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我要做明世祖》

第八章:太子戳了一下胡瀅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五岁幼童用仍带稚气的口吻对着已经七十七岁的胡瀅问出一大段话,让其余大臣也忍不住侧目。

毕竟人类都有好奇心。

胡瀅的出身并不算高,在建文二年之时考取了二甲进士的功名,出任官职也只是个给事中,之后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惹人注目的事。

也就是说,胡瀅当官时的功绩并不出彩,起码到了现在朝臣们对这位五朝老臣的评价,也只是沉稳、不苟言笑等等。

属于那种“实在夸不出来别的只能说你长的很喜庆”的那种。

但其后不知道有何等机会,太宗皇帝圣旨提拔,给了胡瀅礼部左侍郎的位置,随后就让其在礼部一路升迁,目前担任礼部尚书已经有近三十年了,历经五朝从未挪窝。

这是大明官场上面的一朵奇葩。

也是大明官场上的一个谜题。

大家都猜测胡瀅肯定是私底下为太宗办事获得了嘉奖,但他做的到底是哪件事,却不得而知。

而胡瀅那边,则是在旁人或隐蔽或直接的注目下,涨红了脸,流了满头的汗。

他知道,

他知道朱见济肯定知道了自己曾经为太宗做过的事了——

他在年富力强的阶段,花了十四年为太宗永乐皇帝追寻建文的踪迹!

虽然对外宣传的都是建文帝葬身在了火海里,可总有经历了靖难的人清楚,他是失踪了的!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被大火焚烧的宫殿里面,根本没有建文帝的尸体!

这成了太宗皇帝的噩梦。

即便太宗磨消了“建文”这个年号,

即便太宗用无比的皇权把建文帝从太祖嫡长孙贬斥为非法继承人,

即便他为自己选定的庙号是“太宗”……

也无法让他消磨这个噩梦!

于是胡瀅的十四年岁月便在暗地寻返建文踪迹中度过。

于是本事在精英汇聚的大明朝堂中,只能称作平平无奇的胡瀅可以身居高位数十年不倒,受到五朝天子信任。

这是他一十四年走遍四方的回报!

也是他终于把建文消息带给太宗,让这个靖难之后仍不放心的老人终于可以松气的回报!

在永乐二十一年的某天夜里,在漏下四鼓之时,太宗就把礼部尚书这个清闲高贵的定给了胡瀅。

胡家永保富贵了!

胡瀅也停下了脚步。

但是今天,

在秘密埋藏了几十年后,为什么会有个孩子知道?

就连仁宗都无法得知的秘密,这个小孩怎么知道?!

难道太宗真的在天有灵?

那建文帝呢?

得知儿子欺负了心爱的孙儿,太祖高皇帝又是否因此大怒?

胡瀅的手在颤抖,

即便官袍的袖子很宽大,即便冬日里的衣服普遍厚重,

大家也都看得出胡瀅在颤抖。

七十七岁的胡瀅感到炉火的温度又升高了不少,烧得他出了汗。

血涌上头。

“老太师发病了,快去叫太医过来!”

朱见济眼见胡瀅脸色巨变,一副喘不上气的样子,当即遣了个小宦官出去。

没想到自己只是试探性的一提,就把人刺激成这样。

哪里能欺负老人呢?!

朱见济忽然觉醒了点良心,亲自搀扶着胡瀅坐上了凳子,为他按摩了几下胸口,又命人打开密闭的窗户通通风,流通下空气。

其余人被这变故惊得不敢多做行动,只是沉默的看着小太子行动。

五岁的小太子长的不高,但苍老已久的胡瀅也身型萎缩,弓起身子后更显得瘦小。

太子拉着神志不清的老太师,为他按摩了良久,才让后者慢慢回神。

“让诸位见笑了……”

“老夫侍奉太宗多年,忽然听闻太宗的消息,一时忍耐不住失态了……见怪见怪。”

胡瀅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帕,为自己擦了擦汗和眼角渗出来的眼泪。

“也多谢太子屈尊,缓了老臣一口气,此等恩德,真不知让老臣如何报答……”

“老臣必为皇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胡瀅动情的忘记了上下尊卑,捏住了小太子的手。

如果不是朱见济再次扶住了他的手臂,胡瀅就要抖着快散架的身体给他跪下了。

这样的形势转变也让旁人吃了一惊。

脑子反应快的已然猜到,太子是真的捏住了胡瀅的把柄。

不然为何一直兢兢业业,在大事上保持中立的五朝老臣,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如此明显的站队行为?

可这个把柄从何而来?

是景泰帝告诉太子的?

不应该。

旁观的几人飞快的动脑子——

如果景泰帝早就掌握了这样的隐秘,事前就能威逼利诱胡瀅站队了,随后也能利用胡瀅的影响力,削弱太上皇在朝中的势力。

不至于等到太子开蒙才表露出来,更不至于让小太子来做这个事情。

总不能真的是太宗皇帝显灵吧?

看着小太子一脸乖觉的和老太师一唱一和,表演一场“君臣相得”,这几位才喊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不由动摇了态度。

随后太医匆匆赶到,为胡瀅诊断。

“只是一时激动所致,还请太师顾念身体,安心休养。”

太医对胡瀅的诊治,更加让其余人坚定了太子捏住了胡瀅的把柄。

如此,他们是不是也有黑料在太子手里?

鬼神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都是要人从心的。

可一旦成真,大明朝列祖列宗都在天上看着这天下,岂不可怕?

朱太祖和朱太宗容得下他们这班文臣吗?

彭时等人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太子大病后的第一场授业,竟然就闹出了这样的风波,完全没让他们成功树立起当老师的威严。

而且太子此番表现,显然是有自己主意的,要想教导他成为自己这般的君子,想来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就在众人旁观良久,不敢打扰时,朱见济开口说道,“今日意外频频,倒是坏了诸位先生教书的兴致。”

“而之前因受先祖点拨弄出来的无礼之举,孤亦是深表歉意。”

大概是照顾老人的时候觉醒了礼义廉耻,朱见济对老师们软了态度,把前面的傲气压下去了一点。

这让彭时等人受宠若惊。

这就是典型的打一巴掌还给揉一揉了。

虽然朱见济手小,只能逮着老弱病残的胡瀅老太师一顿狂扇,但重击之下终有智者——

胡瀅被击破心底长久的隐秘,一时激动下直接对朱见济表了态,让朱见济成功树立起了虚无的光环。

这个光环是不稳定的,

但也足够让面前这些人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分,把他当成个货真价实的国之储君来看待,而不是仍在心底把正统归于南宫里的那一方。

之后便是要显露自己的真本事。

靠着神神鬼鬼只能忽悠一时,朱见济也没有心思去神化自己搞个****出来。

在接下来,只要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天赋,自然可以拉拢一些文臣。

一个年幼的,很有可能被外界影响塑造,并且身体健康显然可以活到成年的太子,一个被囚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机灵点的臣子都知道投资谁更好。

而靠拢来的文臣可以给他做舆论攻势,把朱见济的形象再次拔高,塑造一个神童太子的形象。

明朝的文人对于神童还是很追捧的,但凡读书厉害点都能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更何况还是一国太子。

等有了名声,朱见济的太子位置自然跟着稳定下来。

只要后面几年把南宫的太上皇看好,再把宫禁之权抓在手里,朱祁镇一系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但宫禁之权其实更难搞定。

毕竟根据记载,参与夺门之变不止有一个曹吉祥,还有一个石亨。

此时的石亨,受职团营提督,加封太子太师,爵号武清候,光说权势地位,其实算得上大了。

并且为将数十年,战功累累,朝野闻名,称得上是大明名将了。

奈何人心不足蛇吞象,受到景泰帝信任,病重之时还安排他代理祭祀事务的石亨却选择了风险投机,在景泰帝的脸上打了狠狠一巴掌。

明明当时的石亨已然位极人臣,即便以后没有功劳,这好名声和高官厚禄都是可以传之子孙的。

可偏偏石亨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事,被“从龙”的巨大好处冲昏了头脑。

所以朱见济在纠结了良久后,把石亨也列为了未来要处理的一份子。

阅读我要做明世祖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