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死的沙威

《未死的沙威》

中国的文化2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想便很憎恨。到了“五四”运动,当中国人终于在清王朝的废墟上祭起人文主义文

化思想旗帜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业已基本完成了初期人文主义的启蒙和普及。

自由要的是人性权力;平等要的是人生权力;博爱主张的是社会原则。

以为西方初期人文主义所言之“平等”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长期以来的曲解。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能平等地对待它的一切公民,那么这个国家有点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连人文主义所言的平等的底线都根本算不上。

西方初期人文主义所言之“平等”——乃指人人生来都有权向他或她的国家诉求受教育的权力;从事职业的权力;生病就医的权力;和其他种种社会保障的权力。而这当是国家至高义务。

“五四”运动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下的一剂猛药。它的功过,此不赘言。然而它是一场夭折了的人文主义的文化启蒙运动,却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呢,军阀割据,烽烟四起,连年内战,“城头变换大王旗”——任何的文化思想,都难弘扬。文化不知何处去,处处空留文化城。

再后来,日寇猖獗,山河破碎……接着是内战……文化何曾有过喘息的时候?

而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以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文化为主流文化的阶段,连人道主义也成为文化避之不及的雷区;而“自由”和“平等”,则成为文化所猛烈攻击的“反动”文化思想……

那时,西方诸国之文化,已开始进入后人文时期,即提升资本主义形象的文化建构时期。

如今我们反观中国80年代的种种文化现象,一切正面意义的总和,其实只不过是在做着西方许许多多文化知识分子早就通力而为,并且做得卓有成效的事情。

雨果也罢,安徒生也罢,他们一百七八十年前所启蒙的文化思想,

比一百七八十年后的所有中国文化知识分子共同的文化思想成果影响还要深远。

80年代的中国文化思想刚刚显示出些许人文主义的色彩,却招致了两场政治运动的当头棒喝……

我以我眼看来,其后的某些事情,实在也是文化太过受压,思想太过郁闷的结果。

商业文化的时代来了。时尚文化的时代来了。娱乐文化的时代来了。

我们现当代文化链环上断缺的一环,依然断缺着……若问,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下一代的下一代,在商业的时尚的

娱乐的文化背景前狂欢之时,谁能告诉我,脚下垫着什么没有?倘有,那

“东西”的成色是什么?倘竟没有,我们又该为我们的下一代做点什么?怎么做?

我困惑。一个国家的当下状态,所反应的必是它此前五十年来,一百年来,两

百年来乃至更长时期以来的文化的演讲过程和趋势。

我们的文化,端详它半个多世纪里的容貌,在人文主义的思想方面是太稀缺了,而要在极其商业的时尚的娱乐的快餐式的文化时代补上这一课,形同亡羊补牢也。

但那也不能不补!

阅读未死的沙威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