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赋

《建安赋》

第一百七十七章:量身定制的仕途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中,献帝初平三年的新年匆匆而过。大乱刚息,百废待兴,除了一些固定的仪式和各家自办的聚会外,整个蓟县在新年期间都显得平静而冷清。

刘虞一个人走在蓟县街上,照例没带任何随从。他喜欢这样到处走走,似是闲庭信步,实为体察民情,胜过案牍劳形。

州牧府虽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大傩戏,以求祛除疫病,把坏事和坏运都留在旧岁。但为防瘟疫反弹,在田瑭的建议下,大傩戏的规模远不及往年,大傩戏游行也只走了两条街便就散了。

祛除疫病的仪式被疫病所限制,也确是无奈之举。刘虞看着街上稀疏的行人,叹了口气。

作为幽州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本朝大司马,他在大傩戏上满面笑容,和百姓们在一起共庆新年,但面上的喜庆并不能完全掩饰他内心的愁苦。

有些下属知道他在哀愁什么,但没人敢来宽慰他,也没人能帮他分担。

因为按照传统,他这时应该在雒阳参加大朝会,与文武百官一起,在朝会上向天子贺礼。

大傩戏是官府为百姓举办的庆祝活动,大朝会才是朝廷办给天下看的正式庆典。

大傩戏还能将就办一办,而自董卓将汉庭强行迁到长安后,大朝会再也没有举办过。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其实不办也好,往年举办大朝会的德阳殿已经在雒阳大火中化为了灰烬,长安即使新建了更加宏伟的宫殿,也不再是那个让天下人景仰的“正旦大会”了!

作为刘氏宗室,又是朝廷重臣,刘虞心中的愤恨和苦闷,确实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幸好他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性格,他隐忍、坚毅,以匡扶社稷、抚慰黎民为己任,咬牙秉持着心中忠义。

所以他不分昼夜地忙于政事,很多事情甚至亲力亲为,以至于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竟像是垂垂老者。

也幸好幽州的乱局被很快稳定下来,让所有人的励精图治有了一个还算稳固的基础。

也让现实那冷冰冰的绝望中,透出了一丝微光。

这便要归功于田瑭了。

田瑭当初提出的四策中,除“坚壁清野策”因赵云把公孙度大军挡在了白狼城外而取消,其余三策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蓟县粮价持续走低,现在一石谷物只需三十钱,这可是多少年都没有的价钱了。

普通百姓家里偶尔也能有几块羊肉打发馋嘴的孩童,有客来访时,留一顿饭也不再是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

随着瘟疫的渐渐退去,大街上又重新有行人走动,虽然都还带着口罩,却能让人感受到春天欣欣向荣的气息。

刘虞沿街而行,漫无目的,遇到什么感兴趣的便驻足察看,不时还和过路的百姓交谈,问一些衣食住行的琐事。

他施行仁政多年,却因世道崩坏,一直未现大治之世。如今不过四五个月,田瑭的策略竟能化腐朽为神奇,仿佛生生重塑了整个蓟县,甚至远及整个幽州。

更何况,田瑭还谋划了全新的军制,连鲜于辅、鲜于银这样的宿将都对其赞不绝口。

该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他已派人通知田瑭交接职责,等田瑭回到蓟县后,他会召集全体文武,亲自宣布擢其为蓟县令,兼领簿曹从事。

待朝廷批复田瑭为孝廉的文书下来,便立刻擢其为广阳太守,并表中郎将。

刘虞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有举贤荐才的职责和拔擢官吏的权力,

他本意要举田瑭为太子少傅,因为像田瑭这样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就该举荐给朝廷。

但仔细想想,天子之臣尚要董卓册封,何况太子少傅?再者,田瑭原本寂寂无名,骤任要职不仅于上不利,于他自己也未必是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真想让田瑭好,就该再让他多历练历练,等他真正集声望和能力于一身,再为朝廷效力不迟,那时,或真能成为朝廷栋梁。

拔苗助长可不是培养栋梁之才的良方,应该再多庇护他几年,这才是对多方有利的做法。

所以,给田瑭预设的职位,就从太子少傅变成了中郎将。

即便暂时委屈了田瑭,却也是刘虞的一番苦心。

因为,中郎将这个官职很有门道。

州牧可设置中郎将,作为自己属下的军事主官,天子亦会设置中郎将,以为禁军统领。

虽然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但都共用中郎将这个名字,这样将来从地方中郎将调任朝廷中郎将,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因为其中有很大的再解释空间。

这个官职确实适合给田瑭做跳板。

除了封官嘉奖,他还命上谷太守将田瑭在沮阳居住的宅院整饬一新,赐予田瑭。

同时,在蓟县为田瑭营建宅院,规制与他自己的府邸一样,位置就在隔壁。

在别人看来,这是他给田瑭的极大恩惠,田瑭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只有他能感觉出来,田瑭其实并没有因此而欢喜,因为他被委以要职,意味着以后再也没有他口中“闲时听雨落,醉里看花飞”那般的逸致了。

“年轻人还是要多压压担子,不能总想着过快活的日子,这是为他好。”刘虞心中这样想。

可能,真正让田瑭感到开心的,并不是升官换新房,而是借着封赏的机会,他批准了田瑭开办书院的请求。

之前田瑭已就开办书院的事向他正式申请过几次,但他一直没有松口,因为田瑭明确说书院不仅教授儒学,还会教授科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学说都会涉及。

这让他很是拿捏不准,不知道这书院办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他是儒学门生,天然对别的学说心怀隔阂。

或者也算不上是隔阂,他总认为儒学便是一切学问的集大成者,既学儒学,其他各家学不学无关紧要。

不然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的考量是一方面,学问上的考量也是一方面。

但科学的实用性还是触动了他,尤其是那一方小小的口罩,竟真能阻瘟疫于萌芽,让他对那个所谓的“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以铁换粮策的“冶金学”、促进商贸繁荣的“经济学”、变革治军观念的“军事学”,等等等等。

他不是迂腐之人,一旦被触动,便不会抱残守缺。

阅读建安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