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像

《官像》

第五十章 弄巧成拙(5)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导读:

突然有一天,市里来了电话,通知钱似海说,省委书记正沿途查看抗旱情况,不日将到达本市,成田是必到之处,要求做好准备。

钱似海无所谓地说:“都已经看过八百六十遍了,看也是那玩意,不看也是那玩意。”

对于旱情,钱似海也麻木了。

正文:

“钱书记,回单位,还是回家?”

走出宾馆的大厅,张之问钱似海。

“酒喝多了,红头涨脸的,上单位影响不好,还是回家吧。”

钱似海今天没少喝,的确也有了几分醉意。

“送钱书记回家。”

张之吩咐司机,然后自己也上了钱似海的车。

车到了钱似海的家门口,张之随钱似海下了车,和钱似海握手告别,满怀感激地说:“我啥也不说了。”

钱似海拍了拍张之的手背,心照不宣地点点头。

钱似海对张之的看法前后经历过一些变化。

钱似海刚刚主政成田的时候,张之早已经是成田的县委副书记了。

在与钱似海的较量中,前任县长薛明败走成田,钱似海由此树立起绝对的权威。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搭建听命于自己的班子,钱似海力荐并不出类拔萃的常务副县长李森,接替薛明出任县长一职,而此时的张之也具备出任县长的资格和条件,而且是排在第一位的县长后备。

在钱似海的努力下,李森顺利登顶,成为钱似海运筹帷幄,胆略超群的典型。张之没有轮到份儿,情绪一度有些消沉,甚至找了市委,反映了自己的想法。

关于张之找市委的情况,钱似海了如指掌,他对张之产生了看法。觉得张之找市委而不找自己,是典型的“隔着锅台上炕”,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个人挺阴。

这是钱似海对张之的评价。

但后来陆续发生的一些事,又让钱似海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尽管张之对钱似海有意见和看法是不争的事实,但始终没有与钱似海发生正面冲突,没有掰脸。相反,在公开的场合,在关键的时候,张之处处讲求团结,维护钱似海的威信,自己主管的农业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没有让钱似海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在一般的时候,张之则不多言不多语,近乎中性,是维护班子稳定的基础力量。

钱似海对张之的评价有所调整,认为张之的“阴”,可用“成熟”来替代。又设身处地地从张之的角度考虑,钱似海也觉得对张之有所不公。

钱似海曾经找张之推心置腹地唠过此事。想不到,张之把自己找过市委的事坦诚相告。这让钱似海很感动,这不仅因为张之找市委的事,他早就知道,也由此可以看出,张之不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之人,胸怀很坦白,很直接。

钱似海诚恳地对张之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会为你负责的。”

张之说:“钱书记,您不要想得太多。其实,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望,一个农村的孩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和我当年的那些同学、同事相比,我已幸运的了不得了。太阳光哪能总往一个地方照啊?”

钱似海对张之的话很有感触,看得出,张之是一个很淡薄的人,只在合理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利益,没有无原则的忮求之心。

面对本次换届,张之又一次没有被作为县长候选人推荐。事先,钱似海找过张之。

钱似海对张之说:“这次没有推荐你,主要是从班子的年龄结构和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说考虑的,同时也有平衡外派干部和当地干部矛盾的考虑。”

张之很大度地说:“钱书记,您是一把手,您考虑的是大局,大方向,不用惦记我这点事儿。”

钱似海深思熟虑地说:“尽管没有推荐你做县长,但给你解决正处级的问题,我还是有考虑的。准备推荐你做县**主任。”

张之略一思忖,道:“钱书记,您对我的关心,我心领了。正处不正处,我没想过,我也不着急。是不是可以先考虑镇东等老同志?我可以在主干线上再干几年,多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张之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婉拒。这使钱似海感到对张之有一分愧疚。

这次之所以没有推荐张之,完全是为了给李森的面子。而李森和朴天一作为本地干部的代表者,钱似海又是不能不这样考虑的。

张之其实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

张之表现出来的弱势姿态,时钱似海下决心要帮助他迈上重要的一步。

为此,钱似海与市委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以及县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人都谈论张之的问题,获得了很大的同情。

这次出访省市,钱似海特意安排张之陪同,也是为了创造条件,让张之亮亮相。尤其是在省里,钱似海带着张之,共同拜会了副省长雷同,谈话间,特意谈起了张之的问题,这让张之受宠若惊,感恩戴德。

与雷同告别的时候,钱似海再一次请老领导关照张之的事,雷同表示支持钱似海的工作。

淡薄,往往是一种姿态,是一种表象。而所谓成熟,无非就是善于利用这些姿态和表象而已,尤其是在羽翼未丰,时机未到之时,用淡薄来掩盖自己的内心,隐藏真实的意图。

张之绝非像他平日里表现出来的那样淡薄,其内心仍然存在追求进步的渴望。

钱似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张之的关切,激发了张之心中久隐的情愫,表现的非常真实,对钱似海的尊崇也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回到成田后,钱似海有与县委组织部主管县区干部的谢伏部长通了电话,继续就张之的问题进行沟通。

谢部长说:“谁也鬼不过你老兄。自己县里的位置,你全部要霸下;自己的干部又要往外边推荐,去占别人的位置,你这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呀。”

“你当领导的多了解多支持吧。我们在基层的不比你们,处处面对矛盾,各方面都需要平衡。”钱似海深有感触地说,“工作上的要考虑,人情上的也有考虑,我是绝不能让干活的吃亏。”

“是呀,我能理解,”谢部长同情地说,“不说你也知道,这次换届基本上是以横调为主,提升的机会不是很多。像张之的这种情况挺普遍,一定要安排到主干线去当一把手,恐怕困难较大。”

不安排张之到主干线当一把手,也就无所谓安排了。钱似海想说推荐张之当**主任而他不愿意的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怕谢部长觉得张之眼高手低,不识抬举。

“我们的情况特殊一些,尤其是张之同志的情况特殊一些,请首长多多关照关照。”钱似海诚恳地说。

“好吧,我们再撮合撮合,看看情况。”谢部长很认真地说。

“那就多谢了。”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其实是虱子就是要咬人了。所谓不咬,是因为虱子太多,人已经被咬麻木了,失去了最初的敏感,没有了感觉,相当于自欺欺人。

其实,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凡事发展到了顶峰,也无所谓感受了。比如登山,当官、挣钱等等,诸如此类,无一例外。

旱情已经让成田人麻木了,没有人再去争什么抢什么了。

骄阳仍然毒辣辣的,风仍然闷呼呼的。旱,在成田人的感知中,已经没有了意义。人们在干燥之中,默默无语,一天天地挨着日子,一步步地走向秋天。

突然有一天,市里来了电话,通知钱似海说,省委书记正沿途查看抗旱情况,不日将到达本市,成田是必到之处,要求做好准备。

钱似海无所谓地说:“都已经看过八百六十遍了,看也是那玩意,不看也是那玩意。”

对于旱情,钱似海也麻木了。(本章完)

阅读官像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