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司机

《动车司机》

第一百一十九章/高官的嘱咐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李娜和许飞燕成为姐妹,令张小六百思不得其解。

更加奇怪的的是,李娜原谅了许飞燕,就是无法原谅韩大路,她迈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儿。

韩大路曾经的誓言,在李娜的脑海里时时浮现,什么海枯石烂?在韩大路嘴里不过是一次呼吸而已。

韩大路始终不承认和许飞燕行云雨之事儿,李娜居然一个多月不和丈夫说话。

这是结婚七八年来第一次闹矛盾,难道婚姻的确有七年之痒?

在李娜心里,她和韩大路绝对不可能步入婚姻的危机时刻,事实却与此相反。

李娜暗自思量:“曾经在三岔口海誓山盟时韩大路非常真诚,怎么一场酒,他就沉沦了,拜倒在美女的石榴裙下?

难道天下的男人都一样,见异思迁,见色起意,以酒为借口占姑娘的便宜?

人家说叛徒都是贼眉鼠眼,你韩大路浓眉大眼,居然也能在酒中乱性?”

眼看年底了,韩大路难以得到李娜原谅,终日焦躁不安,心神不宁,束手无策。

韩通也发现了爸爸妈妈哪里不对劲儿?家里少了欢声笑语,他觉得很不习惯。

于是,他问偷偷地问姥姥:“姥姥,我爸爸和妈妈最近怎么不爱说话了?我发现妈妈有意躲着我爸爸?”

“哎,我也发现了,我问哪一个,都不告诉我原因,两人守口如瓶。宝贝,你不要担心,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儿吵架不记仇。”

“嗯嗯,姥姥,我知道了,我得问问他们。”

这天晚上,韩大路和李娜都在,韩通写完作业,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

他看看爸爸,又瞧瞧妈妈,两个人各拿一本书阅读,屋子里气氛压抑。

韩通想打破僵局,道:“爸爸妈妈,春节回老家吗?我希望妈妈这个春节不跑车,陪爸爸回家过年?我好想爷爷奶奶,哥哥姐姐!”

韩大路抬起头回答:“只要你妈妈愿意,我们就回。打着灯笼上坟多有意思。”

李娜耳闻此言,心里一动,回忆起第一去韩大路家上坟祭祖的事儿,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连空气中荡漾着温馨与足甜蜜,仿佛幸福只属于李娜一个人。

可是,感情出了问题,的确覆水难收。一个女人把一切全部交给一个值得信赖的男人,到头来却被一支利箭穿心而过。

韩通走到李娜面前,摇摇看书的妈妈,催促道:“妈妈,刚才爸爸的话您听到吗?”

李娜连头都不抬,随口敷衍:“听到了,我觉你爸爸又再撒谎,因为他撒谎眼睛都不眨一下。”

“妈妈,我没觉得爸爸撒谎啊?您为什么肯定爸爸就在撒谎?”

“宝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去问你爸爸。”

“爸爸,妈妈说的是实话吗?你们怎么想在赌气啊?”

韩大路不想把事情闹大,给儿子摆摆手,韩通莫名其妙地走出房间去找姥姥。

“没出息,有胆儿占便宜,无勇气承认错误,白长了个大个儿。”

韩大路忽地一声站起来,“想大动肝火,又觉得太妥只好压低声音说:“李娜,你不要指桑骂槐。我说过多少次了,我没有动许飞燕,你就是疑神疑鬼。我说什么你才能相信?”

李娜一听,韩大路依然装傻充愣,气不打一出,拉开被子蒙头就睡。

韩大路想半夜三经吵架,可是,妻子不接招,仿佛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声无息。

夜深了,韩大路光着身子,慢慢地靠近李娜。还没把妻子靠实,李娜便一骨碌爬起,威严都说:“别碰我,你这个伪君子,胆小鬼!”

韩大路自讨没趣,只好独自想心思:“难道李娜得到确凿征据,我真的占了许飞燕的便宜?是张小六瞎编的?还是另有原为?明天,我一定得搞个水落石出。”

夫妻两个翻来覆去都没睡好。

翌日,韩大路匆匆忙忙去找张小六。

心事重重的韩大路来来到煤炭厅,办公室主任说:“您来得不去巧,张小六陪许飞燕去玉屏山矿务局采访快一个月了,也许明后天能回来。”

韩大路怎么也想不到,玉屏山不但有铁矿,1985年成立的玉屏山矿务局效益也是风生水起。

尤其玉屏山矿务局周边的小煤窑,效益比国营矿还好。

小煤窑得益于开采成本低,无需进行煤层勘探工作,像蚂蚁一样蚕食国营大矿采煤区。

矿务局的职工意见非常大,见不得国家资源被小煤窑无序破坏,经常向上反应,无济于事。

小煤窑无序开采,导致矿区地表大片大片的草场下沉、藏民的羊圈裂缝,甚至倒塌,小煤窑却视而不见。藏族群众只好向有关部告状。

状子递了无数次,如同石沉大海,老百姓万般无奈才向冀东日报写信反应实际情况。

就在许飞燕出发前,煤炭厅早就做好了安排。记者采访的人都是事先花钱雇来的。

事先,张小六邀请韩大路同行,可是他脱不开身,只能独自陪许飞燕深入矿区。

许飞燕在玉屏山矿务局和周边小煤窑广泛收集素材,走访牧民和汉族群众,张小六一路当向导,自然许记者得到的都是虚假数据和材料。

每天,许飞燕马不停蹄,张小六寸步不离,还感动了许飞燕,道:“你们‘韩张手’还真不错,堪比八十年代的现世大侠,我得向你们学习。”

“哎,许记者,看您弱不禁风,采访起来像个拼命三郎,我这个大老爷们都自愧不如。”

“哪里,过奖、过奖。明天我们回吧,争取,五天后上报纸。我的新闻标题是《冀东省雨后春笋般的小煤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好啊好啊,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您的文章一见报,定然能轰动冀东乃至全国。”

“那可不一定,这次我采访过于顺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哎,怎么可能啊,牧民和汉族群众直言不讳,不出门就能在家门口挣钱,那可是他们肺腑之言啊!”

张小六的话,令许飞燕想起了一家汉族群众家门口的对联:翻身全靠共产党富,致富不忘小煤窑。横批:感谢煤矿。”

许飞燕打消了内心第六感觉的疑惑,和张小六回矿务局宾馆。

回到冀东,张小六兴高采烈地给厅长汇报了采访情况……得到领导表扬:“张处长劳苦功高,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好好陪陪老婆孩子。”

厅长等张小六一出门,立刻打电话:“王高官,冀东日报记者的采访圆满成功……就等文章见报了。年底分红的事儿板上钉钉了。”

“好好,雷厉风行,办事儿有水平,你大有前途。我这就找报社交代。”

挂断打给厅长的电话,王高官靠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点燃一支小熊猫香烟,扬起头不停地吐烟圈儿,脑海里却放起了电影:“小时候家徒四壁,工农兵大学毕业,一头扎进机械厂埋头苦干。从技术员,工程师,团高官,副厂长,厂长,副县长,县长、地位副书记,书记,到高官,一路走来,可谓风雨兼程。可是,一起打拼过的朋友下海后,钻政策的空子,大把大把的钞票往兜里装。我一个堂堂正正的高官却省吃俭用,像个叫花子。在生意的人点拨下,我才悟出了权利出租……”

“哎,刘社长吗?我王伟业。”

“王副长,我是老刘,请您指示!”

“指示谈不上,我不主管宣传。不过啊,煤炭厅告诉我,名记者许飞燕深入玉屏山矿务局一个多月……值得表扬。

据说她撰写了一篇《冀东省雨后春笋般的小煤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长篇新闻,啥时候见报啊?”

“王高官,这是我亲自部署安排的。明天见报,明天见报。您还有什么指示啊?”

“嗯嗯,刘社长很有政治敏感性,雷厉风行,大有希望,好好干,再见!”

刘社长放下电话,心依然在砰砰地跳,暗自思量:“王高官在冀东赫赫有名,根深叶茂,一言九鼎,我得乘机攀上这个高枝儿。”

刘社长根本不知道许飞燕到玉屏山采访的事儿,他在领导的电话里随机应变,大言不惭的窃取主编和许飞燕的果实,也许有前途?

他立刻给主编打电话:“张主编,我刘生瑞啊,这次你又出彩了……许飞燕的新闻稿你看了吗?”

“哦,刘社长啊,我还没见到人,她也许在宿舍赶稿呢?这个丫头手快。”

“这样吧,你让她下午把稿子送到我办公室,我先把把关。这可是刘高官交代的,大意不得。再见。”

张主编莫名其妙,心想:“我安排人去矿务局采访,社长怎么知道了?也罢,社长审稿当然好,这么大的题材,必须得社长把关才能见报。”

张主编来到许飞燕宿舍门口,咚咚咚、咚咚咚,“谁啊?有事儿吗?对不起,我很忙,没时间会客。”

“许飞燕,我老张啊,社长请您把稿子拿到她办公室,下午他就要看。说是刘高官交代的。”

“啊,是主编啊,我开门,您进来坐会儿。”

“不了,我还有事儿,走了,别忘了送稿子。”

“好嘞,我记住了,耽误不了,您慢走!”

许飞燕不亏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由于采访细致入微,数据充分扎实,深入采访,感同身受,撰写起来笔下生花。

《冀东省雨后春笋般的小煤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上、中、下,三个篇段1.2万的字的新闻诞生了。

许飞燕起身习惯性地来了几个扩胸运动,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她把稿子装进军用挎包,走出宿舍。

下午的冀东市,不同于早上,加之昨天的一场大雪,导致气温下降,人们呼出的哈气在面前拧成一股绳儿。匆匆忙忙的路人裹紧大衣,各自奔向目标。许飞燕也如此。

社长办公室在报社一楼东把头。

许飞燕脚步轻盈,走到社长办公室门口,抬起手轻轻地敲门,咚咚咚、咚咚咚,“请进,门开着呢!”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16章/高官的嘱咐)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动车司机》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阅读动车司机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