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医案解读

《施今墨医案解读》

第18章 消化系统疾病 7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消化系统疾病(7)

五诊:患者由西安来信云,服丸药50日很见好,现已上班工作,大便每日1~2次,软便居多,子时尚有微量出血,曾在西安医院多次检验大便,未见阿米巴原虫。复信,除再配一料丸药外,另附一汤剂方作补充用。

【处方】

黑升麻9克

芥穗6克

阿胶珠12克

仙鹤草炭15克

椿根皮炭12克

炒地榆10克

苦参10克

炙黄芪18克

当归身6克

白术10克(土炒)

禹余粮

赤石脂各10克(同布包)

石榴皮10克

熟地黄炭各15克

血余炭

晚蚕沙各10克(同布包)

秦皮6克

炙甘草10克【解读】

阿米巴痢疾是感染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有急、慢性之别。急者起病较急,每日腹泻数次至十余次,腹痛,稍有里急后重。可有发热、纳呆、腹胀等不适感。粪便混有黏液、脓血,呈果酱色,便量较多,有腥臭。慢性者多由急性期过后症状迁延不愈,常有五更泄泻、胃肠功能紊乱等,也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本例为一屡治未愈病程极长之阿米巴痢疾,证情复杂,虚、实、寒、热四证错综纠结。补虚唯恐助邪,泻实又虑伤正,清热过,其阳更衰,温阳甚,其肠更燥,治疗时稍有不当,病便难瘥。

施师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施温、清、补、消四法于一炉即补其虚,又行其滞,清其肠热,又温肾阳。所立之方,似甚庞杂,仔细分析,均有法度,温清补消之比重,恰如其分,体现了施师用药注重比例,配伍精确,组方严谨的风格。

施师根据白头翁、苦参、秦皮、黄连、黄柏、椿根皮、石榴皮诸药有抑杀阿米巴原虫的药理作用,故在各诊处方中,均选用之,施师在治病中,经常参照中西医理,不断探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新途径。

注:椿根皮即椿树的根支,有香椿、臭椿之分。历代本草中常合并叙述,两者功用大体相同,故均可入药,统称为“椿根皮”或“椿白皮”。炒炭入药,涩肠止泻作用益彰。

赤石脂——血余炭

赤石脂甘温,色赤质重,专走下焦,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收口;血余炭和血生血,厚肠防腐,通利小便。赤石脂以敛为主,血余炭以利为要。二药伍用,一敛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厚肠防腐,涩肠止泻,和血止血之力益彰。用于治疗慢性泄泻、痢疾。

干姜——黄连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二药参合,辛开苦降,一温散、一寒折,除寒积、清郁热,止呕逆、制泛酸,和胃止泻,散痞开结甚效。

干姜、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满疼痛。

久泻、久痢之人,往往寒热错杂之证甚多,临证之际,宜详细辨证,二药取舍多少,宜灵活运用。若热多寒少,则多用黄连,少佐干姜;如热少寒多,则多用干姜,少佐黄连;寒热等同者,则黄连、干姜各半。

生熟地炭(大生地炭、熟地炭)(见第48页)。

黑升麻——黑芥穗(升麻炭、荆芥穗炭)(见第102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赤石脂——禹余粮(见第125页)。

阿胶——仙鹤草

阿胶因产于山东省阿县而得名。其味甘气平,色黑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肝血滋肾水,润肺燥养心神;仙鹤草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收缩内脏血管,升高血压,强心,兴奋呼吸。阿胶以补血养心为主,仙鹤草以强心、调整心率为要。二药伍用,补心强心、调整心率的作用增强。

阿胶、仙鹤草伍用,善治各种心脏病变,尤证属心阴不足者宜用。若伍以人参、五味子,其效更佳。亦可略加木香、香附等药,使之气血沟通,疗效更著。

心脏病若属瓣膜病变者,施老常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令其久服,亦每获效。

晚蚕沙——血余炭(见第115页)。

鸦胆子——龙眼肉

鸦胆子苦寒有毒,凉血解毒,杀虫止痢,防腐生肌,燥湿清热,除肠中积垢;龙眼肉甘温,补心安神,养血益脾,润五脏、治怔忡。鸦胆子以驱邪为主,龙眼肉以扶正为要。鸦胆子腐蚀作用较强,内服易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故用龙眼肉之甘缓护胃补中,以减少胃肠刺激症状,而展其治疗作用。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和热性痢疾。

鸦胆子去壳取仁(不宜打碎),外用龙眼肉包裹(亦可用馒头皮包裹吞服,其效也可),饭后吞服,成人每服5~20粒,日服3次,连服10~14天。

第十三节脱肛

桂某男41岁病历号52、7、600

前年曾患痢疾,因之脱肛,www.youxs.org,溏泻兼有黏液脓样物,每便必脱肛,疼痛,时常出血。腹胀闷,不思食。

舌苔黄垢,脉象沉数。

【辨证立法】

积热于肠,久痢未愈,苔黄脉数职是其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气日虚,脱肛症现。宜分清浊,除肠热。后议补中气治脱肛。

【处方】

广皮炭各5克

吴茱萸

黄连各5克(同炒)

焦薏苡仁18克

炙甘草3克

苍术炭

白术炭各6克

炒槐米10克

葛根炭10克

条芩炭10克

苦参10克

血余炭6克

禹余粮10克(同布包)

椿根炭10克

炒地榆10克

紫厚朴5克

二诊:服药4剂,大见功效,大便每日1次,已无脓样溏便,胀闷消,食欲增,脱肛未效,拟补中益气汤治之。

【处方】

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血余炭

禹余粮各10克(同布包)

椿根皮炭10克

黑升麻

芥穗各3克

吴茱萸5克

黄连6克(同炒)

广陈皮3克

炒槐米10克

当归身5克

箭黄芪12克

米党参10克

野於术6克

炒地榆10克

炙草梢3克

焦薏苡仁18克三诊:服药6剂,大便每日1次,服药期间脱肛只现2次,疼痛大减,食欲增强,拟用丸药巩固。

【处方】

早服七宝妙灵丹1瓶;晚服补中益气丸l0克。

【解读】

治病宜分层次,慢性痢疾引起脱肛,若先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清浊不分,肠热未清,脱肛亦必不效。施师先治腹泻,主取血余炭、青陈皮炭、苍白术炭、椿根炭、葛根炭、条芩炭诸药,解毒防腐,厚肠止泻,后再补中,2年夙疾,10剂而效。先后缓急,层次分明,可师可法矣。

血余炭——禹余粮(见第115页)。

青皮炭——橘皮炭(陈皮炭)(见第82页)。

苍术——白术(见第28页)。

炒萸连(炒吴茱萸、炒黄连)(见第84页)。

黄芪——党参(见第109页)。

杭白芍——醋柴胡(见第11页)。

黑升麻——黑芥穗(升麻、荆芥穗炒炭)(见第102页)。

第十四节慢性结肠炎(中气不足)

阴某男23岁病历号52、2、57

患病已4年,经常大便下脓样物,腹痛重坠,屡治未效,食欲日渐不振,全身无力,时有脱肛现象,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舌苔薄白,六脉濡弱。

【辨证立法】

病历4年,脾胃虚弱已甚,中气不足,形成脱肛,应以补中益气治之。

【处方】

炙黄芪12克

炙升麻3克

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云苓块10克

米党参10克

当归身5克

白术炭各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炭5克

焦薏苡仁18克

晚蚕沙6克

血余炭10克(同布包)二诊:前方服2剂,症与前同,未见效果,嘱以原方服4剂再诊。

三诊:两次诊方共服6剂,已见效果,脱肛现象大为好转,体力较强,食欲亦增,大便仍有脓样物,腹仍时痛,下坠依然。前方加厚朴5克,葛根6克。

四诊:又服4剂,诸虚更见好转,脱肛未发,重坠之感亦消,精神旺健,食欲日增,大便间或有脓样物,腹痛也轻,要求常服方。

【处方】

炙黄芪12克

紫厚朴5克

白术炭各6克

炙甘草3克

血余炭

赤石脂各10克(同布包)

米党参10克

川黄连5克

陈皮炭6克

云苓块10克

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白薏苡仁12克每周2~3剂,至愈为度。

【解读】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以腹泻、左下腹疼痛,伴有里急后重,肠鸣音亢进,排便后症状缓解。本案患者病程日久,脾胃大伤,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体力日减,清阳不升,中气下陷,遂有脱肛之症。施师谨守补中益气法为治,并用苍白术炭、血余炭、焦薏苡仁之类防腐解毒,去湿消肿,促进炎症吸收痊愈,最后用五味异功散为主方补养脾胃,以收全功。

党参——黄芪(见第109页)。

苍术——白术(见第28页)。

杭白芍——醋柴胡(见第11页)。

升麻——柴胡(见第110页)。

晚蚕沙——血余炭(见第115页)。

血余炭——赤石脂(见第133页)。

第十五节肠结核(肠痨)

一、气阴两亏

侯某男52岁出诊

患肺结核,已有2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曾两度在疗养所疗养,症状尚稳定。近1年来,又患肠结核,久治不效,患者面色苍白,体质瘦弱,短气少神,倦怠无力。咳嗽,痰多,大便日行四五次,为脓样物,间有血色,有时溏泻,腹隐痛,小便少。

舌光无苔,脉象沉细。

【辨证立法】

面色苍白,体质瘦弱,短气少神,舌光无苔,脉象沉细,消耗殊甚。脾胃虚弱,气血双亏,病在发展,不宜峻补,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兼顾,先拟清肺理肠,健脾和胃法,一俟病邪消退,再施培补之剂。

【处方】

云茯苓

神各10克

白杏

薏仁6克

15克

怀山药30克

北沙参12克

血余炭

禹余粮各10克(同布包)

炙白前

百部各5克漂白术10克

诃子肉10克

车前草

墨旱莲各12克

炒紫菀

橘红各5克

苍术炭10克

甘草3克

二诊:患者久病,深感治愈甚难,已全无信心,屡经家人劝说,始服2剂,旋又停止,再进数剂,即又不服,www.youxs.org,大便脓血依然。

前方去白前、百部、北沙参。加赤、白石脂各10克,炒萸连各5克,炒地榆10克,炒远志10克。

三诊:前方于8天内共服4剂,脓血减少,溏泻增多,然食欲转佳,精神也好,患者服药后感觉腹内舒适,前时之无信心治疗,有所转变,但畏服汤药,拟用丸药治疗。

【处方】

早服硫黄3克冲服(煮粥);午服附子理中丸1丸;晚服参苓白术散6克。

四诊:丸药服20日,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溏泻,腹痛已较前大为减轻,唯觉口干。

【处方】

早服硫黄2克、午服香砂六君子丸5克、晚服四神丸5克。

五诊:前方共服1个月,效果甚好,食眠均较前为佳,大便日行2~3次,有时溏,有时软便,已无脓血月余,治愈之信心更强,求配丸药治之。

【处方】

白及60克

橘红30克

苍术60克

人参30克

砂仁15克

车前子30克

五味子30克

硫黄30克

金石斛60克

诃子肉30克

禹余粮60克

小青皮15克

朱茯神60克

紫厚朴30克

橘络30克

紫菀30克

白术60克

云苓60克

甘草60克

炒远志30克共研细末,怀山药600克,打糊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服。

六诊:丸药共服3个月,病情好转,时届暑日,返农村居住半年,未能服药,近来大便又行溏泻,食欲不佳,精神萎顿,气短心慌,返京求诊,再服丸药治疗。

【处方】

人参30克

白术60克

白及30克

紫河车30克

怀山药60克

广皮15克

清半夏30克

西洋参30克

建莲肉60克

远志30克

龙涎香6克

阿胶60克

砂仁15克

甘草18克

北沙参30克

硫黄25克

云苓块60克

诃子肉30克(煨)

五味子30克

广木香12克共研细末,用雄猪肚一个煮极烂,捣如泥合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服。

七诊:前药共服100天,大便每日1次,食欲甚好,精神已渐恢复,唯睡眠梦多。前方加琥珀15克,酸枣仁30克,再服100天。

八诊:丸药服完后,经去医院检查,肠结核已愈,肺结核为硬结期,停药4个月,偶食多脂肪物即行腹泻外,无其他症状。拟用调糊做粥法以健胃肠。

【处方】

怀山药、真糯米、土炒於术、薏苡仁,云苓块,诸药各等份,研细末,每用30克,打糊如粥加冰糖调味,每日当点心服2次。

【解读】

肠结核为结核杆菌引起的病变。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久病可见食欲不振、反胃、恶心、呕吐、腹部胀气,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隐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呈糊状,或为水样便,右下腹有压痛点,亦可出现肿块。

本例患肺结核20余年,合并肠结核。列入消化系统篇者,以其主治在肠。初诊时,患者因病已久,屡治未愈,已失去信心。二诊后病情见好,患者求治之意转为殷切,返乡半年,未能服药,症状有所复旧。再依原法,重用参类,共服药200天,多年夙疾,竟已痊愈。整理此案时,曾追访患者,据云:10年来肠结核病,从未再发,打糊为粥之方,仍时常服,并介绍久患腹泻者,亦多显效。

阅读施今墨医案解读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