,最后以血祭炼,虽不敢说天下绝顶,但也是少有的宝剑!”石头淡淡说道,话语间竟有一股傲然之气。

孙策听了这话,已经愣住了,这石头竟然还懂得锻器的血祭之法,这不是顶级大匠才会的技艺吗?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憨厚的石头,竟然是顶级大匠?

如此看来,这把剑定然不同凡响,这般想着,孙策挥舞着手中宝剑,砍向了院子里的一块石头,一声响后,那石头竟然分为了两块,而且切面十分光滑,足可见孙策手中之剑的锋利程度。

作为武人,得此宝剑,孙策自然是大喜,连连赞道:“真是一把好剑!”过了一会儿,他收回此剑,向石头拱手道:“孙伯符多谢石大师赠剑!”

见状,石头摇了摇头道:“将军不必如此,好剑有灵,并非我赠你,只是你与其有缘罢了!”

孙策笑了笑,问道:“石大师,不知此剑可曾命名?”

石头摇了摇头,说道:“在下非剑主,怎能擅自命名?如今将军既已为其主,便替其取个名字吧。”

孙策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就叫他‘螭虎’好了!”

法正在一旁闻言,不失时机地恭维道:“好名字好名字,主公虎踞江东、睥睨四方,此剑与主公身份正是相得益彰!”

孙策笑了笑,拿手指了指法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法正虽然记仇,但是他对自己人还是很友善的。

收了螭虎剑后,孙策心中突然一动,想起石头刚才所言,他说道:“敢问石大师,不知宿铁是为何物?”

这一次,石头还没开口,胡仲倒是乐呵呵地先开口了:“回将军的话,宿铁就是钢,乃是石头新摸索出来的一种法子,从而炼出来的钢。”

孙策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不禁道:“可是灌钢法?”

石头看了孙策一眼,有些惊讶地说道:“这个名字倒是不错,确实可以叫做灌钢法,难不成将军也懂得炼钢?”

孙策笑了笑,说道:“我不懂,但是昔日曾经听闻有人如此炼钢。”

石头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看来,倒是我小觑了天下匠人。”

顿了一下,只见他继续说道:“这‘灌钢法’之名倒是形象的很,此法一般是先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再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我便把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石大师大才,某昔日曾听闻铁匠对工艺极为重视,向来都是保密的,却不知大师为何要将此法对我和盘托出?”孙策说道。

石头摇了摇头,开口道:“这灌钢法要比百炼钢法和炒钢法更加方便,炼钢速度更快,炼出的钢品质也更高,一人敝帚自珍有什么意思,不如拿出来造福百姓,况且,我相信将军必然不会亏待我。”

说完,他和孙策对视一眼,一同哈哈大笑。

在真实的历史上,灌钢法是由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綦毋怀文加以完善和发展的,其炼制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正如石头所说的一般。

石头是个人才,一个很有趣的铁匠,孙策向来喜爱人才,于是石头便被孙策任命为了铁监,虽然石头自己都不了解铁监具体是干什么的?但只要知道这是个官就够了。

别说石头了,孙策也不知道自己一拍脑袋想出的这个官名是干嘛的,反正既然是铁监,那就辅助贺齐好了。

贺齐的态度还好,有这个一个熟门熟路的铁匠帮自己,也算不错,反正他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必定不在这里,一个小小的马鞍铁矿怎能困得住他贺公苗?

而石头自然是高兴极了,他家中往上数祖宗八辈都没当过官,如今有了官身,那自然得高兴一下咯。

当然,一同高兴的还有胡仲,你问他为啥高兴?当然是因为,石头马上就会成为他的女婿。

......

孙策离开马鞍后,校尉贺齐也正式走马上任铁官,开始迎接他仕途上的新挑战,临走前,石头承诺,下一次见到孙策的时候,会送给他一副亲手锻造的甲胄。

孙策开开心心地离开了马鞍,下一个目的地则是铜陵,此地在马鞍的西南方位,两地之间有一段距离。

过了两日,孙策等人才到了铜陵,因为天气晴朗,微风和煦,所以一行人的心情还算不错。

铜陵归属泾县下乡管辖,挨着长江,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有大规模开采和冶炼铜矿的经历,至今也有不少的铜矿仍在继续开采,只是因为战乱而导致朝廷设置的铜官离任,官办的大规模铜矿开采便停止了。

如今铜陵上零零星星的铜矿开采都是私人行为,此举往大了说就是在盗窃大汉财产,往小了说就是在抢孙策的钱。

不过,作为一方诸侯,总要有些诸侯的气度和风范,孙策自然不会和那些百姓算旧账,但他可不能容忍日后还有人染指铜矿,于是他当即下令:“之前的盗采行为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从设置新的铜官起,不得再有盗采行为,否则,便罪加一等,合计并罚。”

孙策作为江东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命令,在江东的效果,和圣旨差不了多少,再加上有着超过十万人的军队当后盾,有谁敢言反对?

铜陵的铜矿恢复开采是必然的,但是谁也没想到,铜陵竟然又发现了新的矿脉,而且储量极大,此地的铜矿到底有多少,孙策不清楚,可是他知道一直到后世,此地的有色金属工业都极为发达,如此想来,他完全不需要考虑铜矿什么时候被开采完的问题。

当然,铜官上任之后,肯定会有不少问题出现,毕竟敢于盗采铜矿的都是当地的世家豪族,虽然他们明面上不敢如何,但暗地里动些手脚还是能做到的,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看新任铜官吕蒙的手段了。

当孙策的坐船靠上港口的时候,泾县县令已经带着一众属官等待许久了,孙策下了船,看着县令较为赞赏,这一次,恢复铜陵铜官的意见也是由其提出来的,要不然,秣陵那边的步骘也不会了解到这边的情况。

“属下拜见主公!”泾县众官吏齐齐对着孙策拜道。

孙策赶忙扶起县令,并让众人免礼,一番口头夸赞后,他笑着开口说道:“好了,我们先去铜陵看看吧!”

随后在县令的带领下,孙策等人很快便被带到了去往铜陵的路上,在距离铜陵不远的路边,县令指了指南边的一座山,替孙策讲解道:“主公,那座山叫做凤凰山,自春秋时期起,就有官办的采铜场在山中。”

孙策眯起眼睛,看了看,似乎还能隐约看到山中的各种采矿设施,他对县令说道:“走,去那边看看!”

县令闻言颔首,继续走在前面带路,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众人才走到了曾经的官办采铜场,只见整个场地中,到处是胡乱扔在一边的工具,绳索和木头被乱七八糟的放在地上,一旁的炼铜炉外还有燃烧过的痕迹,这么一幅场景,似乎告诉人们,不久之前还有人在这里采矿炼铜。

见此情形,孙策拍了拍身旁吕蒙的肩膀,缓缓说道:“子明,看这样子你的担子不轻啊!”

吕蒙闻言,拱手称道:“主公放心,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孙策点了点头,他对吕蒙还是很放心的,能够名留史册的人物,都不是一般人物。

矿场不远处是一个巨大的矿洞,矿洞边有不少的采矿井巷,县令指了指那个巨大的矿洞,开口说道:“这个矿洞叫做金牛洞,传说天上神牛私下凡间,因迷恋凤凰山风景而不思返,天帝屡屡唤之,神牛钻入此山中,化为金银铜,金牛洞有此得名。”

孙策笑了笑,说道:“金牛造福人间,不如便在山脚立一座金牛庙吧,祭祀神牛吧,期望神牛能够保佑矿中所有人的安全,保佑我江东安定富足。”

法正闻言,立即称赞道:“主公此乃仁德之举,相信日后采矿之人必会感念您的恩义。”

他说完后,县令等人也是七嘴八舌地夸赞起了孙策此举,把他说得和那些千古明君似的。

安排好吕蒙担任铜官后,孙策并未在铜陵待多久,相比于铁矿和铜矿,孙策更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荆南战事。

......

阅读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