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次不再咸鱼

《重活一次不再咸鱼》

第九章 新同学和老同学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县一中有六栋教学楼,初中部两栋,高中部三栋,还有一栋承担着阶梯教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功能的综合楼。

一层楼有六间教室,两边是半弧形的教师办公室,共四层,一栋就有4间。初中三个年级并没有4个班,初一初二各个,初三有4个。多出来的两个是因为在初三阶段,很多乡镇上有条件的家庭,会想办法把孩子转到一中来上学,考上高中的几率更大。

初中部剩下的教师集中在一栋楼上,做了一些办公室。校长,教导主任等几个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都在那里。

另外有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地方,是教师的办公室。门口江南园林式的那种圆形拱门,里面也是清一色的红砖青瓦房,中间两个大花坛,与四周的几栋现代建筑的教学楼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住宿的人不多,新的宿舍楼也没有动工。还是两层的小楼房,估计只能住三四百人。

其实也不是住宿的人少,实在是暂时没办法解决那么多住宿名额。所以一中附近的租房市场一直很火爆,林庆的表哥表姐上学时都是在校外租房子。

有的主人家因为照顾生活照顾的好,同时管理的比较严厉,父母甚至更愿意把孩子放在他那里寄宿。

初中不需要升学考试,初三考高中是需要看成绩的,考不上就真的上不了高中。而且还会根据成绩分班,前个班是成绩好一点的实验班,后面个就是普通班,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

所以县一中在校学生将近五千人,加上教职工,应该有五千三百人左右,毕竟是全县唯一一个包含高中的学校。

县一中历史上出过两次考入全国最顶尖大学的校友,文理科各一个,不过已经过去快十年了,最近这些年一直没有再出现过,但也不是没有安平县的学生考上,只是最顶尖那部分学习好的孩子,基本全被市一高挖走了。

大环境如此,林庆也无力改变。所以林庆并没有准备继续在这里读高中,初三以后就要想办法到市一中去上学,那里才是全省重点高中,每年都会出几个清大,燕大。

当然林庆的目标也不是最高学府,就算再给一次机会,他相信自己也不会有能力达到那个高度。相比于学校而言,他更在意专业和院校所在城市。

舅妈也没有让人失望,不仅成功拿下了三间门面,而且只付了二十万,另外十五万可以半年后再付。加上从农行贷款的万块钱,两家手里一共还剩下万,完全足够装修进货。

生活家超市已经开业半个月了,前一个周生意不温不火,但从上个周开始,客流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如林庆所料,最受欢迎的还是蔬菜和冷藏生鲜类。水果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但已经有人在问为什么不卖水果了。

另外一些高档的营养品也卖的很好,光三十六块的秦山牛奶,两个周售出了近两百箱,平均下来每天几乎都要消掉十几箱。林庆以前常喝的那种还是一个大袋子的,里面有一些小袋,一次冲上一袋,才块钱。

两周的总营业额达到了三万多,毛利超过%,虽然蔬菜没怎么挣钱,但生鲜和烟酒副食,礼品等的利润都很高。

具体的过程林庆没有参与,但自从舅妈到林家商量这个事情起,六月底她就把三间房拿到手了。

七月开始装修,月十日正式开业,让林庆见识了一下舅妈的夸张执行力和杜琴速度。林爸林妈也全身心参与到超市的运营中,毕竟投资了十万块钱,那可是半辈子的积蓄。

第一个小目标已经达成,林庆就没有过多的关注。虽然有很多营销策划活动方案,但现在并不需要,平时做一些简单的打折促销就行了。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不那么劳累,可以逐渐改善生活即可。

林庆依然分到了二班,从那些稍显稚嫩的脸上,大部分人林庆还能叫得出名字。班主任还是沈毅老师,从初一带林庆到了高三,是一个能在课堂上深情唱虞美人的男人。

冯依分到了七班,教室在二楼最右边,而二班在一楼左边,两人隔了一个对角线。

冯依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学校的不在一个班,林庆只能告诉她这个分班是暂时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其实才是真正的分班考试,到时候会根据成绩来决定班级。

上一次初一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林庆是班里的第四名,期末那次分班是第十二名。所以后来重新分配后他依然在二班,似乎和二班有缘。虽然高一短暂的呆过九班,但高二高三又回到了二班。

而第一次考试班里排名第一的那个女生,在林庆高二回到二班时,再次测验她依然是第一名,林庆则是四十名。

县一中还有一个特色,每个年级有一个女子班,固定为五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数量更多。通过一个周的观察后,林庆发现并不是如此,光一班和二班,男生加起来比女生都要多个左右,全年级完全没必要单独调配一个女生班。

想来这也是某种教育实验的遗留问题,到林庆高中时候就完全取消了。不过现在全校还有六个女子班。

林庆其实有点担心冯依的成绩,以前没有关注过,这次重新把握在手里,自然也希望两个人能在一个班。

但林庆自己不是什么学霸,作为过来人,顶多比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至于为冯依制定补课和学习计划,更是一头包。

好在初一的内容大部分还是死记硬背,不会太困难,在期末考试能排在全年级二百名左右就可以有机会分到一个班了。

成绩达到,实在没分到一个班,也是没办法的事。不在一个班,林庆同样也有信心给冯依一个难忘和快乐的青春期。

五千人的初高中,人数其实真的挺多的。每天早上在校内都没办法完成跑操,初中在校内跑圈,高中就必须出校门从学校跑到体育中心,绕标准的足球场一周,然后原路在返回学校的操场上做早操,每次做伸展运动总是会碰到旁边人的身体。

高中跑操路上会经过联社,医院,政府,公安局等单位。学校也一直在想办法,毕竟每天早上那个时间也是单位上班时间,县城中心的主路上突然涌入两三千学生,安全隐患很大。

所以后来县里直接把一个职业中学取消了,改成了初中部,高中才得以完全占领学校。

初一开了九门课,也从满分一百过渡到了分的试卷。物理化学合在一起,总分有一百五十分。

学习对于林庆来说,现在还不算困难,虽然四级都没过,但看过各种美剧,电影的水平应付现在的韩雷和李梅,这一点问题没有。

看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林庆觉得世界真是奇妙,谁能想到这两个人以后也会成为IP。

除了学习以外,体育活动也是林庆重点关注的对象。篮球以前只能是路人甲水准,足球倒是能玩出踩单车,马赛回旋的花活,但成功率极低。

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林庆觉得小时候没有培养自己掌握一门乐器,一两项擅长的体育运动,比没有好好学习还后悔。

上了大学,接触到大城市的同学以后,发现他们明显在这方面要领先许多,要么会简单素描,要么毛笔字写的不错,或者能弹上几首熟悉的钢琴曲。

要说林庆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他跑的快,比一般人要快一些,但也比不上专业的体育生。高二的运动会,林庆的百米能跑到秒,也是他的最好成绩,大学只有米考试,林庆成绩也是轻松碾压全班同学。

明年就是世界杯了,国内此时的足球热情也是空前绝后,就算安平这个小城市,都能看到国足加油的标语,街边小巷也时不时能听到有讨论的声音。

现在是九月,林庆只记得国足在五里河体育场赢了以后就确认出线,只是时间不太记得,爱之深恨之切,林庆也不是标准的球迷。要说喜欢,他更喜欢九十年代的国安。

明年学校会组织所有学生观看国足三场比赛的直播,可见国人对足球的热爱其实是非常浓厚的,但是奈何孩子不争气,再宠爱也没用。

初二的时候,每个教室都会装一个电视。晚自习开始前会组织全班人一起看七点的新闻节目,林庆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样做过,反正林庆是一直看到了初三。

冯依家已经搬到了新房,两个人回家的路会在东直街分开。冯依向下拐入正新路,再走五分钟就到了新房。而林庆需要再走二十分钟,才会回家,整个路程如果速度慢的话需要4分钟。

林庆有时候在想,其实他跑的快,也许因为六年的上学路锻炼出来的。林庆没有打算做什么改变,现在吃的好,营养跟得上,运动量大点也无所谓。

冯依正在跟林庆分享班级的新鲜事,接触到全新的世界,也把两人不在一个班的遗憾冲淡。

“你知道吗,我们班有原来六二班的五个人,是最多的,其他班上只有两三个人。龚芳和刘黑子也在我们班,但他们好像吵架了,我都没见他们说过话。”

一起回家的路上自然不止他们两个人,同路还有其他认识的人,有老同学,也有新同学,新同学其实也是老同学。

通过半个多月的相处,有些事情又逐渐鲜活起来。就像浓缩的大观音,被水一泡,涨开来一片片的,散发出特有的甘甜。喝下去之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阅读重活一次不再咸鱼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