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

《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

第十七章 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第十七章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

国军自上海撤退后,日军除于淞沪正面向国军追击外,另约3个师团沿京杭国道西进,先后攻陷平湖镇和嘉兴,并向吴兴推进。国军第7军(周祖晃部)于吴兴阻击日寇,新抵战区的川军23集团军(刘湘部,约6个师,但抵达的约5个师)也立即开往广德策应。广德,蒋介石将这里作为南京侧翼的重要屏障,也是中方在淞沪战场的最后一个堡垒。其时,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病重,由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兼任21军军长率领,21军、23军(潘文华军长)在太湖以西的广德至金村一线设防。144师师长,川中名将郭勋祺腿部负伤,坚持坐担架督战,血战金村;146师师长刘兆黎亲自在一线作战,145师在广德正面从11月27日战至11月30日,全师基本打光,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广德沦陷。国军组织兵力星夜穿越浙皖边境,攻击日军,日军仓促应战,腹背受敌,12月2日,光复广德。第7军在吴兴阻击日第6师团主力6天后不支,退守孝丰、宁国附近。23集团军在长兴广德一带掩护锡澄线后撤的国军,阻击追敌达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宁国一带,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由于蒋介石在淞沪会战后期临阵换将,以及国军部分队伍军纪涣散,在接到向西撤退的命令后竟出现了全面的溃败。混乱中退下来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利用既设的两道国防工事进行抵抗,更有甚者,有的工事管理员先行逃离,以至于退下来的部队连工事的门都打不开,有的部队只好砸开铁锁,进入工事抵抗。有的部队干脆绕道而行,一路向西狂退。结果,国军就像被日军赶鸭子一样,一路狂奔至南京。

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

何去何从?蒋介石举棋未定,他与11月17日、18日、19日接连三天邀请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唐生智、谷正伦、王俊等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商议对策。已唐生智为首的认为,南京为中国首都,举世瞩目,又是先总理陵寝所在,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守;何应钦认为应当放弃南京,因为日军攻势太猛,南京现在又都是从上海退下来的疲惫之师,弃守南京从军事角度应当更利于保存军队实力。蒋介石出于政治原因,肯定是要守的,白崇禧心里明白蒋的想法,可从军事角度他赞成何应钦的弃守主张,于是站起来,“委员长,我认为有三点不利于防守南京。一是,南京号称虎踞龙盘,被长江弯半环住,背水而坐,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很有利,可在现代战争下,他反倒成了死地,因为日军可以从水路、陆路、天空对南京进行三维攻击,而守军则成为背水而战之势,背水列阵,兵家大忌。此为一不可战;二是,南京守军均为上海血战之后的败兵,士兵疲惫,士气低落,兵无斗志,将无战意,此二不可战;三是,日军此时正处于战略进攻阶段,华北、华中同时进攻,兵势正盛之时,此时也不是我们应当死拼死守之时,保存抗日精锐是当务之急。以上这三点,我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说的,建议向国际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使南京市民免遭涂炭。”听了白崇禧的话,蒋介石的眉头一动,但瞬息又恢复,眼光坚决而又怆然的扫过众位高级将领,“诸位,我意已决,南京是中华民国的国都,是国父陵寝之所在,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要守的,只是到底是死守还是象征性抵抗,待守南京的人选定下来后再决定。”

11月20日,中央发出中华民国迁都布告,宣告临时首都迁往武汉。

11月23日,蒋介石再次召开国防会议,守南京的人选问题必须要定下来了。“谁愿意负责守卫南京?”蒋介石沉稳而清晰地问道。会场一片沉寂,没有人说话。蒋介石的眼睛逐一扫过眼前这些高级将领,可他们在蒋介石的眼光瞄过来时不是低下头就是将脸转到旁处,蒋介石阴沉着脸,刚准备点名任命,失意多年的唐生智沉着坚定的站了

(wap.)

阅读重生之抗日川中铁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