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戒毒难

《破解戒毒难》

第5章 Ψ缬曛械暮叫小—劳教戒毒的历史回顾5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一是劳教戒毒理论探索进一步深入。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与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就劳教戒毒模式构建与实施等问题开展课题攻关,举办戒毒研究工作论坛,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四川省成都戒毒劳教所的两篇文章获得“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二是劳教戒毒模式进一步丰富。各地在部局推出的劳教戒毒基本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具有本地特点的劳教戒毒模式。北京市建立了“四期三段”戒毒模式,上海市建立了“绿色戒毒”模式,浙江省构建“四期五步劳教戒毒法”应用系统,江苏省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三区一延伸”模式,广东省建立了“三段四期五环”戒毒模式,广西省确立了“十步训练法”,四川省探索出“三期九段戒治法”、“系统脱敏疗法”、“内省法”、“逆向戒治”、“回归家园”模式,湖南省继续进行“三区四期”和L—TC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探索、实施具有当地特色的戒毒模式,各地劳教戒毒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劳教戒毒制度进一步规范。各地根据司法部第78号令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了相关戒毒制度规范。

四是劳教戒毒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采取引进、培养、借力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劳教戒毒专业化水平。通过引进管理、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干警培训工作,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提高戒毒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

五是劳教戒毒模式效果进一步显现。各地按照劳教戒毒模式的要求,一方面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进行科学配餐,运用科学仪器进行辅助治疗,帮助戒毒人员身体康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运用团体咨询、系统脱敏、沙盘治疗、心理宣泄等技术,全面干预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通过电话、会见、通信、家访等方式,积极与家属进行交流,帮助劳教人员修复家庭关系,设立戒毒专线和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家属课堂”,帮助家属掌握必要的戒毒、拒毒方法,做好戒毒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监护和帮教准备。据初步了解,各地都有一批戒断期达三年以上的典型,戒毒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2008年6月1日,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劳教戒毒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将作为我国禁毒事业的一个标志载入史册,至此,劳教戒毒的探索也告一段落。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对《禁毒法》、对戒毒工作的重大调整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取消劳教戒毒,而不是取消劳教机关的戒毒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是国际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的劳教工作作为口舌,对我国进行人权攻击,他们认为:“未经法院判决,将一个公民监禁,限制人身自由长达三年,就是对人权的侵犯。”劳教戒毒的取消,使他们少了一些口舌,我们多了一些底气,有利于国际斗争的需要。

二是国内对吸毒者判定的深化。对吸毒者的判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劳教戒毒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措施,并有惩戒的作用。吸毒者是违法者,同时又是病人。对他们实施戒毒不是惩戒而是挽救,强制是手段,隔离是措施,只有采取强制和隔离,才能有效地挽救他们。

三是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需要。《禁毒法》取消了劳教戒毒和公安的强制戒毒,保留了自愿戒毒,同时增加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这突出地反映在整合了法律资源。过去一部法律,一个条例即可调整整个戒毒工作的法律关系,改变了过去公安强制戒毒有《强制戒毒办法》、劳教戒毒有《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范》而各行其是的局面。同时,在保留自愿戒毒的情况下,又增加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两种戒毒形式,而这两种戒毒形式又在社区进行,显而易见是整合戒毒的社会资源,让社会参与戒毒,让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显然从根本上改变了戒毒工作主要由执法机关承担的单一做法,调动了社会参与戒毒的积极性,真正使戒毒工作成为人民参与的禁毒战争。

一、戒毒难,难在哪里

都说戒毒难,究竟难在哪里?用吸毒者的话来说:戒毒,“是人戒不脱,戒脱不是人”。“手掌上可以煎鱼,脑壳可以进水,但毒不可能戒脱。”也就是说:“戒毒太难了。”在吸毒者心目中,戒毒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让我们从下面的分析中,看戒毒究竟难在哪里。

(一)复吸率居高不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复吸率为90%以上,德国为87%,这个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已死亡的吸毒人员。有人说:吸毒的复吸率为99%,为什么?因为已有1%因吸毒死亡。这说明,吸毒的复吸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我国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是多少?未见这方面的数字。但我查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戒毒人员的复吸率是较高的。在1998年调查的990例有效个案中,www.youxs.org,www.youxs.org。按照对戒毒者复吸的统计学行规,复吸率应统计三年的情况。这样统计的结果我国的复吸率也是很高的,并且100天内成为复吸高峰。笔者曾见过一名戒毒人员在出所后不到五分钟,就在接他的车上复吸,成为复吸时间最短的复吸者。

(二)居高不下的原因。复吸率居高不下,这是国际和国内面对的一个共同话题,国内的禁毒形势必须面对连续不断上升的新增“吸毒大军”。据报道,吸食毒品人群渐趋低龄化,有的从初中、高中就开始接触毒品,加上还有居高不下的复吸者,国内禁毒形势十分严峻。

复吸:就是戒断某些成瘾药物后,重新吸食的行为。

复吸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心瘾”难戒。这是因为药物滥用造成吸毒者脑破坏未得到及时修复所致。修复受损的脑细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告诫大家的是:毒能戒,但难终身戒;毒莫沾,沾毒一生毁。

复吸的原因除了药物的作用和脑细胞的损伤难以修复外,它也有一些社会学的因素:

www.youxs.org,因为多次戒毒、复吸、戒毒、复吸,使他们对戒毒失去信心,于是以烂为烂,导致重操旧业。据本人所知,戒毒次数最多的达60多次。

www.youxs.org,由于吸毒者道德缺失,对家庭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们为了吸毒,可以六亲不认,开始说谎,发展为强行要钱,不给就打骂。他们为了吸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男盗女娼,伤天害理;偷鸡摸狗,丧尽天良;杀人越货,触犯法律。再加之吸毒者不良的心理,精神空虚,使家庭的亲人对他们产生讨厌的心理,不愿管,不想管,也管不了。面对一个个戒毒的失败者,面对一次次给家庭亲人造成的伤害,父亲悲痛欲绝,母亲哭瞎双眼,妻子寻短见,丈夫白了发的故事很多。他们说,我们可以一而再的挽救他,但我们不可能再而三陷入这无尽的悲痛和无底的深渊。因此,吸毒者的亲人“开始都能带他们去医院戒毒或在家中戒毒,到后来根本无法管了,他也戒不脱,我们也无法、无力再管了,是死是活只有由他了”。一位吸毒者的母亲如是说。

www.youxs.org、保障机制。在欧洲,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国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维持治疗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完全成为个人行为,来与不来治疗没人管。这说明我国的社区戒毒体制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者还十分缺乏。

4.“粉友”的出击和引诱。有人说,在吸毒问题上,吸毒者是“无私”的。因为吸毒的人一般不独享,喜欢在一起吸食。这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决定了吸毒者在戒毒后一般都会有“粉友”来引诱,而且很主动,“一次可以拒绝,两次可以拒绝,再后来就无法拒绝了”。

(三)原因后面的思考。吸毒者的“心瘾”是促使他们复吸的主观因素和主要原因。让我们对戒毒工作进行审视,这对戒毒工作的探索将有极大的帮助。

www.youxs.org。就是要客观认识事物本身存在的现实性,而不是主观去想象,脱离实际去猜测。毒品形势的严峻,戒毒工作的艰难,吸毒成瘾的病理机制难以控制等等,都是我们戒毒工作必须面对的。

一是创建无毒环境的艰难。现实是吸毒者不断上升的趋势,毒品消费逐年增长,毒品品种不断翻新。国际上,“金三角”、“金新月”等毒源地的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我国面临着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压力。国内,2012年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200万,还有隐性的吸毒者。可以说基本上难以找到没有毒品的地方。

二是远离毒品的渺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毒品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酒吧、在夜总会,在社区的角落,在家庭的院落,毒品就在我们身边。据有关消息,贩毒者为了“培养”吸毒大军,将毒品之手伸向了学校、农村,有的甚至伸向戒毒所。在笔者以前工作的戒毒所,曾多次查获毒品企图流入所内案件。远离毒品不可能,怎么办?我们教会他拒绝。教会他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毒品,教会他拒绝毒品的方法。从远离毒品到拒绝毒品,一词之改,使我们的戒毒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戒毒的规律。

三是戒治定位的探索。如何来戒毒,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综观世界的戒毒工作,都有无法回避的难题,他们注重从药物上研究戒毒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戒毒的“灵丹妙药”,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特区,虽然在开展药物研究的同时,对吸毒者的认知及行为上进行了干预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分散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劳教戒毒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劳教系统的管理优势,教育优势,生活卫生优势,把劳教戒毒的戒治定位为:不是单一的手段,也不是单一的方法。单一的手段、单一的方法都不足以解决戒毒难的问题。必须走一条既有教育的、又有管理的,既有药物的、又有心理矫治的综合戒治模式之路,比传统的、国外的戒治方法和手段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是角色转换的困惑。分析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原因,要么年幼无知,要么求新好奇;有的为了炫耀身份而不惜以身试毒;也有内心空虚而寻求解脱者。不论是无知受骗,还是明知故犯,这是违法的开始。一旦药物上瘾后,他们又成为病人,对他们可以说是“爱恨交加”,他们是害人者,害社会、害家庭、害自己,又是受害者,受毒品的害,受毒品给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极大伤害。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是像管“坏人”一样管理吗?显然不行。要知道用惩罚的手段来对待一个毒瘾深重的病人,显然是无效的,也是收不到效果的。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必须转变角色,既是劳教人民警察,又是戒毒工作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医生”;既是执法者,又是戒治病人的护理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崇高的,同时也是无比艰难的,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做不好戒毒工作的。我们也要认识到,吸毒患者的精神都被毒品严重地摧残和扭曲,对毒品的渴求是他们生命中的唯一追求。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切莫悲观失望,

要帮助他们在戒毒路上前行。可见,戒毒工作的艰难性、戒毒人员的特殊性,都需要我们在角色上有一个转变,以适应戒毒工作的需要。

五是走出误区的艰辛。劳教单位是执法机关。劳动教养是对劳教人员实施强制性教育的措施,劳教人民警察担负的是执法重任和对劳教人员实施强制性教育的任务。强项就是强制性的管理教育,扮演的都是执法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而对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戒毒劳教人员,扮演上述角色在工作中很容易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把病人当犯人管。入所的第一课是“认罪认错,遵守所规队纪”,要求他们牢记的是“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什么人?你来这里干什么?回答必须是:这里是劳教所,我是劳教人员,我来这里是改造”。这样,使戒毒劳教人员只知道自己是劳教人员,而不知道自己也是病人,只知道自己是来改造,而不知道也是来戒毒。只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管理有行刑化的倾向,铁窗铁门、高墙、红外探测,“二劳改”的痕迹十分突出。

误区二:单纯的教育手段,陈旧的教育方法,上大课成为对戒毒劳教人员的主要教育形式,而不知道这些教育对一个脑成瘾者作用是很小的。而针对戒毒劳教人员有效的戒治方法,心理康复尚未提到日程,因而造成效果不好的局面。

www.youxs.org。沉重的思考,带给我们的是对劳教戒毒工作的重新认识。收容戒毒劳教人员是劳教系统面临的新情况,劳教人民警察面临的新任务,没有经验可言。干警对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戒毒工作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管教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沿袭传统的方法和手段,造成工作滞后,导致一些地方、一些劳教所出现毒品流入所内的现象。加之,有效地遏制所内毒品蔓延的机制也未形成,我们的干警基本上把精力放在“四处灭火”上,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戒毒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

随着禁毒斗争、对劳教戒毒工作特殊性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戒毒劳教人员行为方式、行为特点认识的深入,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探索具有劳教特色的、符合戒毒劳教人员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摆在了劳教人民警察面前。

一是科学认识,走出误区,用创新的技术和手段来促使戒毒劳教人员的行为改变,并开始探索符合戒毒劳教人员实际的有效方法。浙江省戒毒劳教所开办了戒毒劳教人员矫治实验班,对戒毒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及戒治方法开展实验,探索经验,为全面实施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戒治走出了路子。通过实验班的实验,取得了在封闭环境下的初步成果,并总结出“四要”的经验:

要想成功戒毒,首先要认识吸毒危害。

要想成功戒毒,关键是信心,而信心的关键是真心、诚心。

要想成功戒毒,就要改变“戒毒难”的观念。

要想成功戒毒,必须坚定一个信念:“要戒毒、必破一。”

因为绝大部分戒毒失败者,都败在“一念之差”上,比如“尝一尝”、“试一试”、“就这一次”,就是这个“一”,祸害了他们。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阅读破解戒毒难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