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

《刺杀》

楔子1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第一部分 楔子(1)

楔子(1)

夜深了。

河面上冉冉升腾的雾气,弥漫开来,像一大片若隐若现的轻纱,裹住了苍翠的林木,裹住了绰绰约约的青瓦房,也裹住了广袤的原野。

河水缓缓地向东流去,遇到沟沟坎坎曲曲折折,发出更大的声响。

义乌的深秋,有梦一般的深邃。

龙飞从田野散步归来,推开了一扇漆黑的院门,古老高大的梧桐树叶在这扇门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龙飞绕过院内中央的古井,向北厢房走去,房门半掩,屋内黑暗。

他早已习惯了这种黑暗,不愿开灯惊扰这黑暗。他小心翼翼地走进北厢房,一股潮湿的味道扑鼻而来。

中屋是客厅,墙上挂着一幅落款是徐渭的残竹古画,年代已经久远,泛黄的画面上沾有油渍。风卷残竹,叶黄干枯,歪向一边,右上端题有两句行书小诗:饱经春夏秋冬雨,任凭东西南北风。

正中有个八仙桌,两侧有椅,皆是紫檀木制,泛有紫色光泽。左侧是卧房,右侧是书屋。

卧房内有一老式雕花双人木床,雕有精细牡丹藤萝,床侧有一方桌,桌上有一暗蓝色鼓腹花瓶,瓶内插有一束墨菊。床的左侧有一扇窗户,半开,任夜风徐徐而进;花纹厚布窗帘,在风中飒飒而飘。

方桌的上方有一幅黑石国画,画面上通天山墨,密不透风,乱树掩映其中,右上端亦有一题款:旷如无天,密如无地。

龙飞已然困倦,倚住床头,深思熟虑。

他来到浙江义乌市郊区这座祖传老宅已经有二十多天了。

不久前他奉命在台湾侦察国民党海军潜艇的情况,在台湾爱国少女阿娇的帮助下,登上国民党海军王牌飞鹰号潜艇,后在阿娇的掩护下乘救生艇逃脱。那位年轻秀丽的台湾姑娘阿娇椰炸弹与飞鹰号潜艇同归于尽。龙飞驾驶救生艇在海中漂泊多天,终于遇到我海军巡逻艇,回到大陆,胜利完成任务。组织上考虑他这段时间工作艰辛身体疲惫,于是让他回故乡度假,歇息一段时间。

龙飞的祖父是清朝的进士,也是著名的诗人和诗社领袖,祖母是当时两江总督的女儿。祖父祖籍浙江省义乌市。龙飞的父亲龙飞翔在上海上大学时,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生运动,主办一个进步文学刊物。龙飞的母亲白莺晓是龙飞翔的同班同学,受龙飞翔的影响,在这个文学刊物当编辑;之后经龙飞翔的介绍也加入中国共产党。白莺晓是浙江绍兴人,父亲是南洋富商,曾赞助过孙中山主办的兴中会。龙飞翔生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白莺晓生得小巧玲珑,洁白如玉,两个人真是天生的一对才子佳人。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两个人奉党的指示,转到浙江、安徽从事地下工作。以后秘密结婚,不久生下龙飞。他们把龙飞放在浙江义乌的祖母处养育。龙飞翔当时担任中共华东地区党的负责人,白莺晓负责与党的秘密交通站的联络工作,同时兼管这一地区的妇女工作。由于原中共组织部长顾顺章的叛变,龙飞翔和白莺晓在出席上海党的一次秘密会议时,双双被捕。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两个人虽经严刑拷打,但仍坚贞不屈。最后蒋介石亲自下令将两人处死。刽子手将龙飞翔绑在一个大木板上,活活钉死。临死前他纵身大笑,高唱《国际歌》;白莺晓则被扒光衣服,活活投进黄浦江。

龙飞不愿提及这些往事,一想起这些,便伤心不已。对于爸爸、妈妈,他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因为那时他年龄尚小,后来中共特科处决了叛徒,为爸爸妈妈报了仇。龙飞在祖母处长大,义乌中学毕业后使考取了南京的中央大学新闻系。在上高中时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生运动。在中央大学新闻系学习期间,一直受当时南京地下党负责人柯原领导,从事学生运动并负责搜集情报。

阅读刺杀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