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

《科举之路》

第 47 章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结果出来后, 施博仁和苏原不想在永安府路多呆,收拾行囊,就此离去, 等到三年后再来参加秋闱。

唐林和楚江因为还要参加鹿鸣宴, 得再逗留几天,几人就此别过,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楚江望着远去船只, 心有所感, 说道:“唐弟, 明年的春闱,你可想一试?”

“如今, 弟年纪尚轻, 贸然入场, 怕是给人难当大任之感,故, 这几年弟想四处游历, 增长见闻。”唐林回道,说出他一直以来的心思。

楚江看向唐林那还带有几分稚嫩的脸, 说道:“唐弟所虑确实, 不提你年岁尚小,光是去游历这一事,便是极对的, 可惜,为兄如今还想去试一试,不然跟唐弟一齐去见识人间世情,结伴同游,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楚兄, 你我虽不能同游,但我可把游历时的见闻写下,寄予你,也是另一种同游不是?”唐林虽也有些遗憾,但人各有志,也不必强求。

“那就多谢唐弟,为兄去了上京府,也会把路上见闻,上京之事写下来,或不如游历有意趣,但也能让你对上京略有了解。”楚江说道。

“楚兄不必如此,春闱要紧,你到后,定是要专心攻读的,至于上京之事,在春闱后再看、再写也不迟,就算没时间写,那也正常不是?”

唐林想到楚江去上京,定没什么心情去外面闲逛,而且春闱之后还有殿试,根本就没什么写信的时间。

楚江听唐林这么说,也回过神来,的确,那时自己怕是攻读圣贤书都来不及,不一定会有时间去逛上京府,也就不再提这件事。

在唐林他们还在等鹿鸣宴的时候,他们中举的喜报已经从永安府路传到泽山县衙了。

马知县看着从府里送来的公文,一时有些不敢置信,对着一旁的主簿说:“王少府,这,果真没错?我们县有两名学子得中举人?”

“明府,没错,这不写着泽山县小河村唐林,泽山县楚江,这二人从前还在县学就读过,这都是明府的教化之功啊!”王主簿笑着称赞道。

马知县听到这话,极为开心,但也不免谦虚一番,说道:“这是这二人天资聪颖,现在年岁都

还轻,指不定以后会有什么造化,现在马上叫人,去他们两家一趟,报个喜,好让大家知道,我们泽山县出了两个举人。”

“若是没有明府支持学政,两位举人也无法如此轻易就读,说到底,明府也是有份功的。”王主簿恭维一句,又回道:“下官现在就吩咐下去,让衙役们去报喜,顺便写份告示,好让大家知道。”

“好,你快去吧!”马知县颔首。

如今已近十月,地里的活大多已经完成,只剩一些细碎的事情,过几日就能收尾,之后就是农闲时节。

这几年唐家越发的富足,因为有帮工,他们已经没什么事情要做了,唐大海坐在院子里,盘算着日子,想着已过这么久,林子那边也该有消息传来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考中。

唐王氏从外面走进来,看到老头子又在院子里等消息了,就说道:“老头子,你要真心急,就让二丫写信,去问一问,天天这样等着,也不是一回事啊!”

“你懂什么,就算去问,也没个准话,官府的消息是最快的,要是林子真过了,官老爷一定会派人报喜的。”唐大海说道。

“爷爷,据我所知,乡试放榜日就在几日前,若是有消息,现在也该来了。”唐木说道,今日正是休沐日,所以他也待在家里。

“这,万一是迟了几日呢?”唐大海听孙子这么一说,也有些没底。

这时,唐梅出来了,说:“爷爷,我们再等几日,保不准几日后二弟就回来了。”

不一会儿,一家人就全挤在院子里了,其中还有个大了肚子的妇人,是去年唐木娶的媳妇,姓张,在家行三,人称张三娘,是镇上木匠的女儿,今年刚刚怀孕。

对于这个媳妇,唐木并不满意,但他连考几次,却连府试都未过,到现在都没取得童生功名,读书人家自然是看不上他做自己女婿的,无法之下,只能听从娘亲的意思,娶了镇上木匠的女儿。

“爹,已经过午时了,你要不先进去歇息一会儿,放心,要是官爷们真来了,我们马上来叫你。”

唐明看到一家子人都等着,心下有些不安,他虽然对自己儿子有信心,可这么多人等着,要是没考上,也不知他们

会说什么,所以还不如不等呢。

“没事儿,我能等,我现在进去也睡不着。”唐大海坚持道。

“三娘,你要不先去歇息下,你现在可是双身子的人,不能这么站着。”李大娘看到自己的儿媳这么干站着,有些心疼,就想让她先回屋子里去。

“娘亲,我不打紧的,爷奶都等着,哪有小辈先进去的道理?而且,您孙子怕也是想在这儿等着,好沾沾文曲星的喜气。”张三娘笑着说。

她知道怎么说,才能哄人喜欢,以前,她就是这么做,才使得爹娘偏疼与她,如今,她也这么做,想要得夫家人欢心。

“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倒也不错。”

唐梅听到张三娘这么说,心里一阵腻歪,虽然这个大嫂嫁进来后,并没有对她怎么样,可偶尔看过来的眼神,总让人难受。

“小姑子说笑了,我自然是这么想的。”张三娘笑的略腼腆,说道。

对于这个小姑子,张三娘有种说不出的嫉妒,她本以为,就唐家这样的庄户人家,就算供出了秀才,但家里的女儿,恐怕不会过得如意。

可没想到,第一面见到小姑子时,她就被比下去了,彼时,她穿着箱子里最好的衣裳,戴着娘亲给的银簪子,耳坠子。可看到小姑子后,才发现她最好的衣裳小姑子有好几箱,那些首饰,小姑子有一匣子,这使她的心失了衡,对小姑子的态度出了些许差错,引得后面小姑子与她一直不亲近。

“二姐,你说二哥什么时候回来啊?”唐森看向二姐,他已经很久没见到二哥了,以前二哥在府城读书,也会一月一回,而这次已经快三月了。

正在唐梅想回答的时候,突然从外面传来铜锣声。

村长兴奋的声音传来:“唐叔,林子中了,他是举人老爷了!”

唐大海“唰”一声,站起来,走到门口,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都差不多,李月娘更是喜出望外,儿子成了举人,她以后就是举人娘亲,这十里八乡都得给她几分面子。

“恭喜唐家老丈,令孙得中乡试举人第三名,如此年纪,日后定可去上京,一展所学,平步青云。”差役们笑着说。

这次报喜人对待唐大海更恭敬了几分,

上一次唐林中秀才也是他们来的,虽然也恭敬,但这是考虑到唐林小小年纪得中秀才的缘故,以后可能会考上举人。可如今,唐林已经是举人了,不说这次他们是朝唐林的家人报喜,就算是远房亲戚或是同村人,他们的态度也要好上一点。

听到这个消息后,唐大海脑子嗡嗡作响,根本顾不得招呼官差,还是唐明反应过来,跟官差们寒暄,又让李月娘去屋子里拿碎银子分给各位官差。

送走官差,唐明跟孙村长一起回来,发现院子里众人都有些愣神,周围还有村民朝着他们道喜。

“老二啊,林子真的中了?”唐大海感觉自己在发梦。

唐明走到唐大海旁边,扶着他说:“真的,林子现在是举人了,爹,我们家出了个举人。”

“是,是,我们老唐家祖坟是冒青烟了,他们再也不能说我们家是泥腿子了,对了,文书呢?中了举人没有文书吗?”唐大海回神,就想起举人文书,这是举人身份的凭证,能有大用处。

“这举人文书,关系重大,只能由林子在府城拿,我们这儿是拿不得的。等林子回来,肯定会先去府城拿文书,到时,林子肯定会拿出来给我们看。”唐明说道。

“对对,之前那秀才文书,也是林子去拿的,给我们的也只是凭证而已,你说,林子什么时候回来啊?”唐大海被唐明这么一提醒,也知道这举人文书可不是好拿的,也不好给其他人。

“唐叔,你别急,我刚听官差们说,考中举人后,还要参加什么鹿鸣宴,怕还得要好几天呢!”孙村长说道。

“这要这么久啊,也不知道林子在外面习不习惯,我先去把林子屋子整一整,等他回来,直接就能住。”唐王氏听到乖孙还要几日回来,顾不得高兴,急着给他打扫屋子。

“娘,先不急,不是说还有好几天吗?我们今天庆祝一下,吃些好的,屋子什么的明日再整也差不多。”唐明拦住自家娘,说道。

唐大海一听就有些不乐意,说:“有你这么当爹的吗?儿子还没回来,就想着吃顿好了?”

“爹,稍微好一点,这几天,你们都瘦了,等林子回来,看到你们这样,可不得自责,让你们

这般为他担心,你舍得你孙子这样?”唐明说道。

“是啊,爹娘,这几天你们好好养养,等林子回来,不是更好?”唐竹笑着说,他现在可乐呵了,侄子成了举人,自己儿女的婚事也能沾光,还好二丫头没有定亲,举人的姐姐和秀才的姐姐,那不是一个档次的。

相比之下,唐石就没这么好心情了,他大女儿大儿子都已成亲,相比起侄子步步高升,考中举人,他儿子却连童生都没考过,心里自然五味杂陈。

而且,几家早已分产,等老爷子一死,就会分家,就算侄子以后再能干,能沾到的光也有限。

先不管各自心思,唐大海在听二儿子那么说后,就不在坚持,觉得这几日是要吃好一点,不让孙子操心,记得自己这个二孙子最爱操心,酒喝多了要管,姐姐的事要管,弟弟们读书也要管,要是看到自己如今的样子,怕是要念叨好久。

几日后,鹿鸣宴就要开始了,唐林和楚江找出自己最好的衣裳,佩戴好玉饰,打算先行一步到宴会。

“唐弟,你听说了吗?这次鹿鸣宴主考官也会参加,你说,他会不会在中举学子里收弟子?”楚江问道。

“大部分主考官都会参加鹿鸣宴,这点说明不了什么,而且,我们永安府路是由官家钦派的赵祭酒担任主考官,日后自是要回上京府的,应是不会在这收弟子。”唐林思索后,说。

“也对,是我想多了,而且就算座师想要收弟子,想收的也是像唐弟这样的,不会是我。”楚江自嘲道。

楚江读书数十年,所学皆是从学堂得来的,并没有正经拜师,看唐林有老师看顾,授业解惑,他虽不说,但心里也是羡慕的,所以这次才会怀有期望。

“楚兄何必自谦,能中举人,便已远超诸多学子,而且,楚兄不日就要去上京备考,自是要去拜访座师才行,拜访的时候再顺带求教,想必赵座师是不会拒绝的。”唐林说道。

“也是,是我自误,不过唐弟如此有经验,难不成?”一语惊人,楚江眼睛一亮。

就算现在座师没看上自己,但以后自己也要去上京,经常拜访,就算最后没成,但混个脸熟,也是不错的。不过,唐林

说这话如此熟悉,看来,也是颇有心得啊。

“自然,当初我在县学就读,还无秀才功名,若非如此,我的诸多困惑怕是要不得解了。”唐林笑着说。

楚江听唐林这般说,也想起当初在县学时,唐林追着先生们问的样子,也是颇为感慨。

鹿鸣宴是由本地知府出资举行的,也是给众多学子一个互相交谈的机会,当然要是里面有知府、考官们看好的学子,也是可以与他稍作交谈,要是合眼缘,收为弟子的也不在少数。

今天,唐林就变成这个香饽饽了,也是他年岁小,学识出众,与其交谈间,更能看出他天资聪颖,是个有能力的,若非他已经有老师,众位考官可不会轻易放过他。

不过也有人对于唐林这样得诸位官人青眼,心生不满,想着为难为难他,让他丢个脸才好。

“唐兄弟,能在此等年岁,就有如此学识,真是令吾钦佩啊,吾不才,刚心生感慨,得诗一首,不知,唐兄弟可要一起共鉴?”

一举子说,他是榜上第九名,不过弱冠,要是没有唐林,他绝对是最出彩的,所以,现在也是对唐林最为不满的。唐林在文会上不常作诗,寒门出身,才艺缺缺,所以特意引他出来作诗现艺。

“兄台客气了,既有好诗,自然是要大家一起共鉴的,不过既然兄台相约,吾就为此诗增添些景色,如何?”唐林轻笑道。

现场作诗,这个唐林也会,但是佳作难得,看那位学子的样子,怕是早有准备,他就算作出来了,也压不住他,不如另辟蹊径,从自己最擅长的书画入手。

“既然你们二人有如此雅兴,吾等自然是要支持的,小二,拿笔墨来!”周知府欣然答应。

唐林善工笔,但经过这几年的练习,写意也是极好的,正好诗里既有人物又有情景,唐林用了大量留白,只用几笔画上了酒楼内室,泼墨挥洒,寥寥几笔画一人,不过几盏茶的功夫,一幅鹿鸣晚宴就完成了。

“好,本以为你的人品才学最为出众,哪知竟还有这一手妙笔丹青。”赵祭酒夸赞道,唐林画的极快,可这样更显功底,而且,其所画之人形神皆备,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抓住参宴之人的特征,就凭这份洞察能力,日后朝上定有其立足之地。

赵祭酒看着唐林,心下一阵惋惜,怎么就拜师了呢!

“座师过奖,也是兄台的诗好。”唐林谦虚道。

如此,在唐林带头后,又有几人互相鉴赏诗画,讨论文章,这次鹿鸣宴也落下了帷幕。

次日一早,唐林和楚江早早地起来,整理东西,准备回乡。

阅读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