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宝档案之沧海明珠

《猎宝档案之沧海明珠》

第174章 不满和调查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你调查的信息有误,宋家二小姐绝不会将绣花鞋修缮成那样。”

“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像你根本不了解女人。”

一听我的话语,宋爱民就诈唬起来。

她很激动,甚至说话的时候还挥舞了一下胳膊,脸色也带着愤怒。

这让我一怔,明白她出了问题。

我心里知道她跟宋家有某种关系,甚至是宋家的后人。

但她这般激动还是超出了我的意料,我不觉得自己的线索有什么问题。

“正如赵红燕大姐所言,姐妹间关系好,朋友间关系好,穿同样款式的衣服,穿同样款式的鞋子很正常。”

“宋爱民同志,我希望你冷静一点。如果你觉得不可能,那拿出证据,否则凭你空口白话,难道让我放弃线索?放弃对夜明珠的调查。”

我站直了身子,认真的看着她说道。

虽然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激动,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工作归工作,她不能影响我的工作。

宋爱民吸了口气,总算恢复过来。

她深深的看了我一眼,说道:“不管你信不信,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完,她走了出去。

留下我站在招待所房间里一脸懵逼,证据呢?为什么呢?就这么离开了?

我傻傻站了半天,这才跺了一下脚,恼怒的说道:“这女人到底在搞什么鬼?我在她心里又是什么存在?”

“真是——”

我说着说不下去,心里真的恼怒。

我认为我们应该算男女朋友关系,朋友多一步,恋人们少一步。

因为还没正式确定那种关系。

但她现在对我藏着掖着,我当然生气,这简直就是不相信我嘛。

生了一天的闷气,哪怕知道宋爱民就是那个脾气,我也觉得不爽。

第二天我就前往噶山村调查起来,不管宋爱民有什么内幕线索,都不妨碍我追溯线索一步步的调查。

而且因为昨天的事情,加上宋爱民很可能跟宋家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也有些不太相信她了。

在华国社会,亲亲相隐不犯法,甚至是道德允许和推崇的规矩。

就像老子出卖儿子,儿子出卖老子,哪怕正义,大义灭亲。但大多数人都觉得不道德,会受到四周人群的排斥和提防。

因为大家会认为,你连自己孩子都能出卖,连自己的父母都能出卖,更何况邻居、朋友、同事之类的关系呢。

就这样我也没通知宋爱民,来到噶山村秘密调查。

噶山村是典型的落后小山村,虽然闵市位于南方,边上的广省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但是闵市下面的农村依然破旧和凋零,一是历史原因,几十年前打过仗,二是边境原因,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地雷。

上次我带队在辉煌街巡逻,就听到有摊主吹嘘他的古董是真货,是对面国家的黑货。

为了把货带回来,带货的人还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所以他的古董也有些破损。

当然,他的话语八成是吹嘘和为了证明他摊位上假货为真货的话语。

但是这种习惯性的吹嘘,恰恰代表着地雷炸人事件有过很多次案例,同时也为人所熟知。

嘀嘀嘀——

刚来到村口,村前的木塔上就有人拿着口哨类的东西大声的吹了起来。

接着好些人走出村子,将我围了起来。

这些是当地的本地人,古代叫土人,说的话语也有很浓厚的口音。

我也是花了好大力气,才听的明白。

拿出证据给他们看了看,证明了一番自己的身份,这些村民才将信将疑的散开,将我带入村里。

很快我见到村长,名叫巴鲁方。

巴鲁,是当地的俚语,意思是长寿。

方则是名字,整的有些不伦不类。

“咋们这里不太平,有些走私份子经常从咋们村穿过。搞的我们这里鸡飞狗跳,甚至还被误以为是走私基地。”

“前几年咋们这里搞村村联合防御,哨塔就是那个时候建的,为了打击猖狂的走私份子。”

巴鲁方村长一边抽着水烟,一般给我解释的说道。

我点了点头,这不奇怪。

因为靠近边境,闵市四周一直是走私的重灾区。

而且防不胜防,朝廷都有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是一些地方村子相连,村中间就是国境线,去小卖部买包烟就是出国。

买完烟回家抽就是回国,每天甚至能出国回国很多趟。

再一个就是贫穷,朝廷给与村民们的福利。

例如买卖不超过一千元就不算走私,这让很多村民也多了一个营生。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内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视,空调等等电子产品很受欢迎,村民们每个月卖个几件也能赚个几百元补贴家用。

但是任何地方和任何规则都架不住贪婪者的破坏,钻空子,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走私者就是如此,早期还是喊村民带货,靠着朝廷给与的福利赚些钱。

但渐渐不满于赚小钱,最终形成走私团伙。

这些方面我当然了解,因为文物也是走私的重灾区,闵市文物局也经常参与进去调查。

不过这不关我的事情,即便是打击走私文物的团伙,文物局也只有配合协助的权利,没有打击走私犯的权利。

“你说那个年代啊,那太久远了,谁能知道。”

“那个年代咋们村还不在这边,是在周边附近。这里在那个年代叫噶山坡,是乱葬岗。”

“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村里还有两位那个年代的老人,不过——一位已经神志不清了。”

巴鲁方村长一听我的调查询问,直接就翻了个白眼,接着在我继续求助下思索一番答应帮我找下人。

很快我们来到一个村民家中,对方是那个年代留下的老人,已经九十三岁。

“啊——”

“吃饭啊,不,吃过了。”

“绣花鞋?不要鞋子。”

老人耳背很是严重,我连连大声问了多遍,他都听不懂。

还是老人的儿子,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翁见我们交流困难,在边上给翻译了一下。

用的当然是当地的土话,也是贴着老人耳朵大声的吼。

这样才断断续续的帮我们完成交流。

阅读猎宝档案之沧海明珠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