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锦囊

《白木锦囊》

第158章:机关锁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我正兀自想得出神,还没有提出疑惑,就听林皓忽然说道:“那当然是死了啊,这很奇怪吗?不死的话,修这么大的墓埋谁?”

“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老张没说错的话,这道门上的壁刻内容,跟之前那些壁画和墓志铭就有出入,前后有些矛盾。”

我立即就把刚才的想法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他们说了一遍,然后看着他们,等他们消化之后发表见解。

他们估计都没想到这一层面,愣了一会之后,老张才先点头说:“的确,前后的确是矛盾了。”

但是林皓却没所谓的摇头道:“木头,我觉得你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你换个角度想想,万一杨端是重生过之后才进行了这种仪式呢?这根本无从考证的事情,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存在。所以,我觉得咱们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纠结。”

他这话到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而且我也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这一路上遇到的怪事太多,我的神经一直就没怎么放松过。

“好了,这个东西暂且放一放吧,先找找机关。”邵丞也没有就这个事情发表什么看法,大概也是觉得当下更重要的事情是找机关打开这道门。

于是我们两人为一组,再次开始往两边查找机关。

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这墓室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我们要找机关自然是只能在墙上摸。

“在这里!”

只找了一分钟不到,老张就忽然在那边喊了一声。

这么快就找到了机关,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林皓我们俩立即就转身朝老张他们跑过去。

上前一看,原来这边的角落里有一根柱子,柱子大概半米多高的样子,粗细跟我的大腿差不多,但这柱子上却有很多孔洞,似乎是空心的。

这根柱子离门并不算远,但刚才大家的注意力都只在墙上,这么矮的石柱子,自然是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林皓蹲下身去看了看柱子,指着柱子上的孔洞就问:“这些小洞似乎不是对穿的,这弄上去干什么?还有这些东西……难道是钥匙?”

除了那些小洞之外,柱子顶端的几个小洞里还插着一些手指粗细的棍子,看材质,也是石质的。

这些小棍子全都插进了小洞之中,裸露在外面的部分不到三厘米,也不知道插进去的部分有多长。

不过我更惊讶的是,这些小石棍上面还有很多的凹槽和纹路,表面并不平整。

邵丞则是蹲下身很仔细的数了一下石柱上的小洞,末了,才对我们说:“除了上面那几个,这下面一共是四十九个小洞。”

“这是一个机关锁,这些小石棍,应该就是钥匙。”老张点了点头,说得十分肯定。

其实看到那些凹槽纹路之后我也猜测石棍可能是钥匙,只不过我以前没见过这样的钥匙,所以不敢妄下定论。

但听到老张说的机关锁三个字后,我就忽然想起来,以前的确在一本不知名的杂志上看到过关于机关锁的介绍。

华夏泱泱大国,历史底蕴十分深厚,每一行都会有很厉害的人物,机关锁曾经也算的上是某一门的特殊技能,但因为朝代变更,逐渐被淹没在了时光的洪流之中。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当时的京师,也就是北京有一位机关锁行业的大师傅,这人有一个外号,叫一锁王。

一锁王的意思,是指他制作的锁非常安全,只需要他的一把锁,就能独当一面,再厉害的小偷都打不开。而他之所以会这么厉害,就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机关锁之术的传人。

普通锁的外观下,内核里却暗藏玄机。

他曾经师从元朝时候的一个修陵师傅,所以这个人除了在机关锁方面造诣高深,还十分擅长破解各种古墓里的复杂机关。

满清入关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是硝烟四起。

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占领辽东之后,担心辽东本地的穷人因为没办法生存而造反起义,直接就把辽东地区的穷人全都抓了起来,砍了脑袋。这种做法,当时被称之为杀穷鬼。

但仅仅两年的时间之后,努尔哈赤的清军又开始担心辽东的确的富人因为压迫而造反,于是又一次挥起砍刀杀了大部分有钱人。历史上,把这次的屠杀称之为杀富户。

这两次屠杀,总共杀害了三百多万人,整个辽东地区的汉人被杀得几乎没剩几个。

皇太极攻破景州之后,连续三天烧杀抢掠,连妇孺也不放过,之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屠杀济南,据说几天的时间,城中就堆尸十多万。

在这种杀戮之下,全国的人口也是锐减。

明朝末年时期,全国的人口大概是一亿出头,但清军入关之后,到清世祖时期,全国的人口竟然只剩下了一千五百万左右。

这个,也是改朝换代的代价。历史上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人口都会明显的减少,因为那时候的战争,全都是肉搏战。但历史记载上,明朝到清朝人口减少的数量和比例,是最多的一次。

一锁王当时也受到了牵连,不过还好,他因为有手艺在身,当时算是一个有钱人,所以被抓起来后并没有马上被砍头。清军把他连同其他一百多个人关在了当时明朝的军营中。

其实军营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关押他们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被围起来的训练场。

满清入关之前,明王朝曾经大量的抓壮丁推上前线,所以才弄了很多这种训练营。为了防止壮丁逃跑,所以进入训练营后,一共有二十六道锁。

可这些训练营最后却变成了送给清军的礼物,二十六道锁的封闭场地,是关押俘虏和所谓犯人最合适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汉人已经完全被杀怕了,即便是只有一两个清军士兵遇到几十个青壮年的汉人,只要清兵抽出刀来,几十个青壮年就没人敢动。即便是被砍杀,也根本不敢逃跑。

所以清军关押了俘虏之后,完全没有考虑要派人去把守大门,根本不担心俘虏会逃跑。

但一锁王显然是个例外,被关进训练场的当天晚上,他就靠着一根藏在头发里的针头,毫不费力的接连打开二十多道大锁,逃到了荒郊野外。

清军将领知道这事儿之后顿时勃然大怒,竟然还有人敢跑,这还了得。

当天,将领就派出数千人出城搜布,下了决心要找到一锁王,把他抓回来挂在城头以示威严。但没想到的是,一锁王最后竟然跑到山里躲进了一座古墓,清军虽然知道他在古墓里,但进去很多人都被机关所困,根本没办法抓到一锁王。

清军将领不死心,直接命人去炸墓,但谁曾想不炸还好,这一炸,竟然触发了古墓的机关,点燃了墓顶的火油引起了山火,那一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清军也被烧死了好几百人,最后,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

这些事传到民间后,民间逐渐出现了这样两句顺口溜——阴宅阳宅机关锁,切莫硬闯王一锁。

大概是为了顺口,把一锁王念成了王一锁。

这两句顺口溜非常简洁,大概的意思是,不管是阴宅还是阳宅,如果遇到机关锁的话都不能硬闯,否则,就会惹祸上身。

也因为这两句顺口溜,很多人都以为一锁王是姓王,但实际上他姓什么,早已无从考证。

而我们眼前的这个矮小的石柱,就是还样一个复杂的机关锁。

阅读白木锦囊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