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第108章业务总结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次日,李墨林还在睡觉,迷迷糊糊间被一阵喧闹声吵醒。

这时,外面已经来了许多村民在围观那一辆卡车。

昨天人太多了,很多村民没看到这卡车长什么模样,有不少村民还想要上去坐坐,感受感受这个价值不菲的铁疙瘩坐起来是什么感觉。

现在大多数村民对卡车都不熟悉,他们在路上见过卡车,很少有机会近距离仔细观看,更别说用手去摸了,甚至坐进驾驶舱。

“老李家是富了呀!他生了个好儿子呀!”

“我以前就说过,墨林这人脑子好使,以后肯定有出息。”

“你就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你以前可没少在后面说墨林坏话。”

刚说话的人赶紧反驳:“你别乱说,我什么时候说墨林坏话了?”

也有人在关心这车的价值:“这车得多少钱啊?”

“怎么也要一两万吧!”

“一两万?这么多?”

“一两万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对墨林来说,那还不就是一点小钱?”

“一两万?你们想都别想,我看得十几万。”

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不要说十几万,就算一两万对于村民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

一直站在边上的何秀萍也不辩解,她现在已经变得圆滑许多,也沉得住气,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

毕竟何秀萍曾经也是捂着几万块钱的人,见过大钱,眼界比普通人就更广,心境也就不一样。

她在这守着是怕村民一不小心把车给弄坏了,毕竟这一辆卡车对于她来说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不要说磕磕碰碰,就算沾上一点泥巴都心疼。

闹闹腾腾大半个上午,李墨林懒得出来,干脆窝在上床蒙头睡觉。

中午,李墨林起床吃饭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外面看车,看完车又来家里烤烤火,找李墨林聊聊天。

下午,李墨林把闫来福、张永寿、张太祥、李成军、潘大贵五人找来,准备开一个年度总结会议。

这五人是李墨林手下的核心,只要他们五个人不出问题,李墨林的产业基本不会有问题。

“现在也年底了,老闫负责业务发展速度很快;永寿、太祥、成军、潘师傅负责的生产也很好。总体来说,今年成绩不错!”李墨林做了一个总结后,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我们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客观因素,也有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都说一说,我们集思广益,争取明年做得更好。”

看了五人一眼:“老闫,你先来吧!”

闫来福站了起来,说道:“老板,那我就随便说说,不对的地方,您给指点指点。”

李墨林掏出烟,给大家发了一圈:“没事,今天主要就是听听大家的意见。”

“行,那我就说了。”闫来福点上烟,说道:“我们业务团队是有问题的,我们以前没做过这样的业务,一开始几乎是抓瞎,幸好老板经常提点一下。”

“我只是小商贩出身,刚开始找的都是熟人,好说话,后来熟人都谈完了,要去找不认识的人谈生意,别人都把我们当骗子。”

“有几个月时间,我们去跟别人谈,被人拿棍子追着打。”

闫来福这话引来众人一阵笑声。

实际上,闫来福这话真不夸张,刚开始李墨林的生意没有铺开,闫来福找熟人谈还好,不管信不信,都要给点面子,不会让闫来福太难堪。

当闫来福去找陌生人谈可就没那么多面子讲了,别人就以为他是来骗人的,就算有人信了,大家觉得做生意是投机倒把,你劝人做生意,那不是害人吗?要遭天打雷劈的。

遇到脾气好的,只是不答应,让他走人;遇到脾气冲一点的,张嘴就骂人;遇到脾气暴躁的,随手抄起棍子、凳子就要打人。

闫来福因为这事真被打过,这一点李墨林是知道的。

闫来福自己也笑了:“不过被追着打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后来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人跟着我们确实赚钱了,我们也有了一点名气,去找人谈代理依然有很多问题,至少不会被追着打,我们业务团队也建立起来了,一切看着都在变好。”

“团队建立起来后,内部的问题就出来了,我们在推销的时候,业务人员对我们产品不了解,跟人解释、推广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对不上的情况。”

“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才行。”

“还有就是我们业务员的素质也有待提升,有些业务员连数都算不明白。”

“而且,我们业务团队里面,有很多人说话不讲究,不高兴了,就会骂人,甚至打人。”

“业务团队里面,还有一部分人工作不积极,让他们出去跑业务,他们就偷偷回家干活,只想着混底薪。”

“还有一点,我们业务团队,都是谁发展出来的客户,由谁来负责。比如我找到的客户,我有提成,客户现在有问题要解决,我没时间,永寿明明知道,也不帮忙解决。”

“业务员为了发展客户,故意把我们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等客户进货才发现,跟业务员说得完全不一样。”

“这个问题几乎普遍存在,导致很多新代理加入的时候,很多都要退货。”

“问题大概就是这些。”

闫来福说的这些问题,有很多后来依然存在,依然没有很好的办法完美解决。

李墨林听得连连点头:“老闫,你对团队的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观察得也很仔细。”

“业务是你的团队,你有没有想到什么能解决的办法?”

闫来福想了一下,说道:“能力不行和不听管理的直接开除掉。”

“团队分工也有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李墨林问道:“那就先说人员素质问题,现在的人好招吗?我说的是能用的人。”

闫来福顿时沉默了,做业务员的要求比做工人高,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用。

后来几乎只要是个人就能做业务员,那是因为国民教育水平提高了,不说高中,至少有个初中文化,识字算数是没问题的。

而且现在的初中水平基本跟后来小学四五年纪差不多,高中水平跟后来的初中半斤八两。

现在很多人字都认不全,数也算不清楚,你要做业务员,至少要认识字、算得清数才行呀。

而且,现在做业务员也很辛苦,李墨林业务发展得越来越远,方圆二十里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必须要走到二十,甚至三十里之外去找客户,除了一开始李墨林给大家配备了几辆自行车,后来新加入的业务员都是依靠两条腿走路去。

做工人就没这么多要求,你能听懂人话,愿意听话,愿意干活就行。

李墨林说道:“业务员的素质肯定是有一定问题的,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最多就是个初中毕业,很多都是小学文化。”

“我们就算继续出去招,肯定也招不到更高学历的人,水平和素质大概也跟他们差不多。”

“人可以继续招,招更多有潜力,符合我们要求的业务员;已经招入,但不符合要求的人,也可以开除。”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我们用人的问题。”

“想要解决用人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

“就算建立了培训体系,我们在有必要的时候,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一些能力强,但素质和人品不好的人。”

闫来福满心疑惑:“老板,你前面说的我能理解,培训体系就是教他们怎么做业务,这个我也能理解。”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容忍那些能力强,但没有素质和人品不好的人,他们中间有些人在中间拿差价的,对我们也是有害处的。”

李墨林轻轻一笑:“先给你说说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我们国家目前很难出商业天才的,因为没有这样的先天条件,最多就出几个人才。”

“任何一个天生奇才,大多都是他从小就接触到了类似的事情和东西,从小就培训出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逻辑,等他们长大了,再去做那一行,他们虽然没有经验,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是特别符合这一行的逻辑和规律。”

“我们国内几乎没有人经历过市场经济,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意。”

“几乎所有人对生意具体操作都是一知半解,就算是高层,他们也是看宏观经济,微观上未必行。”

“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市场经济,大家都没有经历过,所以不会有惊艳的天才出现,鸡窝里也不可能出凤凰。”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是能遇到几个上手速度快,业务能力好的人,那就是遇到宝了,就算他人品不怎么样,会偷偷占一些便宜,拿一些回扣,只要他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足够大,我们就可以暂时容忍他。”

“等我们规模起来了,公司员工的整体能力上来了,再想办法动他。”

李墨林会跟闫来福说这些,是希望闫来福有一个底,如果他的手下真的出现一个能力超强,但人品不行的业务员,闫来福和这个人闹起来,李墨林不会帮闫来福的。

做生意就是这样,在不触犯底线原则的情况下,利益优先。

不要说现在,就算是后来,很多小公司的业务,都是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在撑着。

李墨林不介意自己养一个这样的蛀虫,等自己发展起来在赶出去。

阅读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