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界真主

《护界真主》

第一百零八章 故技重施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风梁或者四大家方面,也不敢像曾经对付尧熙园那样,采取非常手段,因为这是京畿外围,紧挨着上都,在半山精舍和那些京中世家的眼皮底下。

在这里,交战双方都心照不宣避免使用超常手段,以免事态失控,以至于被几十万大军重重保护起来的风梁,哪一天清晨就被发现身首异处,被人实施斩首行动。

故此,风羽被射死那一箭,才会密之又密,以至于风羽本人临死前,都误会是射日弓射出的箭。

目前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全军压上,紧紧封住雄关,一有可乘之机就发动攻击,让关内为防守疲于奔命。

这样,关里再派不出队伍,也无法输送补给,关外出来了的也休想回关,凭借叛军强大的兵力优势,还可以好整以暇地围点打援。

如此,则那些外出执行骚扰任务的队伍,很有可能就是自蹈死地。

可惜,这最合理的军事行动,风梁却不会采用。谋略大师的长处在谋略,讲究上兵伐谋,避免与敌人血拼。

不能谋定而后动,就盲目围住天下闻名最难打的关城与敌人死拼,在风梁看来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风梁军中,好不容易有个喜欢打硬仗的家伙,可惜就因为盲目冒进,在与敌血拼中拼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更强化了风梁军依靠谋略打仗的倾向。

在中军营帐中绞尽脑汁的风梁,在连续被动挨打的窘态下,终于想到了应对的方法,向有关高层通报后,立即叫来了传令官。

风梁领军,向来神出鬼没,很多筹谋在最后揭晓前,往往连自己军中的将领们都被蒙在鼓里,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军中议事这一说,就像眼下一样,传令官只管传令,然后全军无条件执行。

传令官离开中军帐后,全军再次接到了后撤的命令。命令要求大军后撤至并州城,与那里的留守军汇合。

……

聂璞和尧邦同时发现了叛军的异动,却只是蛰伏不动,远远注视着叛军拔营,陆续后撤。

等派出侦骑确定全体叛军已后撤三十里并且还在继续向并州城退却,二人才放心大胆地合兵一处,然后交流对敌军突然撤走的看法。

“风梁老狗又来这一套,莫非还想故技重施,再次诱歼我军?”尧邦说这话的时候,发出轻蔑的冷笑。

禁军全体官兵对风梁都有着刻骨仇恨,尧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时刻想着为叔父和兄弟们复仇,上一次伏击风羽成功,在他看来只是收回了一点利息而已。

听了尧邦的话,聂璞忍不住提醒道:“小心,风梁这个老鬼诡计多端,同样退兵诱敌的计谋,原封不动再来一次的可能性,我认为很小。”

听了聂璞的话,尧邦也点头道:“对啊,他也应该知道,再没有什么人和他里应外合,把禁军兄弟向鬼门关硬推了。还来这一套?”

聂璞一听,知道他说的是当时尧熙园军中的监军胡玉,此人后来见形势不妙,擅自逃离军队,失去了踪影,很多人猜测他投敌了。

更有人私下猜测,这本身就是狐族两边押注的结果,胡玉就是狐族派去四大家示好的第一人。

禁军上下都认为,是这个胡监军和风梁“联手”,断送了十几万禁军精锐。

不过自从聂璞到军前后,由于其身份的敏感性,大家都很少提到监军误事,但心里可没有一刻或忘。

尧邦一不注意就扯到了这个有些禁忌的话题,不过两人都不以为意,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作战,双方早已是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

聂璞在军中树立的形象,与胡玉也有天壤之别。

“不过,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叛军大摇大摆地自由来去,我还真有点不太甘心。”尧邦忍不住恨恨道。

二人在一起时,年龄大、资历深的尧邦往往变成了冲动易怒、胸无城府的那个人,这与两人目前所处位置有关,也是两人性格差异的部分体现。

“是啊,京畿受压那么久,如果仅凭上次伏击得手,就以为能提振士气,鼓舞人心,我看还是太乐观了。”聂璞叹息道。

说到这,二人突然都有点理解为何当初皇朝上下都逼着禁军出关追击敌人,为何监军胡玉一到军中就催促进兵决战,皇朝实在太需要一场重大军事胜利了。

萧半山口中的小全子,压力其实也挺大的,聂璞在心中感叹。

战争,有时不仅打的是军事战,更是政治战。

“我倒有个建议。”尧邦下决心似地开口道。

“哦?请讲!”聂璞心道,就等你说话呢。

“我们干脆去追击风梁叛军。”尧邦突兀道。

“尧将军说笑了,所谓归师勿遏,况且这还是风梁的归师,数十万大军,我们上去,无异于雪狮子向火啊。”聂璞大摇其头。

“我的意思是我们摆出追击的样子,给大家看看。”尧邦进一步解释。

“哦,给哪些‘大家’看呢?”聂璞追问道,仿佛才来了兴致。

“京畿里的人,全皇,朝臣,百姓,世家,特别是那些怀有二心观望的人”,尧邦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话道:“或许,还有京畿以外,陷落各州郡那些原本心向皇朝,只是因为大势已去才依附叛逆的人。”

“听你这么一说,我们只是做给那些人看,并不是真要去追击?”聂璞这样的问法,令尧邦不知怎么回答,他只能静默不言,以待下文。

果然,聂璞又开口诘问道:“问题是不管真追还是假追,都一样可能被敌人设伏,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大人担心的问题,我认为有比较稳妥的应对之策。”听尧邦的口气,似乎早就经过缜密思考。

聂璞也不再开口,静等尧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首先,真正实施追击的,仅限于我们二人带领的精骑,以保证追兵的高度灵活机动。”

再灵活机动,掉入别人的包围圈也白搭,聂璞在心里说,但他没有说出来,因为他还要听听“其次”才能做出判断。

“其次,我们也不必全部骑队都压上去,而是让侦骑在前面开道,一旦情况有变,立即给后面的队伍传信。这样,基本上就是万无一失了。”

“这样,安全是安全了,但是在有心人看来,不像是追击,倒像是礼送出境。”聂璞还是不满意。

“所以说,接下来的事,还是要大人来下决心。”尧邦似乎就等着聂璞这话。

“下什么决心?”

“最终还是要让城中驻军开出关来,远距离‘追击’敌军。”

话说到这一步,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尧邦终于不藏私地抛出了全部的方案,而聂璞,也终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尧邦之口说了出来。

也许双方都明白,值此敏感时节,追击敌军的想法,如果由有着身份嫌疑的聂璞提出来,实在不妥当,甚至也不吉祥。

因此一问一答,让双方都摸清了对方底细,还顺带摆脱了尴尬。

聂璞至此,也就不再继续问答表演,而是顺着二人的问答思路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好想法,只要声势大,这追击就能唱足戏,做个全套。而且保持足够的空间距离,形成三个梯队前进,大军无论如何不会掉进包围圈。好好!”

“还可以让五万余新兵做一次实战中的行军操练,只要进入并州界晃荡一圈,就可以打道回关,向朝中奏报大捷。”尧邦这话接得很有些凑趣的意思,让聂璞都禁不住暗叹,这是个直性子的聪明人。

时不我待,与先前一样,只要这两人达成了一致,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只是在行动中,两个聪明人都把自己排在了第一梯队,做了侦骑,当先出发。

尧邦提拔的少壮派骑兵校尉明方,带领万余骑兵做了第二梯队,一路烟尘滚滚,打出了尧字旗,摆足了追击的架势。

后方,在骑兵离开了关上守军的视线以后,关门终于大开,除了最基本的守卫需要,近五万步骑兵排出浩浩荡荡的阵容出关,向着叛军退却的方向前进。

这五万大军的统帅,是老将宋鱼。喜好排场的宋鱼,把这支行进中队伍的阵仗,搞得似乎比风梁退走的联军还大,也真是难为他了。

三个梯队都规定了特别的联络方式和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很简单,就是前队出事,后队立即回撤,禁止任何救援的企图,否者严惩不贷。

这是两个聪明人达成高度一致后颁布的一道措辞严厉的命令。在他们的心目中,命令主要是针对第二梯队明方等,怕他们听到自己这边出事,贸贸然上前搭救,正中了风梁的下怀。

这是严控大的损失,防止出现第二次尧熙园事件的基本防备策略。

……

两人带着一百余名最机警精悍的精骑,很快贴上了风梁大军,还时不时地从大军两边斜出包抄,以便核查有无异动埋伏的可能。

风梁在撤退的过程中,派出轻骑兵对像狗皮膏药贴上身来的两个聪明人和他们带领的百余骑,发动了反冲锋。

这么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与他从雄关城内线那里获得的情报加以印证,他觉得需要了解掌握的情报已经足够多,可以采取相应行动了。

他这次退兵,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擒贼先擒王。

阅读护界真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