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葩一箩筐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44章朱元璋与明初四大案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洪武一朝严惩贪官整肃吏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后世子孙万代皆树立起了政治清明严惩贪污的典型。但是在打击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丞相制度亦或是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灰色地带空印案上有杀戮过多刑罚过重的弊病。

现在讨论的并不是对错的问题,这个问题前文已经稍微涉及了,也不做结论。因为这个问题难得讲清楚,本章节从更高的唯独更宏观的视野,跳出时代的局限性来理性的分析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我是朱元璋,放在他的位置上,也有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事后诸葛亮非是本章的主题。现在解析的是从元朝灭亡的过程再到朱元璋东征西讨建立并安定明朝的最初版图算起,到朱元璋驾崩的这个时间段里,透出过洪武一朝四大案背后的政治军事格局。

首先说元年明初的时候,当时的人口与土地已经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努力种地,都无法逃出饿肚子的命运。

马尔萨斯陷阱说的是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是公元1800年左右才提出的,大明早就亡了150多年了,元顺帝和朱元璋是无从知晓的。他们那个年代最高级的知识份子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除了一句咸鱼皆知的天命如何如何忽悠人的话,可能在难有更高的论断了吧。

如此一来,即便是没有接连不断的天灾,没有黄河改道,民族矛盾趋于缓和,虽然,后世的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为我们科学的揭示了许多王朝灭亡的原因。但是,还是有很多王朝的速亡,让我们的心中疑惑重重,而这中间的典型莫过于元朝。

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尤其是在大一统王朝中,我们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强大的元朝,为何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便土崩瓦解呢?

因为大多朝代都是提倡文治武功的,而元朝向来都讲求通过军事的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

就是在这一系列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黯然。仅据记载,元朝第二次征日本时,派出的十万江南军,因为战事失败,生还者寥寥。并且,当时为了弥补军事开支,元朝更是大量的加派赋税,以至于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

出现了如此问题,元统治者着急忙慌的改革,但是,大多数的改革只是表面上的治标不治本,改革的内部实际上一直都包含着蒙古的旧制。

到了后期尤其是伯颜执掌朝政大权之际,更是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且要求汉人、南人等不得藏有铁器。但凡有一点点历史基础的都知道,初中一年级就学过,铁质农具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保证,从春秋战国开始出现到汉朝开始普及,铁器改变咯一个时代,让老百姓能吃上种田吃上饭,也是国家赋税的保证。如此逆历史潮流而动,元朝完蛋是历史的必然。

从一开始朱八八的成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像朱八八这样的普实农民们,他们只是想活命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造反,但凡有一丁点活路他们不会造反。彭莹玉、韩山童、徐寿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等他们通通都不会造反,谁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吃饱了撑的天天想干杀头的买卖?反元复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要掉脑袋的,而且是全家全村人的脑袋。

虽然,后来那一位我们讲过的顺帝时期文武双全的贤相脱脱帖木儿上台之后,改革了许多元朝的苛政,但是对于已经大厦将倾的元朝来说,本质上是无济于事的。即使是没有奸臣陷害他,元朝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前文多次提到过根据史书上的相关记载,仅在公元1295年到公元1368年,元朝就出现了十个皇帝,平均下来一个皇帝的执政时间,仅有七年的时间。

再加上元朝统治阶层的腐化,也间接加快了元王朝的瓦解。尤其是元朝赐田的制度,这个制度使得很多的民众,直接沦为了蒙古贵族的农奴。并且当时的工商业,大多也被统治阶层所把持。所以看似强大的元王朝,实际上早已经虚弱不堪。

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更多的时候与人的死亡是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情况在于,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的作用下产生的后果。正是在前文分析的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元王朝最终在维持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

继而时间来到朱元璋明朝建立初年,就此一举跳出元朝的种种弊端问题了吗?我们宏观的从更高的视野来分析。

然而这一切问题就伴随着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建立彻底消散了吗?

阅读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