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穿衣

《吃饭穿衣》

第 639 章 去四川之三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很早的时候,《革命之火》上面就宣称,豪格被派来到四川,其实就是政敌多尔衮给豪格设下的一个圈套。

豪格在四川兵败了固然是死,胜利了回到京城,功劳高于多尔衮会被多尔衮猜忌,照样还被多尔衮设计害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豪格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原因就是多尔衮“集团”的人抓到了自己的一些把柄,将这些东西抖露了出来,从而给了多尔衮口实,让多尔衮差一点把自己杀死。

如果不是关键时候小皇帝兄弟看在自己是他兄长面上求情,自己此时尸骨已经化为尘土了。

《革命之火》上吹嘘说,只要豪格活着回到京城,多尔衮总有办法害死豪格。

此时回想起来,《革命之火》好像说得有点道理。

《革命之火》上虽然没有明确说出革命军的打算是什么,但是民间的传说中说,革命军是不会简单地只是将满清赶出山海关?

民间传说宣称,革命军总有一天会打到辽东,将“封建制度”的满清彻底铲除。

如果革命军真的一定要将满清给铲除了,豪格不管到了哪儿都没有好下场。

以前豪格不相信,今天豪格算是彻底相信了。

这个天下,也只有革命军敢说得之,大清跟革命军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豪格当下还不到四十岁,而且身康体健,说实话豪格很不想死。

可是,眼下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一条死路。

这几天不知道从哪儿突然又多出了数万革命军,将开江围得水泄不通,豪格想从开江逃走,就真的需要如同《革命之火》说的“插上了翅膀”。

豪格跟多尔衮不睦,多尔衮时刻留心着要害死豪格。

如今多尔衮大权在握,兄弟小福临皇帝只不过是多尔衮控制下的一个傀儡。

如果豪格这个时候逃出开江,费尽千辛万苦回到北京,多尔衮就会有一百条理由杀死自己。

当然,多尔衮想要杀死自己容易,想将自己斩草除根就很难,毕竟自己跟小皇帝兄弟福临还是同一条战线的。

多尔衮杀死了自己后,福临是不允许多尔衮继续对自己的子女下手的。

豪格不想死,而想活着的唯一途径就是投降革命军,投降革命军之后,豪格的家人肯定会受到牵连。

但是,如果自己连性命都保不住了,家人就算活着,他们的日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豪格想到了投降时,不是猛然之间迸发出来的,而是大势所趋。

豪格躲在死人堆里“思考人生”的过程中,革命军的炮火逐渐停歇了下来,开江城已经化为一片火海,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其中。

革命军的“投降不杀”口号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一声声的口号猛烈地撞击着豪格心中坚固的堡垒。

初始豪格不以为意,逐渐地堡垒出现了裂痕,当大批革命军出现在面前时,豪格心中的壁垒轰然倒塌。

活着的欲望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豪格最终决定活下来。

革命军既然说过“投降不杀”,豪格这时候相信革命军不只是说说而已。

豪格投降了,但消息并没有很快传到达县的鳌拜耳中。

毕竟开江和达县同在一天开战,即便是革命军有什么消息也不可能转瞬之间就从开江传到达县。

鳌拜是不会投降的,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就算全军覆没了回到北京,多尔衮也不会杀他,多尔衮从来都没有将鳌拜看在眼里,不会把鳌拜视为政敌。

因此说,鳌拜始终都在想着该如何逃出达县,所以鳌拜不会投降。

鳌拜想过混在汉人中间逃出达县,但是鳌拜的形象太有特点,任谁一看都知道他不是汉人。

鳌拜如果化装成了汉人逃出达县,他的亲随们就会从此放弃抵抗,跟着鳌拜一起逃。

那样的话,目标那么大,革命军能看不出来吗?

鳌拜最后想到了一招,那就是装着自己被革命军的枪弹射中倒于死人堆中,等到亲随们不注意时,弄脏了脸跟着汉人百姓混出城去。

于是,鳌拜去找寻新鲜的血液,想用血液染红自己的胸口装死人。

不料鳌拜刚一起身,只觉得胸口被针猛刺了一下的疼,跟着如同被大锤猛烈击打在胸口处,鳌拜魁梧的身子一个踉跄倒了下去,胸口血流如注。

隐隐约约间,听到了不少人呼喊自己,可惜没有听多到多少声呼喊,鳌拜便假戏真做了。

最关键的时候,耿仲明和吴三桂还是抛弃了家人。

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如果不怕死的话,又怎会背叛了大明投靠了满清?

革命军在九月初四这天,用炮火将遂宁、西充、达县、开江四城全部轰为一片焦土后,救出了不到十万人,剩下约二十万人全部死于炮火之下。

革命军如果不考虑百姓的话,早将豪格所属的清军杀死或者赶出四川了。

正因为不想让太多的百姓死于战火,让豪格及所属清军在四川滞留了快两年,结果导致近千万四川百姓死于非命。

如果当时革命军一鼓作气跟豪格作战,固然革命军会付出很大的死伤,但最少可以挽留住死亡百姓中的一半人在这个世上。

总的来说,四川革命军跟清军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流窜到山中为匪的清军还没有彻底消灭干净),革命军单在四川地区拥有的人口就近两千万。

有了这么多的人口,姬国卿设想中的大开发、大建设就可以开展起来。

四川的百姓占到整个革命区的六成以上,强行迁移四川人到西域去的话,是很不合适的。

但是,将四川这里大量的“适龄青年”尽可能多地编制进入革命军序列,调集他们到西域去,他们就不得不服从命令了。

姬国卿前来四川,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正是为了“转移人口”的事。

九月初十,姬国卿一行来到四川成都。

随同姬国卿一起来到成都的有谢椿、姜烈、马虎臣、科山尔博。

禁卫军一师一旅提前一天前面开道,二旅及司令部警卫员战士护卫着司令一行,三旅殿后。

所有参与护卫的战士,www.youxs.org。

兰州方面,留下苏横暂时负责革命司令部,代替姬国卿处理一些革命司令部日常事务,需要姬国卿从中调停的,由通讯兵传讯给姬国卿,姬国卿亲自签署解决方案后由苏横执行。

谢椿和姜烈二人,都有意愿跟随姬国卿到四川来,将二人留在兰州势必掣肘苏横,因此姬国卿也乐意让谢椿、姜烈二人跟着自己。

将四川临时司令部设在成都,而没有设立在第一军所在的广元和第二军所在的眉山,是姬国卿的意思,表示对四川的第一军和第二军不偏不向。

实际上,成都作为第二军第二师的师部所在地,将临时革命司令部设立在成都,已经说明第二军在姬国卿心目中的地位高于第一军了。

在姬国卿看来,成都一直作为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核心,最有理由成为临时司令部的所在地。

这次前来四川,其一是组建四川省行政机构;其二就是将成都重新塑造为新的巴蜀核心;其三才是设法调集尽可能多的四川人到西域去。

刚刚离开汉中,进入革命区当前来说最重要的通道“川陕通道”时,也就是九月初七,姬国卿就接到革命军四川各部队俘虏了豪格、耿仲明、吴三桂,杀死鳌拜,基本消除了四川地区清军,初步解放全四川的消息。

阅读吃饭穿衣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