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脊烂?那是国之栋梁

《大唐:不良脊烂?那是国之栋梁》

第14章盐引和超发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李然把雪花盐定价四百文打包给了李二陛下,而且还是全国包邮那种。

粗略估算下来,自己含泪怒赚了一百文都不止,这还是算上了给李二陛下还有长孙狐狸的干股。

生产选址工人配备全部由他一个人说的算。

现在是九月换算到现代秋盐还有一个月就收获。

要生产肯定是赶不上了。

但是建造日晒盐场刚好来得及。

也就是自己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去建造盐场。

熟读历史地理的李然肯定知道国内的四大盐场的位置。

按照这个选址就没有问题了。

清水捞白银的事情他还真做过。

前世自己的舅舅就是开盐场的。

十七八岁的暑假自己就去盐场赶过盐,那是自己暑假社会实践课的内容。

再后来李然大学时期还做了一个课题:盐田的日常维护和增产增收。

最后还获奖了。

长孙狐狸得到了分润自然喜不自禁。

谁会和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呢。

“自然如此,某就却之不恭了,某在蓝田有百亩薄田,到时候赠与蓝田县伯以表谢意如何?”

“长孙大人无须如此,这是算是小子给长孙大人的一点小意思。”

长孙狐狸:这点也算小意思的话,什么才是大意思。

李然毫无波澜的一句话,在长孙狐狸心里掀起的却是惊涛骇浪。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这么大的手笔在李然眼里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小子!某倚老卖老叫你一声小子。某在蓝田的薄田在灞上,些许坡地而已。不收怕是看不上?”

说完之后又给李然打了眼色。

长孙狐狸不叫李然蓝田县伯了,改叫小子了,这是一种态度的转变了。

张苏狐狸的田也不是薄田,灞上在什么位置。

那是长安和蓝田县交界的地方,也是白鹿原的所在。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妥妥的让人眼红的上田。

送礼必然是要送最好的。

长孙狐狸人情世故这块绝对是门清。

投李报桃的事情,做起来更是轻车熟路。

“爱卿如此大义朕……”

李然可不这么想,他想的自然是希望李二陛下欠他一个大人情。

当富家翁也不是没追求的,要当肯定要当大唐的第一富家翁才行。

凭自己的一身本事,当不了大唐的首富有点天理不容。

当富家翁也没问题,问题是不能当那种任人鱼肉的富家翁。

不然和被养肥的猪有什么差别呢。

一个开国蓝田县伯放到长安去其实什么也不是。

李二陛下封自己蓝田县伯的时候,李然是很满意的。

自己心目中两个地方是最心仪的,一个是蓝田县一个是泾阳县。

突厥南下泾阳县已经满目疮痍了,肯定不能挑这个地方来。

重建需要花很大的代价。蓝田县就不一样了,没有遭遇灾祸。有些东西都是现成的,能节约不少成本。

距离长安不远,不会太远离中心。

“陛下不要在意细节。臣仅仅是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李然越是这么说,李二陛下越是觉得亏欠李然。

“爱卿的话令朕汗颜。”

显然李然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陛下长孙大人送我的田地在灞上,臣的封地不知道会被安排在何处,要是距离太远怕是不好管理。”

在李然这里白得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长孙狐狸不做点什么多少有点心理过意不去。

再说妹夫得到的更多。

划一点好土地给李然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长孙狐狸这件事办的多少有点不太地道。

灞上这块地方盯的人真的很多。

长孙狐狸拿了一块,别的大臣也是眼馋。

李二陛下有点为难。

想到雪花盐的天大利润,李二陛下也只能妥协。

不要爵位和名声,只要一块好一点的土地而已。

“此事朕也有点为难,灞上并不是薄田而是上田。朕昨日已许他人了。不过朕会想办法的,爱卿尽管放心便是。”

灞上是当年刘邦驻扎的地方,南依终南山,北临灞河是长按的屏障。

不少大臣觉得这个地方待过天子,多少沾了点龙气会保佑子孙后代兴盛不衰。

李然大手笔,长孙狐狸也不小气。

“既如此,臣先谢过陛下了。”

“爱卿不必如此,想来爱卿为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所求甚少,朕惭愧。”

嘴上是这么说,李二陛下心里早就暗下决心了。

“爱卿,朕有一事想问你。”

李二陛下继续问计。

“陛下请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依爱卿所说,这雪花盐产出需等到明年,先如今重建受灾州县迫在眉睫,爱卿可有良策?”

春盐收获那是明年的事情了,远水救不了近火。

盐利巨大固然没错,但是无法救急。

李然: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手里割韭菜的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陛下臣有一法或许可行。”

听到李然说有办法,李二陛下直接拉着李然坐下。

“爱卿有何良策?”

“陛下,臣先前对雪花盐的定价的八百文一斤,这个是最高的零售价。诚然陛下动用国家力量出售雪花盐能获得一倍之利。但是实行起来必然缓慢而且成本巨大。”

李二陛下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利润虽然巨大,但是销售网络的搭建需要时间,设置管理的府衙再让府衙运行顺当也需要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间将会继续拖延。

“爱卿言之有理,朝廷只能监管盐业,断然不能直接经营投入成本巨大,朕无法动用很多,国库眼下吃紧。”

“还有一点就是,臣虽然知晓如何制造这雪花盐,但是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所以这四百文到八百文中间留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李二陛下自然明白李然的意思,做生意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

没货自然就没办法交易。当然这是李二陛下的观念。

“爱卿是想让出部分利润让商贾参与?”

“这是自然,臣负责生产,陛下设立有司专门管辖此事。臣生产的雪花盐不对外出售,需持有官府的凭证前来提货,谓之盐引。”

“盐引?”

“对!盐引。一张盐引十石盐,商贾缴款到有司衙门,衙门加盖印信之后方能到臣的库房领盐。陛下每卖出一张盐引就将利润扣除,剩下交给臣当生产资金。”

这是李然说的大概操作方法。

至于割韭菜的方法,李然肯定不会说。

不到万不已这个刀子肯定不能动。这算是李然的第一张护身符。

“陛下可以超发盐引。”

“超发?”

李然陛下自然无法理解超发的含义。

不科普一下自然不能理解。

阅读大唐:不良脊烂?那是国之栋梁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