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廖化新传

《三国志廖化新传》

162、尽在掌控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由于夜里没有休息好,所以,第二天出兵的时候,孙权感觉到格外疲惫。

战场天气如同孙权的心情,灰蒙蒙的,非常阴暗。

江东军比武陵兵晚了一步到达战场,此时,敌军已经完成了列阵。

孙权一声令下,将士们面朝敌军列阵,进行决战前的准备。

武陵兵排成了矩形阵,不但可攻可守,而且能够随时变阵。

确认武陵兵人数不多,孙权下令调整阵型,江东军变更成进攻型的锋矢阵。

担任箭头位置的,就是孙权的解烦兵,这支精锐步兵,将会承担起破阵责任。

诸葛瑾骑在马上,位于孙权身边。

这位孙权亦臣亦友的左膀右臂,此时无精打采。

诸葛瑾强打精神,“主公,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请允许属下再走一趟,打听清楚武陵兵的虚实。”

看到诸葛瑾的疲惫神色,孙权摇了摇头,“不用了,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已经足够了。”

“大战在即,刀枪无眼,我宁可打输这一仗,也不愿意让你陷入危险。”

诸葛瑾的声音有些哽咽,“主公……”

孙权扬起马鞭,指点面前的武陵兵军阵,“此处视野开阔,武陵兵即使想要做手脚,也没有机会。”

孙权话音刚落,汉寿县的城门打开了,一支勉强可以称之为部队的武陵兵冲出城外,面朝江东军军阵,开始布阵。

孙权笑了笑,“这些流民都被武陵兵驱使,走上了战场,武陵兵确实已经没有余力了。”

倒也不怪孙权小瞧汉寿的武陵兵,这支部队中,虽然有一部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人数太少。

多数武陵兵将士都是平民装束,手舞棍棒类的寻常武器。

孙权冷笑一声,“为了跟我作对,倒也为难这伙叛军了。”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反抗都是徒劳的。”

汉寿县的守军似乎也对自己战力有自知之明,出城之后,武陵兵在城门外布阵。

汉寿武陵兵既可以摆出一副策应主力部队的态势,形势不妙的时候,还可以立即回撤。

“徐盛!”

“末将在。”

孙权:“带你的人,面朝汉寿县列阵,防备这支乌合之众冲击咱们的侧翼。”

徐盛点点头,带兵离开了。

孙权紧接着接见了一众部将,既有韩当、周泰这种江东老将,又有士仁这样的荆州降将。

看着麾下的大军,孙权升起一股豪气。

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稳定了江东基业,论才能,他孙仲谋自问并不弱于旁人。

然而,孙权在军事上却迟迟没有取得辉煌战功。

江东军打了不少胜仗,都与孙权无关。

火烧赤壁,依靠的是周瑜;湘水划界,立功者为鲁肃;白衣渡江,又全凭吕蒙的本事。

孙权并不觉得自己缺乏军事才能,他认为,自己缺少的,不过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如果早些年没有北上合肥,与张辽对战,直接西进夺取荆州,也许孙权早就立下战功了。

那时候,孙权可以借助胜利带来的威望,彻底推动江东军权改革。

廖化与武陵兵,将会成为孙权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由于对胜利势在必得,孙权给每一位将领都下达了详细命令。

包括何时出兵,进攻方向,甚至于,当汉军做出反应,部将们该如何应对,孙权都一一进行了安排。

兴致勃勃的下完命令,孙权的疲惫感略有减少。

两军的斥候在军前往返,双方主力默契的没有对斥候出手。

对峙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了午时。

意识到武陵兵没有进攻的意图,江东军兵力处于优势后,孙权下达了出战命令。

胡综率领解烦兵右部,率先出击,其他将领纷纷回到自己部队,整军备战,等待接下来的命令。

诸葛瑾不住的赞叹,“胡都督带兵可是一把好手,这解烦兵不仅斗志高昂,而且武器精良。”

“那廖化昨天不来偷袭,真是躲过了一劫。”

听到诸葛瑾的话,孙权暗自得意,没有他的支持,胡综是不可能练出这支精锐部队。

诸葛瑾指了指面前的武陵兵军阵,“直面我军兵锋的,会不会是五溪蛮,那个壮汉,似乎是蛮王沙摩柯。”

孙权有些愤愤不平,“这些五溪蛮,简直就跟那些山越一样,冥顽不灵,廖化究竟给了他什么好处,值得他们这么卖命。”

诸葛瑾跟着孙权抱怨了几句。

随后,孙权派出传令兵,通知第二阵的韩当统兵出击。

此时,解烦兵已经进入了武陵兵的射程。

武陵兵战阵中飞起一阵箭雨,矢箭落在解烦兵的军阵里,不少士兵中箭倒地。

解烦兵不为所动,步伐依旧沉稳,朝着武陵兵军阵前进。

诸葛瑾的声音再度响起,“恭喜主公,有了解烦兵这一支无双强军,我军必将虎踞江南,与曹氏划江而治。”

“武陵兵已经举起了兵器。”

“解烦兵与敌军交手了,将士们正不断突击,敌军防线开始后撤。”

诸葛瑾似乎很兴奋,一直在描述战情。

骑在马上,战情尽收眼底的孙权,并没有出言制

一切尽在掌握中,武陵兵似乎比孙权预料中的状况更差。

突然,解烦兵的攻势停止了,战线陷入胶着。

诸葛瑾:“糟了,武陵兵太卑鄙了,竟然准备了一些木栅,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防守。”

仔细打量起战场,孙权认可诸葛瑾的判断,这位长年担任使节的重臣观察力比自己强。

武陵兵在正面有了防备,挡住了江东军的攻势,此时,两翼的部队也开始袭击解烦兵侧翼,胡综部有败退的迹象。

局势似乎有些不妙。

韩当的部队正在接近战场,得到援军,解烦兵将守住战线,但是,速胜就变得很难了。

孙权仔细分析战局,“命令周泰和士仁两路出兵,进攻汉兵的侧翼。”

传令兵离开之后没多久,江东军再度展开行动。

诸葛瑾在一旁继续说道,“如果咱们能把武陵兵的兵力全部逼上战场,咱们就赢了。”

孙权点了点头,认可诸葛瑾的判断。

江东军已经连续派出了三波兵力进攻,但是,武陵兵挡在一线厮杀的队伍,依旧还是沙摩柯的部队。

左右两翼的江东军发起进攻,武陵兵终于开始增兵。

敌人并没有增援中部,而是分兵两翼,阻挡江东军生力军。

孙权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江东军重新建立起优势,武陵兵的阵型变得混乱,防线不断后撤。

一切尽在掌控中,江东军正在缓慢赢得胜利。

但是,孙权对此不满意,他需要快速取胜。

孙权决定下达一些命令,加快战斗的进程。

转过头,孙权看了看身边的诸葛瑾,“叛军在武陵郡折腾了太久,咱们不能放任他们继续这么闹下去了。”

“我现在担心的,并不是击败不了武陵兵,我更害怕,咱们没有办法一战平定叛乱。”

“汉寿县的敌人迟迟没有加入战局,一旦战局明朗,敌人退回城里,咱们还得费力攻坚。”

“我准备同时消灭廖化和汉寿守兵。”

喊来了一群传令兵,孙权的命令迅速通过传令兵传达。

不顾诸葛瑾的劝阻,孙权把众多兵将都派了出去,包括拱卫中军的解烦兵左都督徐详。

孙权还给徐盛下命令,要求徐盛立即带兵脱离出发,佯攻武陵兵主力侧翼。

孙权打算,通过削弱中军兵力,调走徐盛精兵的方式,引诱汉寿县武陵兵远离城池。

领命之后,传令兵纷纷离开。

诸葛瑾提出了反对意见,“主公三思,为了增加前线兵力,派出解烦兵余部,属下可以理解。”

“但是,调走徐盛将军,主公的安危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下,尽管敌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还是希望主公能三思。”

孙权笑着摆摆手,“不必多虑,我不是把骆统留下来了吗?”

其实,孙权留下骆统,并不是对这名部将有多少信心。

相反,正因为缺乏信心,才让骆统担当全军预备队。

平心而论,骆统的军事才能虽然不是顶级,但也在正常水平。

把骆统留下,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孙权信不过对方手下的那些兵。

骆统统帅的将士,大都是潘濬余部。

汉寿县战事发生,反叛了一部分,尽管经过整编和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却没有恢复。

当然,诸葛瑾并不知道孙权的想法,他也不是统兵将才,大概是看到孙权信誓旦旦的样子,他不再劝阻。

战况就跟孙权想象中一样,徐盛带兵进行佯攻之后没多久,汉寿的武陵兵朝着孙权中军冲了过来。

面对进攻,孙权露出了大局在握的表情,喊来了传令兵,“你立即去找徐盛,告知对方带兵回撤,截断武陵兵退回汉寿的通道,并且发动合围。”

环顾整个战场,一切都在孙权的掌握中,正面的汉军艰难维持防线,节节败退,似乎随时都会溃退。

汉寿县的武陵兵即将遭受合围。

孙权的心情非常愉悦,此时,天正在放晴,乌云正在散去,阳光开始穿透云层照耀在战场上。

阅读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