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第四章 到叙利亚(4)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在埃及的英军数量虽众,质量却称不上高。

英国战斗力最出众的陆军师目前几乎都留在国内,虽然希特勒“海狮计划”成功的可能已经不大,但此事关乎国运,英国人不敢掉以轻心。

除了要防备德军可能的登陆以外,交通的不便也阻碍英国从本土向埃及调兵。意大利横亘在地中海中央,几乎将埃及完全隔离在东地中海中。由于英国空军当前不足以在北非和不列颠两个战场压倒轴心国,只能力保本土,所以英国海军也不敢在无法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贸然找意大利人舰队决战。

如此一来,要从本土调兵到埃及的话,只能走好望角-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成本几乎和从亚洲调兵相差无几。

也就无怪乎现在在埃及挑大梁的英军部队,大部分都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洋诸岛和印度,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是绝对的中坚。

澳、新军队的勇气和战术并不逊于英国本土军队,只是两军人数较少,只占十二万大军的四分之一。

至于占兵力主体的印度和英国二线殖民地师,质量就一言难尽了。像印度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并没有多差(甚至比德内尔之前从乍得和其他殖民地征召的非洲兵要好得多),锡克人更是罕见的武士,但是他们的指挥系统非常脆弱,武器也不行,战术思想尤其落后。

德内尔确信他们可以在一年后变成优秀的军人,但指望他们现在能挡住德国人完全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德国人,英军尼罗河战区中司令韦维尔调整了部署。

第一,暂缓对埃塞尔比亚的攻势,将进攻厄立特里亚的一个印度师调回埃及,让自由法国第一师独自进攻当地首府马萨瓦。通过前些日子的战斗,第一师的官兵已经证明他们足以承担这个重任。

第二,暂停进攻叙利亚,至少也要削减进攻叙利亚的部队,将原定的两个英澳师减到一个。

好巧不巧,这两项调整都与自由法国有关。第一条双方没费多大劲就达成了共识,就按英方的计划来,但是在第二条上,伦敦、开罗与自由法国三方的意见却有很大分歧。

伦敦主张暂时搁置进攻叙利亚的计划,而英军开罗司令部和自由法国都认为局势还没有恶化到必须终止计划的地步。但是英军方面出于稳妥,还是要求暂停进攻,等本土支援的英第4师抵达埃及,再从前线调一个战斗力最差的缅甸殖民地步兵师加强到叙利亚方向。

只是戴高乐依旧要求进攻时间不变,现有部队一准备好就立刻北上,即使盟军的实力对比维希法国尚处于弱势。

于是为了确定战略,统一意见,三方最终在亚历山大召开了一次会议,德内尔便是自由法国的代表之一。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上层非常动荡,众多殖民地官员愿意支持自由法国,军队也不稳固。”戴高乐是这样对英国人说的,“我承认,过一个月再进攻可能更加稳妥。但是到那个时候,维希的官员一定会将关键职位上的人全换成亲德分子,有些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的问题,就必须要用枪炮处理了。”

韦维尔将军起初还以若有若无的嘲讽语气对他说:“您是一个将军,为什么总想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呢?(英语)”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法国人骨肉相残,尽量少流血!”

只是韦维尔对戴高乐的想法并不以为然,他有些尖酸的指出,指望敌人从内部瓦解是不现实的:“如果维希政权真有你所说的那么动荡,那么达喀尔的问题应该早就被解决了。(英语)”

阅读紫罗兰与自由法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