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像

《官像》

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导读:

俞任面色严肃,挺着腰板,振振有词地讲着。小巧的鼻子渗出了细密的汗水,鼓胀的鼻翼不时地翕动着,像是里面蠕动着两个小虫子。

钱似海依稀记得曾国藩曾说过:“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何止是滑呀!”钱似海暗暗慨叹道。

正文:

电风扇尽管摇头摆尾地卖力转着,但办公室里仍然没有多少凉意。

常务秘书给钱似海冲上一杯茶,放到他的手边,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情况就是这样。”

钱似海气哼哼地说完,环视了一下在座的李森、林镇东、张之几位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司正炎。

听完钱似海的介绍,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彼此交换着眼神,谁也不说话。

钱似海揉了揉有些鼓胀的太阳穴,慢慢地闭上眼睛。

钱似海感到疲惫。

这是不是衰老的表现?原来起早贪黑的,也没觉得怎么样。再累再疲劳,睡上一觉就能恢复精神。可是现在……

这段时间,钱似海的确很辛苦很疲劳。每天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成田二百万亩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义不容辞。

昨天晚上,钱似海终得空闲。

回到家里吃了点饭,冲了个澡,然后坐在沙发里看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看完新闻后,钱似海关掉了电视机。坐到书桌前,打开台灯,翻开摊在面前的书。

桔黄色的灯光,划定出一个独立而温馨的空间。周围的环境很静谧。

这是钱似海非常喜欢的环境。在这一的环境里,可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可以追昔抚今,可以浮想联翩,可以放Lang心思,可以一览无余。

钱似海翻到书签标示的地方。

这是一本叫做《冰鉴》的书。署名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满清重臣曾国藩。

钱似海查过资料。其实,关于《冰鉴》的作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怎么说,钱似海还是认为这本书有些可读之处。

钱似海已经看到第三部分,即《容貌》篇。

书中说:“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人的容貌也要讲协调。这里所说的‘相顾相称’,就是讲协调;‘相背相凑’,就是不协调。”

钱似海边读边思考着。

就在这时,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钱似海厌恶地瞪了瞪眼睛,迟迟疑疑接起电话。

“喂,谁呀?”钱似海声音低沉,显得颇为厚重。

“钱书记呀,没打扰你的美梦吧?”

电话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哎呀,是大部长啊!失敬失敬!”

钱似海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

打来电话的是市委组织部主管县区干部的谢副部长。

“大部长有什么指示?”

钱似海与老朋友亲热地说笑着。

“长话短说,“谢副部长很干脆地说,“你们的那个俞任是纪委书记吧?”

“是呀。怎么了?有什么说道?”

钱似海疑惑地问。

“是这样,”谢副部长说“这个俞任有些背景。眼睛瞄上了下一届的县长位置。动用了不少关系。通过上边,直接找到了大老板的头上……”

“他才来几天哪?”

不等谢副部长讲完,钱似海就气恼地打断了他的话头。

“你别急呀,听我说完。”谢副部长一副颇为耐心的样子,“大老板不好明确表态。可是没个态度还不好。只好表示会着重考虑。怎么个着重法呢?大老板就把这个事儿交给了我。我想,大老板有大老板的难处。可是这个事儿又不能不做,所以……”

窗外的天空中,布满密匝匝的繁星。静静的,眼睛一眨不眨,像是充满了不可理喻的疑问和困惑。

钱似海仰靠在沙发里,以拳抵额,闭眼遐思。

小小的成田县,竟也是藏龙卧虎。表面上看似普通的人,谁也搞不清其背后有着怎样深不可测的背景。

俞任是从市纪委下来的。原来曾给市纪委的主要领导当过秘书。到成田后,接替已经出任县委副书记的张之,任县纪委书记。算起来,俞任到成田任职,也只有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在成田未来政治格局的安排中,俞任并不在钱似海的视野里。

谢副部长刚才的电话讲得很明白,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把俞任作为下一届县长的人选推荐上去。

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众所周知,一个县只能有一个县长。而在成田,排在县长人选第一位的,是现在的常务副县长朴天一。如何才能再推荐出个俞任呢?

一个难得清闲的夜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全搅了。

钱似海心里恨恨的,久久不能释怀。

“说说你们的意见。”

钱似海睁开眼睛。

“这不是节外生枝吗?俞任想干什么?”

第一个发火的是李森。

朴天一是他的常务县长。把朴天一提拔起来,对于树立政府形象,鼓舞士气至关重要。可是现在……

主管干部的副书记林镇东摇摇头,不无忧虑地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目无组织,目无纪律。动不动就自己活动,找关系,走门子。我们现在有些领导也是……”

林镇东欲言又止。

“什么来头这么大?”张之皱着眉头问。他对自己的这位继任者也摸不清底细。

李森刀条子脸一沉,道:“我看不管是什么来头,坚决不能惯这种臭毛病。现在是一个俞任找来了,谁能保证马任、驴任不来找?那样的话,不就出政治笑话了?一个县长的位置,整出一大帮候选人?”

说实话,李森当县长这么多年,很少说出这种充满刚性的话。他基本上是以钱似海的意志为意志,从不提出相反的主张。

看来,今天李森是真急了。

狗急了跳墙,猫急了挠人,就看是不是到了真急眼的时候。钱似海默默地想。

“胳膊拧不过大腿,”林镇东慨叹地说,“我们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该整还得整。只是要想好,怎么整。”

除李森外,大家都点头表示赞许。

钱似海见大家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就不准备再耗下去了。

“情况呢,就是这样。大家也都再考虑考虑。今天是跟大家打个招呼,暂时先不定。我们改日再议。”

钱似海宣布散会。

钱似海留下司正炎,想再了解一下俞任的背景。

司正炎说:“我太具体的也说不清楚,也就知道个大概。”

据司正炎介绍,俞任在给市纪委主要领导当秘书之前,曾是团市委的青工部部长。与团省委青工部姓郭的部长关系走得很近。后来,这位郭部长,调任省纪委主要领导的秘书。在市纪委主要领导从省纪委下派到本市之前,那位郭秘书就向他推荐了俞任。这位领导到任后,很快就把俞任从团市委调到纪委,做了自己的秘书。据估计,俞任这次也是动用了郭秘书这个老关系。

钱似海听完后,点点头,嘴里叨咕隆一句“省纪委”,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钱似海叫韩精忠准备一些补品,说要去看看受伤的俞任。

韩精忠给俞任打了个电话,说钱书记要去慰问你。

俞任马上说,请钱书记千万不要客气,自己毫发无损,没有什么大碍。如果钱书记有时间的话,他倒正要汇报一下工作。

韩精忠向钱似海报告了俞任的话。

钱似海说,请他来吧。

没过五分钟,俞任就到了。

俞任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长脸,小鼻,两只眼睛不大,但很灵活。薄薄的嘴唇,一说话,露出两排细小洁白的牙齿。

俞任走进屋,叫了一声“钱书记”。

钱似海站起身,与俞任握了握手,关切地问:“听说你受伤了。本打算去看看你。怎么样,好了吗?”

俞任说:“谢谢您的关心。早就没事儿了。”

两个人坐下。

钱似海说:“基层工作不同于市里,情况复杂,人员负责。你以前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吧?”

“不瞒您说,我还真没少碰到过。”俞任轻松地回答,“有的,比这儿的情况还复杂。”

“噢?你说说。”钱似海表现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俞任神情自若地说:“我在市纪委的时候,跟领导到破产企业办案。结果,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那时候,遇上这样的情况是常事。”

俞任说完,不以为然地嘿嘿笑了起来,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

钱似海也笑了笑。

俞任尽管轻描淡写地说笑着过去的经历,其实是用轻松的形式否定了钱似海在资历地位上对自己的轻蔑。

这是一种老道的杀人于无形的反讽手法。

钱似海自觉无趣,便转移了话题,问道:“小韩说你有事儿要说?”

俞任收敛起笑容,立刻严肃起来。

“是这样,”俞任把身子往钱似海的方向凑了凑,“最近,纪委收到一些举报信,涉及到县里的一些领导。我想请示一下,看怎么处理好。”

“噢?都涉及到了谁?说了一些什么问题?”钱似海也认真起来。

俞任压低了声音说:“主要是涉及到了朴天一同志。”

“朴天一?”钱似海的脑海里立刻联想到谢副部长的那个电话,心里不由顿生反感。

“是的。”俞任干脆地说。

俞任开始介绍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俞任的汇报,钱似海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几句。他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俞任的观察上。

俞任面色严肃,挺着腰板,振振有词地讲着。小巧的鼻子渗出了细密的汗水,鼓胀的鼻翼不时地翕动着,像是里面蠕动着两个小虫子。

钱似海依稀记得曾国藩曾说过:“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何止是滑呀!”钱似海暗暗慨叹道。(本章完)

阅读官像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