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036章雍州不太平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不是萧钤埋汰亲儿子, 就这号令人这一点,还有那果断的气势,萧讯不如萧宁。

萧讯不傻, “我去同五娘说,五娘怎么可能不同意。”

当长辈的一开口要帮忙做事, 小辈断不可能不同意。

只是有些话, 有些事,不能抢就不能抢。

雍州的一切是萧谌凭自己的本事打下来的, 跟兄弟争权, 这是要埋下隐患啊!

身为长兄,论起决断萧讯不行,可这大局观, 萧讯是肯定有的。

萧钤和卢氏听到萧讯的话,心中的大石都落下了。

离开京城, 局势大变,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们一家的地位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去雍州, 雍州这个地方无论萧谌经营成什么样儿,他们家就算帮了些忙, 可并无多少是他们出力。

如果兄弟为权而争,好好的雍州城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萧讯一过来, 话刚出口, 萧钤和卢氏心里都起担忧, 这老大闲不下来, 不会打算争权吧?

好在,萧讯并不糊涂!

“你是当兄长的都知道避嫌不争,七郎膝下唯五娘一女, 五娘能镇得住人,不叫他们敢起反意,这就是好事。你便忽略五娘的年纪,就当她是平辈一样的看待。”萧钤松一口气,也决定劝儿子放宽心。

不料话音落下,儿子尚无反应,他被掐了!

一大把年纪的廷尉,被夫人当着儿子的面掐,痛得他呲牙咧嘴,那也得扛住,不能露馅。

只是他这脸色忍得实在狰狞。

“你是又说胡话了?”卢氏也是拿了萧钤莫可奈何,听听这话说得,让伯父把侄女当平辈,像话吗?

萧钤一出口也知道说错了话,然而萧宁事事自己拿主意,他们这些当长辈的无意指手划脚,许多事也看出来萧宁的独断。这样的人,不拿她当平辈,能像是侄女?

萧讯听着卢氏开口,马上明白,亲爹肯定又受苦了。

鉴于每回看了亲爹的笑话后吃亏的总是他,权当作听不见的低下头,不断地在心中默念,他什么都听不见,听不见!

“五娘虽小,心智不小,你且当她成人。虽不宜多过问五娘的事,五娘若有需要你搭手的地方,你得帮忙。”卢氏这么一

开口,萧讯也点点头,“到现五娘也不开口说需要我们帮忙的事儿......”

“该你去说,不是等五娘跟你开口。离开京城,五娘如何得知你是否平复心情,又怎知你愿不愿意屈居于她手下帮忙?”

当晚辈的人把所有事情揽了就算了,要是还敢任意使唤大伯,就不怕再惹事端?

萧讯一听立刻明白了,卢氏在点拨他。

当侄女的总是要记住他这个当大伯的,就算有事要帮忙,也不敢随随便便开口。

“我这就去寻五娘。”萧讯也意识到,自从离京以来,他这个当伯父的看着萧宁做事,只会拧紧眉头担忧萧宁,倒是忘记了,虽然不能完全接手萧宁的事,还是能打打下手的。

一看萧讯完全没有压力要去见萧宁,讨事儿做。不管是萧钤还是卢氏,全松了一口气。

家中和睦才是家族能够长远发展的根本之道。倘若骨肉相争,你死我活,谁都容不下谁,简直就是要命。

萧宁听完萧讯的意思时,马上明白,萧讯这是整理好思绪心情了,终于想起来帮萧宁一把了。

“流民数千,统计的事就交给伯父了。”萧宁手里的确有需要萧讯的事。

像这种文书类的工作,京城里的人,尤其是有廷尉这个当爹的耳濡目染的情况下,萧讯定然是信手拈来。

萧宁正为难着到底该让谁去做这件事的好,毕竟登记造册,有些东西也不能让外人瞧见。

本来萧宁脑海一闪而过的第一人选是萧评,只是萧评虽然在路上,一直忙着修字典、词典的事儿,要是再把这些俗务丢到他手里,未必见得萧评能忙得过来。

家里的伯父兄长们,萧宁也过了个遍,然而就像卢氏说的那样,当晚辈的在没有长辈松口的情况下,让她去使唤长辈,萧宁的确得考虑考虑后果。

好在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萧讯毛遂自荐,萧宁立刻把事情交到萧讯手上。

萧讯也不多说,立刻办起事来。

有了萧讯出面,萧宁其他的伯父也都开始跟萧宁讨差事,谁也不乐意一路上闲得发慌,无事可做,能帮侄女一把就帮侄女一把。

这样一来,萧宁也不客气,安排一群伯父们各司其职,管粮管人,管武器。

这种

事情对于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人来说,都是能够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事。

萧宁也终于能从这许多事务中脱身,开始考虑该怎么样带更多的粮食回去。

朝廷现在乱成这般模样,指望以后京城能够如期的将粮草送达,那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之前雍州的情况那是,萧谌有个当亲爹的廷尉以及当舅的御史大夫在京城里。就这样,雍州的粮草也一向短缺,更别说武器方面了。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萧宁也给萧谌出了不少主意,以后,京城指望不上,在真正天下大乱前,萧宁觉得,京城里的粮食能多抠一点就该多抠一点,他们不拿也只是便宜了别人。

小皇帝死了,新帝继位还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秉性,朝中随着徐州军进入京城,曹根都已经把韩靖赶出京城了,往后的京城定然是由他一手遮天。

萧宁既然跟曹根有过一回照面,也知道这一位草根出身的人不简单。萧宁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疯狂的火苗,似乎想要将一切都焚烧殆尽。

萧宁坚信,韩靖被赶出京城,只是他的第一步,接下来......

“小娘子,京城传来急报。”萧宁进了一趟京城,深刻的意识到消息灵通至关重要,尤其是京城这京畿重地。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萧宁在京城安排不少的眼线。目的就是要保证,无论京城有任何的突发情况,她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正考虑着京城被曹根把持,还不知道现在又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急报传来。

萧宁二话不说的从玉毫的手中接过一个竹筒,抽出一条布条,打开一看萧宁惊呆了。

当下萧宁下车,赶紧跑向萧钤和卢氏的车驾,“阿翁,阿婆,京城出事了。”

听到萧宁的声音,萧钤立刻掀起车帘,“何事如此慌张?”

“曹根把持京城,京中世族不服曹根,奋起反抗,集结原本城中零散的兵马,诛杀曹根,不料被曹根一网打尽。曹根屠杀京城世族,更将他们的财物据为己有,以作军资。”

怪不得萧宁都坐不住,急急忙忙的过来禀告。

卢氏第一反应问:“御史大夫如何?”

那可是她亲哥哥呀,离开京城的时候,这一位不肯跟她一道北上,如今是

不是也掺和进这事了?

萧宁微微一顿,最终还是如实答道:“御史大夫和世族共谋诛曹,不幸遇难。”

卢氏便觉得头晕目眩,一瞬间,似乎天都要塌下来了。

“夫人。”萧钤吓得赶紧扶住卢氏,卢氏更是颤颤的问:“其他各家呢?”

萧家离京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既已出嫁,自当从夫。萧钤和卢氏不可能让她们都归家,毕竟都已经有儿有女了,这种情况让她们随萧家一起走,断不可能。

京城既然发生这样的变故,世族几乎尽被曹根杀之,萧家的外嫁女平安与否,他们总是还抱着一线希望。

“从曹根屠杀氏族开始,有人收到消息,传达各家,让他们逃离,尚未可知有多少人逃出生天。”萧宁并没有特意叮嘱人盯着各家的情况,御史大夫那是因为人位高权重,更是出头鸟,他的下场自然第一时间写在信报中。

“阿婆放心,我会命人想方设法寻找姑母姐姐们的下落,卢家的人,我也会让人查找是否有幸免之人。”萧宁不敢把心中的忧虑说出口。

京城惨遭大屠杀。这样一来,她埋下的那些暗线还能剩下多少,她也没有把握。

可看卢氏忧心忡忡,悲伤不已的模样,这句话不怎么敢说。

“找,一定要找到他们。只要他们还活着,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带到雍州。”第一次,萧宁从卢氏的脸上看到了慌乱。

兄长的死讯让卢氏倍受打击,女儿孙女的平安,更是无时无刻牵动着当母亲的心。

“唯!”萧宁赶紧应下,这就安排人,不计一切去查。曹根跟他们家的仇,结大了!

其他收到京城消息的人,或悲于亲人生死未卜,恨得曹根咬牙切齿,万不敢忘此大仇,明白此时不是报仇的时候。亦十分庆幸他们一家子跑得快,若不然或许他们一家也和京城中的那些世族一样,成为他人刀下鬼。

萧谌手里是有几万兵马不假,也是真刀真枪上过战场,不代表他们能杠上的只有曹根一方。比起曹根,韩氏及他身后的世族更难对付。这要不是因为卢御史大夫是卢氏的亲哥,世族中有他们萧家女的归属,萧宁对曹根砍了世族的事,绝对的拍掌叫好。

哎哟,

她想做没能做成的事,曹根做了,真是帮她出了口恶气!可是,萧宁得憋着,一家子伤心难过的人不要太多。

萧宁其实很想问问京城的那些世族们,他们怎么就认为,韩靖几万兵马都抗衡不了曹根,他们集结了所谓的一点点散兵便能对付曹根了呢?

就这么点人,既然就敢对曹根动手,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具体的情况,萧宁很快收到京城传来的详细消息。

看完之后,萧宁觉得,果然拿笔的人碰上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简直就是送人头。

事情的经过就得从头说起了,大概总结如下:

本来京城随着萧家撤离,一下子就剩下曹、韩双方对峙各自,其实算是略松了一口气。

随之立刻有人打起萧家离开空出了不少的位置。

有这份心思的可不止一个人,无论是韩靖或者是曹根,那都是有所求的人。

现在的京城,两人的兵马分别占据两门,看起来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实则在兵马陈兵之后,两人争的是朝堂上的影响力。

这一点,韩靖那是占尽优势,毕竟就韩靖一家子做的事,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诛三族了。

然而韩靖偏偏用了手段,让京城的各世家都站在他这一边,以至于让萧家不得不避之锋芒,果断离开这泥潭。

曹根,那是草根出身。一向是世族看不起的人,这样的人还想让世族们配合,那不是痴人说梦话吗?

因此,打从一开始,新帝尚未登基,哪怕曹根的手里有传国玉玺,按他的意思还是让新帝先继位,世族们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拖着就是不肯选个黄道吉日。

显然韩靖也是这样想的,本来韩靖跟世族就是一伙的,怎么都看曹根不顺眼,巴不得把曹根赶出去。

正常人吧,这文人觉得曹根别管想怎么样,都不可能无视他们这些世族吧,作为能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们,位置那是相当的高。世族们的自我感觉,也是相当的好。

曹根一开始由着他们闹,闹来闹去,好吧,当头不肯做事的人就是韩靖啊,行啊,先把你解决了!

这就开始打仗,曹根可是打仗起家的,这么多年凭军功成为骠骑将军,必须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啊

韩靖别看阴谋诡计玩得挺溜,练兵他是不会的,手下的人就算经过京城这一战,也不代表能一跃进化为精兵。

短兵相接,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差距,在没有任何可以施展阴谋诡计,就凭拳头说话的情况下,拳头稳稳得赢了。

韩靖灰溜溜地离开京城,这要是走得慢点,小命都要搭上了!

这么样的情况下,曹根接管整个京城,稳稳当当的让新帝继位了。

姬恒当了皇帝,曹根也不客气,直接要当太尉。掌兵,最大的官也是这个,正好合适。

没想到啊没想到,当上了太尉原以可以高枕无忧的人,一瞪眼发现,皇帝有了,挑他毛病的人也多了。

作为一个草根,总有很多事入不了世族们的眼,打不过曹根,还不许他们挑曹根的毛病?

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说曹根,你这太尉就是个泥腿子,要不是手里的兵厉害,京城轮得到他作主?

曹根怎么想的萧宁是不知道,相对前面很是太平,曹根是草根出身,他也不在乎人家说他是草根。

倒是世族们骂起来了,发现曹根竟然并不在乎他们怎么骂人,这就新奇了啊!骂得更上头了,看那架式,大有把人骂下台的意思。

真正让曹根忍无可忍,据说是曹根的女儿看中了一个世族的郎君,偏偏对方瞧不上她。你瞧不上就瞧不上吧,偏偏出言相辱,骂人的话,无非是你也不看看你长得什么模样,又是什么出身,配喜欢我吗?

汝何不以溺自照!这话的杀伤力,相当的巨大。

曹根的女儿哭着跑了,当夜,自觉受辱,竟然上吊自尽,人没了!

这可不就捅了马蜂窝了!

别看曹根是草根,据说他有四个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平日最宠的反倒是这个女儿。原以为成了太尉,能让女儿自在逍遥,结果竟然被人侮辱至死!

在朝堂上怎么骂的曹根都成,把他女儿骂死了,这绝壁不能忍!

曹根直接拖了那郎君把人泡尿里,起起落落,生生把人折腾死。

如此一来,世族们也不让了,这是杀士啊!更是用这样辱人的手段,士可杀不可辱!

世族群起而攻之,这回骂人不再含糊了,骂得那是相当的白话。

女儿自尽一事让曹根悲痛欲绝,这群人还敢说他做得不对,这不是拱火吗?

曹根算是瞧明白了,这群只长了一张嘴喋喋不休的东西,是这天下间最可恶的人,别管他有多给他们面子,这群人浑然无所觉。

摔!给脸不要脸是吧,那就不给了!

一个两个不是说要到君前以死进谏吗?好啊,就该杀了这群王八蛋给他女儿报仇!

自此,曹根大开杀戒。

萧宁看完之后,只想说这士庶的鸿沟果然坑人得很。世族们总以为天下间的人都应该把他们捧着,不知惹得一个义军头领动了怒,会是何下场。

———插叙完毕——

京城里出事,一家子的人都显得沉闷了,卢御史大夫出事,萧家的出嫁女生死未卜,以至于抵达了雍州,萧宁都不敢欢喜外露。

离雍州好几个月,赶在入冬前回到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萧宁的心情是畅快的。

“小娘子。”萧宁一行人抵达,萧谌再顾着前线的事,也是要派人来接的,来的人是孔柔的兄长孔鸿。

和萧谌相差无几的年纪,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和孔柔有三分相像。

“阿舅安。”萧谌既然娶了孔柔,萧宁按礼数就得唤她的兄长一声阿舅。

孔鸿瞧见萧宁一唤,脸上露出笑容,显得十分开怀。

视线落在一旁的萧钤和卢氏等长辈的身上,又连忙见礼道:“拜见萧公,夫人。”

其他人也是颔首示意,算是打了招呼。

卢氏纵因兄长之死而心情低落,亦恨曹根杀人如麻,明了再多的怨恨也于事无补,何不等着,以待来日。有雍州在萧谌手里,不急。

入了雍州的地界,看到有人来迎,孔柔的脸上也浮现了笑容,甚喜于回到雍州便见到兄长呢。

“不必多礼,辛苦了。”萧钤这个大家长,代为开口,招呼孔鸿不必过于客气。

“胡人虽退,将军恐有反复,故在前线退视边界,特命某前来相迎,一应皆已准备得当,诸位随某入府即可休息。”孔鸿大致解释了为何来接他们的人是他,也点明诸事都安排妥当,他们只管随他回去,便可安歇。

“有劳。”萧钤知这是辛苦他们了,目光落在萧宁的身上。

一家子都在路

上,府里做主的人都忙,旁人代为安排纵有不妥之外,来日再调整就是了。

随孔鸿一道回府。

孔鸿指了两处大宅子,轻声地道:“将军归来,道萧公携家眷迁入雍州,各府各居,故命某在骠骑将军府按京城的宅院寻了一处宅子,若公有不满之处,可再换。”

卢氏轻声问:“能寻到一块的宅子,不容易吧。”

孔鸿瞟了萧宁一眼,见萧宁沉着不言,“不过是多费些功夫,夫人放心,并无后患。”

卢氏看向萧宁,萧宁道:“既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总是好照应。且初来乍到,熟悉的人总是自在些。”

显然费的那些功夫里,定然有萧宁的一份功劳,卢氏道:“你们有心!”

一声长叹,指挥人归置行李,孔鸿询问地看向萧宁,萧宁耸耸肩,意示他不必在意。

萧家举家北迁,这个事传得沸沸扬扬,雍州也早收到消息。

但真正看到那么一大家子进城,不少人都惊叹。

雍州亦是古城,只是一直受胡人侵扰,难免令人对这样的地方敬而远之。

萧宁回来了,也不得闲。

带回来的两千人总是要归置的,是以送人入府,萧宁冲卢氏甜甜地一笑道:“阿翁阿婆,伯父伯母,阿娘先休息,我去去就回。”

卢氏抬了眼皮,萧钤与她扫过一眼,“雍州你熟,不过还是万事小心。”

“唯。”萧宁一路上当家作主,都不用长辈们操心,这些事长辈们全都看在眼里,心中如何感慨万千,大概只有他们心里清楚。

回了雍州,看孔鸿和孔柔的架式,完全习以为常。

归置家里的事吧,旁的,且当他们这些当长辈的是聋子哑巴,少听少说。

孔鸿接了人,接下来安置人的事,就交给孔柔吧,雍州可就是自家的地界了!

麻利地跟萧宁一起离开,无人阻拦。

“萧公和夫人甚是开明。”孔鸿和萧宁并肩而走,感叹一声。

萧宁挑了挑眉头,能告诉孔鸿,这都是被逼的,更是被她逼的?

“雍州战事如何?”纵然从孔鸿的话里和这语气能看得出来,萧谌定是夺回胡人占的城池,战况萧宁也想弄个清楚。

提起此,孔鸿的脸色甚是不好。

京城大乱,人心浮动,将军一走,胡人即派人贿赂不少城中坐镇县令,各城被夺,皆因他们打开城门,以至我方将士无辜枉死。”孔鸿提起此,咬牙切齿,恨不得食那些人之肉,喝他们的血。

就没有见过像这样的人,贪财好物,心无百姓,以令数城百姓遭难,这样的人,该千刀万剐!

“人呢?”萧宁不料其中还有这样的内情,听闻数城被夺,萧宁也在想,这是怎么一回事,雍州的将军如何,她可是心里有数的,就那么几天的功夫,要说胡人能夺城,不该。

竟然是有人开了城门,这是何意?脑子被驴踢了吗?

同时,萧宁也想到一点,这雍州城虽然他们家势大,并不是他们一家之言,朝廷大乱,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

开城门等同于叛国,这样的人,绝不能让人活着。

“已经看押起来,不过,刺史为他们求情了。”孔鸿一听萧宁的语气,便知道萧宁动怒了,赶紧把情况补充完整。

是的,雍州还是有刺史的,刺史也是世家出身,看情况,这莫不是沆瀣一气的?

萧宁阴着一张脸,落在孔鸿的眼里,孔鸿不吭声了。

“阿爹之意?”亲爹总不能对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想法吧。

人碰上,既然交代孔鸿来接萧宁,肯定是把打算都告诉孔鸿,好让孔鸿转达。

孔鸿很是无奈,这一对父女吧,大的不拿小的当孩子,小的更是不拿自个当孩子了。“将军之意,凭小娘子做主。”

md!对付堂堂一州刺史的事,这也能交给一个小娘子去办,孔鸿都要自我怀疑,他们这些人是不是都白活了这些年?

萧宁不管孔鸿内心的挣扎,只管道:“走。”

她这回进城带回了两千人,两千人啊。要是刺史不出动都有鬼,萧宁要不是因为这一点,也不会连家门也不陪自家阿翁阿婆进,这就急急的准备出城安顿人。

“小娘子,刺史府上来人,道严禁流民入城。”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萧宁这正跟孔鸿说起这回事,结果那边有人来报,两千流民被挡在了城门外,真不能进。

“瞧瞧,这就是我们的刺史大人,还真是爱民如子啊。”萧宁这明朝暗讽的话,谁还能听不出

来,然而谁又敢附和。

“现在怎么办?两千流民,要是放任在外并非好事,况且刺史接二连三对将军出手,更趁将军不在,意图夺取将军的兵权,可见此人有伊对将军不利,这种情况下定然不能放任他胡作非为。”

孔鸿不得为把赶紧把萧宁不在雍州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萧宁,好让萧宁知道现在的情况很严重。

“怕什么?他敢伸手我就敢剁了他的手,好让他知道天底下的事不由他一人说了算。

“刺史他敢肆意妄为,更敢放任治下官吏开城门,投敌叛国而不处置,更流民拒之门外。

“为官不为民,正好给我们把柄。京城现在乱成了一团,谁也顾不上雍州这么远的地方。”

听着萧宁这么一通的分析,孔鸿睁大了眼睛,总觉得萧宁在筹备什么大事。

在路上就想过不少事的萧氏,因为许多事,萧宁并不打算解释,挥手朝一旁来报信的人道:“想办法让刺史来一趟。”

孔鸿眼皮直跳,萧宁这是想好了怎么引君入瓮?

能够来通报消息给萧宁的人,自然是萧宁信得过的人,得令立刻去办。

萧宁这时候让孔鸿跟她一起走,方向正是城门。

萧家的家眷要进城,谁也没胆子拦着,可是知晓萧家竟然带了两千流民回城。

这样的情况下,刺史府绝不可能视而不见,那就得想想,应该怎么应对。

萧宁来到城门的时候,只见一个刺史府的官员,带着刺史府的衙役们正拦着人,不让人进。

“这是我萧家的人,敢问户曹,他们为何不能进城?”萧宁走了也不忘留下人,安抚众人,这个人首当其冲,必是玉毫。

当然打,从一开始萧宁就料到带回这么多人,就那一位小心眼的雍州刺史,定然不会放他们进去。

果不其然,萧宁如果想悄无声息的安抚着众多人,那并不是什么难事。

有意要将事情闹大的萧宁,这时候缓缓的走过来,对于刺史府下的户曹,萧宁打起招呼道:“什么时候户曹管起我们萧家的事来了?”

正打算跟玉毫吵起来的刺史户曹,这位姓严,称一声严户曹。

“原来是萧小娘子。小娘子该知道,今岁天灾人祸

,天下大乱,不少流民乱窜,刺史有令,严守雍州境内,不允许任何流民肆意踏足雍州,乱雍州安宁!”严户曹赶紧把刺史的话说出来,原以为能用刺史的话,让萧宁知难而退。

“身为朝廷命官自当救民于水火,而不是冷眼旁观,百姓无处安身,却视若不见。刺史一向自诩清廉爱民,怎么可能颁下这样的命令。严户曹,倘若非要说是刺史之令,还请拿出文书让我等一览。”萧宁伸出手,希望对面的出头鸟,赶紧把证据亮出来。

严户曹挑眉看向萧宁,眉头紧锁,都快能夹死苍蝇了。

“这是刺史口令,何来文书?”严户曹没办法,萧宁要证据,他是的确拿不出来。

“既如此,我又怎么知道是不是你严户曹借刺史之令,行此不义之事?”萧宁立刻顺杆爬,一道不义的罪名,直接扣到某位的头上。

严户曹干瞪眼,“我怎么敢?”

“户曹敢不敢,我从何得知?天下大乱,我亦知为君分忧。安民抚天下,这就是为君分忧的事。刺史是朝廷命官,岂不懂为官之道。

“不让流民进城安居,等于让他们送死,刺史竟然是这等心狠手辣,全无仁爱之心的人?”

萧宁说到最后完全惊叹了,像是绝然想不到,身为一州的刺史,竟然会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这样的人配做官吗?

“说的是。刺史无能,为人不义,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成为刺史。”人群中有人配合萧宁叫喊。

这也是因为雍州的这位刺史几次三番行事不端,早已经惹起众怒;现在不过是人们借着萧宁铺好的路,将心中的那份不满全部宣泄出来罢了。

“朝中官吏,岂由你们置喙。”严户曹大惊失色,第一反应,呵斥人群中蹦达最厉害的人,让他们把嘴闭上,休得猖狂胡言。

“此言差矣。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连陛下尚且如此,身为朝廷命官,深受皇恩,奉命代天子以抚养百姓。百姓怒斥官员无所作为,官吏不当自省?

“心无百姓者,必惹众怒,令百姓群起而攻之,彼时,刺史还是刺史吗?”

萧宁有理有据的反驳,倒想看看这位严户曹如何

辩解。

“正所谓民不可欺,民心更不可拂,户曹当真可以代替刺史说话。”萧宁点明最重要的一点。眼前的这一位户曹,她不过是刺史府下的人,可以代表了刺史吗?

严户曹当然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代表刺史,但是如果任由萧宁将这些恶名扣在刺史的头上,回去后刺史也得找他麻烦。

“小娘子伶牙俐齿,巧言令色,难不成以为凭这些百姓,当真能够让刺史再不为刺史?”严户曹是想弄清楚萧宁的目的所在,这么样的一个小娘子给刺史扣下这么大的几顶帽子,到底意图何为?

“户曹慎言?小女虽然年幼,却有一颗爱民之心,愿意助刺史一臂之力,故而才将这些流民带回雍州。为的无非是能够让流民不至于流离失所,最后不得不叛乱。

“倒是户曹你,阻拦不让流民进城,难道是想要扰乱这天下不成?”

上岗上线什么的萧宁,这一招用得炉火纯青,且看看严户曹怎么招架?

严户曹惊了,不惊都不行,听听萧宁说话,这是一个正常孩子该说的话吗?

“小娘子才该慎言。我一片赤胆忠心,怎么可能想天下大乱,朝廷不安。”严户曹是打死也不能认了。

可惜萧宁瞟过一旁被他拒之城外的百姓问:“百姓流离,身为朝廷命官,不许百姓进城,放任百姓居无定所,易子而食,这就是你的赤胆忠心?”

严户曹真想问问,谁家的孩子能养成这样的,小小年纪上岗上线的,过分了哦!

脸色铁青,偏偏又说不过萧宁,严户曹急死了。

朝一旁的人使了个颜色,不用说,肯定是让人去搬救兵,好在不用他搬,萧宁早把人给他请好了。

“萧家的小娘子,大人的事自该由大人来管,你小小年纪还能代表你们萧家不成?”这时候一个脸上有些虚胖,神情倨傲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看着萧宁,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颇有几分要提起萧宁打一顿的架势。

“刺史。”无论萧宁怎么跟人对峙,这会儿看到刺史行来,礼不能废。

可惜这位雍州刺史连看都不愿意多看萧宁一眼,倨傲的昂起头道:“你既然知道我是雍州刺史,那就该知道雍州境内所有政务

有我执不掌,我说了不许流民进城就不许他们进来,你是要忤逆犯上?”

的确,一州之内军政分家,萧谌掌的是军权,但一应庶务都是刺史说了算。

“倘若刺史执意不让流民进城,小女偏要让流民进城,这若算是犯上,小女孩真就犯上了。”萧宁还真是丝毫不肯退让,斩钉截铁的宣告她的决定。

在她的身后,跟随她的黑衣部曲们立刻昂头挺胸看向那一位狐假虎威的刺史。

“刺史方才有问,我能不能代表萧家。萧家或许不成,但我能代表我阿爹。”萧宁这时候并没有忘记某位刺史方才提出的问题,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让他明白,她可不是善心泛滥,不知所谓的小娘子。

既然敢动手,她必然已经料到有什么后果。

“刺史包庇打开城门,放胡人入城的县令,如今又将流民拒之千里之外;将来刺史是不是打算和通敌叛国之人合谋将雍州双手奉上于胡人?罔顾城中百姓生死?”萧宁打完之后,更是一顶一顶的大帽子扣到某一位刺史的头上,扣得他七窍生烟。

“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要是任由萧宁扣下罪名,再不反击,就算京城现在乱成一团,雍州刺史也绝讨不了好。

“比起刺史只会动动嘴皮,我们更想亲眼看到刺史如何作为。”萧宁不避讳的把话放出去,倒想看看,雍州刺史究竟放不放人进城。

严户曹注意到萧宁提及打开城门,令胡人冲入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事时,雍州的百姓眼中流露出的怨恨。

雍州刺史本不愿意受到萧宁这样一个小娘子的威胁,硬着脖子待要开口,严户曹连忙阻止道:“此事不可多言,众怒难犯,不过是区区两千的流民而已,就把他们放进城,有萧家在,出不了事。”

话说着视线更是落在萧宁的身上,严户曹道:“这小娘子嘴皮太利索,又极擅长煽动人心。再跟她吵下去,吵赢了脸上无光,吵输了颜面扫地,不可取。”

现如今的雍州刺史不就是想不出反驳萧宁的话,急得都要上蹿下跳了吗?

“况且人一多,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捉住他们的把柄。”严户曹继续说服刺史,这才是最让雍州刺史意动的

“好,许你们进城,可你们记住了,若在城中违法乱纪,绝不轻饶。”雍州刺史细想也是这个道理,再怎么咽不下这口气,终究还是不得不松口说出这一句。

他倒要看看,养这么多人,萧家拿什么来养。

“还不快谢谢刺史?”萧宁倒也大气,招呼大家别忘记跟刺史好好的道道谢。

只是这样的道谢不更是讽刺吗?

“多谢刺史开恩,让我们进城,不至于让我们在外头冻死。”玉毫可是第一个响亮的喊起来,补刀的意思,都能明白。

其他百姓就算不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有人开口教他们说话,都跟着喊起来。

萧宁微微一笑,手下的人靠谱,办事可不就事半功倍。

刺史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可见气得不轻。

孔鸿一个背景这个时候终于有机会开口,“如此激怒刺史,未必是好事。”

“你怎么知道不会是好事?”萧宁眨眼反问,十分期待……

军中的粮草,那可是刺史给拨的,也就是说在这雍州之内,刺史的权力挺大的,大得让萧谌和萧宁都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阅读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