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副本全球流行秋仁

《我的副本全球流行秋仁》

第十七章 神仙队友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第二日,水静思和穆风各骑一匹马,往牧场以南方向骑去,虽逢张掖的秋天,但是青草依旧翠绿。穆风的御马技术不够娴熟,一路在马背上颠簸,紧紧拽住马绳,跟在水静思后面。

在过了一个时辰,两人骑马到了路边,在路边有一辆皮卡等着他们。皮卡发动了,往马蹄寺方向而去。

在马蹄寺下,两人走进山门。他们来到三十三天石窟下。

“我们要上去看看。”水静思指着那三十三天石窟所在的崖壁。

穆风看着这崖壁垂直于地面,从下往上看三十三天石窟呈宝塔形,穆风正寻思着如何上去。

水静思已经往崖壁的方向走去,走上山体开凿出来的台阶,突然眼前出现一个洞口,穆风看到洞口上方放置一个匾额,匾额写着“三十三天石窟“。往石窟里望去,有一条阴暗的路。

穆风一直想不明白,眼前这女的为什么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曾祖父和一位神秘的数学家在这里合影。

“走吧,别多想了。”水静思走进三十三石窟内。

穆风看着水静思的背影,紧跟上去。

在三十三天石窟中行走,这条路看起来更像一条栈道,台阶都是沿着坚硬的山体开凿出来的,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时而盘旋而上。

“这条修筑在山体之内的栈道很奇特。”

“这三十三天石窟修筑在崖壁上,呈宝塔形状,一共有七层,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隧道开凿在岩壁内部呈“之”字形。”水静思说道。

“那我们来这里找什么线索的?“

“我们到这里看祁连山!”

“你怎么不说孤男寡女到这里看祁连山?”

水静思没有理会穆风。

穆风意识到这是马蹄寺,在佛窟内穿行。在阴暗的光线下,还可以模糊看到佛祖的神情。在走出阴暗的佛窟中的台阶,光线突然亮起来,穆风和水静思走到枕靠在崖壁中央的廊道上,现在视野异常开阔,可以远眺白雪茫茫的祁连山。

“穆家藏宝点的线索可能就在你眼前的祁连山?”水静思开玩笑说道。

“在三十三天石窟看祁连山?”

“当年,数学家梅群益和你曾祖父穆阳就在马蹄寺,肯定有留下什么线索。“

“你怎么知道的。”

“当年穆阳找过水家的族长,将穆家藏宝线索告诉水家的族长,水家的族长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秘不外宣。”

“水家知道可真多。曾祖父都没有这些告诉子孙。”穆风心想

“当时穆阳对水家的族长说了什么?”穆风靠在栏杆上。

“想要知道穆家的藏宝点,就需要到马蹄寺。”水静思回答道。

“马蹄寺你来几次了?”

“至少二十多次”水静思言语中隐藏一丝无奈。

“那这三十三天石窟有什么来历?”

“三十三天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石窟并称西北三大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相传这里的信仰佛教的百姓认为要积德行善,一辈子做好事,就可以从人间的“三十三天”到达天上的三十三天。”水静思说道。

远处的祁连山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折射出神秘的光芒。祁连山脚的古村落像一个岁月磨砺过的老人,安静祥和。在三十三天石窟看祁连山,这便是曾祖父留下的线索。

两人接着往窟顶方向走去,途中遇到一位喇嘛,水静思立即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头,穆风也模仿水静思的动作,喇嘛微微一笑,擦肩而过。

“这马蹄寺是藏传佛教的寺院?”穆风轻声说道。

“马蹄寺一开始是汉传佛教寺院,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为藏传与汉传佛教相结合的寺院。马蹄寺的寺院原来是为藏族部落马蹄十四族所建,并由马蹄十四族供养”。

“马蹄十四族?”

“马蹄十四族是肃南县三大藏族聚居群体之一。板达、琼氏、热氏、关外卫遗众四大部族是这十四族的主体。在清朝,大力扶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这里兴盛,当时这四大部族一直在供养这马蹄寺”

这时候眼前出现一条又窄又陡的石雕小道,两人手脚并用,只能容许一人通过,很快,这两人登上三十三天石窟顶。

登到窟顶,这三十三天石窟的结构,穆风在心中有了轮廓。该窟分五层,自下而上,第一、二、三层,每层平面平列佛窟五个;第四层列三窟;第五层为一个窟。这些佛窟平面为多方形,人字坡顶,每窟内正壁开一大龛,每龛内塑一佛,龛外四壁上方影塑千佛,下方绘壁画。

穆风在窟顶正寻思着,祁连山脉的河西走廊的南边,在马蹄寺是远望祁连山的绝佳地,刚才计算了一下,三十三天有二十个石窟左右,站在其中的一些石窟,通过开凿的洞窟的口,或者在走廊上,便可以远望祁连山。

穆风还在幻想那张曾祖父穆阳和梅群益的合照的照片上能留下些许线索,但是看了几次,并没有什么发现,照片中两个人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在微风细雨中,以三十三天石窟为背景拍照。水静思和穆风都在窟顶上,仰望头顶之上的药师殿,药师殿是开凿在崖壁上的洞窟,仿佛是镶嵌在崖壁里,穆风俯视观察马蹄寺的全景。

穆风指着另外一些崖壁下的一洞窟,问“那地方是什么地方?”

“那是格萨尔王殿。”水静思。

“西藏的神话英雄格萨尔王?””

“是的,马蹄寺还是因为格萨尔王而得名的。传说格萨尔王骑天马在这里歇息,留下马蹄印,马蹄寺因此而得名。”

穆风突然想到那张火塔照片上的那句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穆风似乎明白了什么,说道你把那张照片再拿来给我看看。穆风眼前一亮,指着照片中的两人,说道,“你没发现这两人的穿着和天气形成一种诗歌的意境吗?照片中这两人穿着草鞋,草鞋其实也叫芒鞋,照片中拐杖还是一节一节,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竹杖,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是周边的场景显然这地方是下过雨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水静思脱口而出。

“对,那张火塔的照片上也留有这首苏轼的诗。”穆风说道,不过此时穆风走神在想“这诗是苏轼黄州所写,在霍家的大院的大厅堂外看到这首诗,在火塔的照片的右下角看到这首诗,显然这首诗应该留有线索。突然穆风又想起,穆家和靳家还都是北宋时期的元祐党人的后代。”

“如果当年你曾祖和梅群益先生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来到三十三石窟下,那轻胜马又是指什么,马是指马蹄寺、或者指马蹄印、在或者指马蹄殿?”水静思若有所思想着这首诗。

“轻胜马,会不会是指当时的马队,或者是指当时主政西北的军阀马步芳?”

“这句诗翻译过来是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水静思发现照片中两人的身后似乎放置着类似蓑衣的东西,只是照片年久,看得有点模糊不清。

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照射到五彩的经幡上,在绿色的山岗上,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序地固定在、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这些小旗上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

看着这些摇曳的经幡,穆风想起多年前徒步进藏,一路看到藏族的经幡,藏族的玛尼堆(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经常竖立著以各色布条写上八字真言、六字真言等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这些是藏族同胞与众不同的祈福方式。手机\端 一秒記住《ww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而马蹄寺的最显眼的经幡,便是从三十三天石窟窟顶斜拉而下的经幡。

“马蹄寺附近有没有玛尼堆。”

“有,那些星星点点便是玛尼堆。”水静思指着远处的玛尼堆说道。

“我们现在就去马蹄殿看马蹄印”穆风突然说道,似乎明白了什么。

两人匆匆忙忙从三十三天的窟顶往下走。在三十三天的洞窟内部开凿出来的石洞穿行,穿佛窟外的走廊,看到佛祖的眼神,看到菩萨的神像,穆风匆匆瞄了几眼石窟外走廊的壁画,要是在往常,肯定停住脚步,观察这唐朝曹衣出水风格的壁画人物。

阅读我的副本全球流行秋仁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