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宋舸》

第201章 煎肉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对于将来需要远征南亚的宋军来说,驱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身在两广乃至福建荆湖,每年亦有不少人因瘴气而亡。

朝廷重金求购驱蚊药的布告张贴到了各州府,但是呈上来的依旧是一些香囊,火绳和改良过的艾香。

香囊肯定是还要准备的,无非多发放几个。备用的先用油纸包着即可,只是效果没有火绳那么理想。不过按原定计划,本就是要避开雨季待得旱季再征讨交趾的。

广州三城官办的米行已经开张,朝廷抑制米价的风声已经传遍广州。朝廷米行中堆积的稻米让广州城中的粮荒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夏收还有半月余,给低阶官员发下去的钱饷,并未对朝廷的米行造成太大的冲击。人们手里的钱,都想等到夏收之后买到更便宜的粮食。

赵昰和内殿直姜达两人换了身衣服,取了几贯钱,出门查探民情去了。

市面上没有想象中的人潮涌动摩肩接踵,除了酒楼中有些客人,市面上并没有太多的顾客。

赵昰来到一个生意惨淡的羊肉铺前,示意姜达前去探一探行情。

“店家,这羊肉可否新鲜?”

那屠户看见来了买卖甚是高兴,连忙起身应道:“这是今早才杀的好羊,你看这羊腿,比那兰湖的小姐还水灵些。”

“今日是何价钱?”

“七百钱一斤。”

赵昰和姜达听了吓了一跳,“这羊肉为何如此之贵?”

“呵呵。”那屠户一听便知这人买不起,把羊腿又挂了起来,口中说道:“前几日还要一贯一斤,今日还算便宜了几十钱。这季节哪里来的羊,整个广州府我这便是最便宜的了。”

屠户说完坐了下来,也不再搭理二人。

两人面面相觑只得灰溜溜走开了去。

“这羊肉为何如此之贵?”赵昰问道。

姜达应道:“回官家,我前几年也买过一次羊肉,无非三四百文,怎料到如今如此之贵了。”

“走,随我往前看看。”

往前走了不久,便看到人赶了一群黑猪进了个院子,这猪目测也就一百多斤,个头不大也不怎么肥硕。

往前走几步一看,原是个猪肉铺。案板之前倒是顾客不少,于是两人便又凑了过去。

姜达又凑上前去指着个几乎没什么肥肉的猪腿问道:“店家,这猪肉价几何?”

一个伙计眼光甚是毒辣,满面堆笑地答道:“官人稀客,今日这猪腿便是二十文一斤。”

姜达也未答话,只是点了点头退了出来。二人继续往前走着,路见鱼虾不过四五文,鸡鸭等皆不甚贵,唯鸡蛋不见有售卖。

赵昰心中有些不解便询问了起来:“这猪羊之价未免也相差过大了些。”

“启禀殿下,历来如此,据说是羊长得慢,还需人力放牧。这猪只需围在栏中,喂些猪草,一年便可宰杀。”姜达应道:“况且这猪肉不堪食,连我等武夫宁吃鱼鲊水鸟,也不愿食此等白肉。”

“为何?”

“腥臭难当。”

“……”赵昰来到这个时空还未曾尝过猪肉,按道理说这本土黑猪应该是极香的,旧时空但凡是卖猪肉的都标榜自己卖的是黑毛猪,虽然看起来还是个白皮。

这猪肉腥臭难道是不会做?就像苏东坡写的那样“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也没道理啊?我国这桂皮、香叶、八角、丁香和葱姜等是很早就有的,放一些不就好了。

“走,我们今日找一酒楼尝一尝当地风味。”赵昰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两层酒楼说道。

两人上了二楼雅座点了四道菜,木樨银鱼鲊、汁小鸡、白炸春鸭和一份煎肉。也不需酒水,只沏一壶茶水,一钵米饭。

姜达原本还不敢坐,被赵昰使了个眼色乖乖地坐了下来。

待得菜式上齐,赵昰便想先尝尝这煎肉,一旁的姜达看见面色大变,轻声说道:“官家,此乃猪肉,食不得。”

“你不说,我不说,谁人知道我食了此物?”赵昰夹起一片猪肉说道:“休要罗唣,吃饭。”

“喏。”

赵昰夹着色面不错的煎肉送进了口中,才咀嚼几下面色就变得难看了起来。这猪肉是撒过桂皮粉和姜汁的,盐也分量刚好,可却遮盖不住一股异常浓郁的腥骚味。

这是什么玩意?烧成这样也敢出来开店!

赵昰一口吐出了煎肉,连忙喝了口茶水。一旁的姜达见状也不敢吱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让你坐下不是做个泥塑的神像,来尝一尝这煎肉。”

阅读宋舸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