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门

《穿门》

作品相关之55我们的家乡--渔溪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渔溪镇位于FQ市西南部,因发源于大帽山西麓,流经该镇境内的福清第二大河渔溪而得名。此地别称“虞阳”,因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的部将虞雄在此屯兵开发,后人为纪念他而称之。古时,海水环绕此地东南,前人又谓之为“乌屿”。

渔溪是古老集镇。晚唐置镇,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050多年历史,是福清“老五镇”之一。自晚唐开始,五代十国梁时期虞雄将军率兵开发渔溪起,一千多年来,渔溪人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渔溪自古以来就是扼福州至莆田、闽南的咽喉之地,闽中地区南北之通衢,四面八方操各种方言的人来这儿居住,生活,素有“九家十一姓”之称,他们世世代代融洽为邻,和睦相处。

渔溪是商贸旺镇,宋朝以来一直以它特有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发挥着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上迳、新厝、江阴的商品集散中心,至今仍保持着旺盛活力。目前中心镇区商场、市场、超市等商业网点遍布,市场购销两旺。2010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达15.4亿元,年末居民存款达25.5亿元。

渔溪是著名侨乡。旅外乡亲有36000多人,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乡亲在当地和商界事业有成。旅居印尼的郑年锦先生、林财兴先生等侨贤侨领在印无商界享有盛名。郑年锦先生被称为纺织大王,现为印尼龙佳集团董事长、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乡亲捐资公益事业近亿元,惠及渔溪镇教育、卫生、水电、道路交通、老人福利等各项事业。

渔溪人文荟萃,素以“文化之乡”著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位于渔溪镇境内的黄檗厶万福寺,是福清最早的佛寺之一,是隐元禅师开创中日黄檗文化交流的圣地,是

滋贺县黄檗寺及拥有两千多万信徒的黄檗教派的祖庭。黄檗寺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宾客,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还有黄檗山的珠帘瀑布、竹溪寺、九龙山、大帽山(每拔963米,福清境内海拔第二高)、建新水库、香城水库、郎官古渡、下里军垦农场等景点,风光旖旎,各显风采。

渔溪物产丰富。农业、林业、果蔬、畜牧、水产五业兴旺,是FZ市“菜篮子”基地之一。淡水鳗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产业;禽畜产品量多质优,重点供应福州、泉州二市;特别是渔溪龙眼闻名海内外,走俏市场。

渔溪交通便捷。当年的“郎官古渡”,直通厦门码头,是当年的福清华侨出国的主要渡口之一,曾经繁荣一时。如今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辖区内渔平高速公路横穿全境,324国道、福泉高速、福厦铁路、江阴疏港铁、修建中的福厦高铁纵贯南北。同时渔溪地处福州新港腹地,距福州新港仅20公里,辖区内设立福厦铁路货运站,成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渔溪镇地域面积1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91亩,辖2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万多人。近年来,、渔溪镇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乡镇”、“全国科普示范乡镇”、“FJ省50强乡镇”、省级“园林式乡镇”、“商贸旺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8月被列为FZ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近年来,渔溪镇在FQ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旺镇”的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2亿元,比增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比增%;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4.5%;财政总收入万元,比增17.5%;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比增6%;粮食总产量6500吨。

下一阶段渔溪镇将围绕推进示范性综合改革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以建设“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镇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推进镇区功能布局优化,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打造渔溪成为海峡西岸滨海城市带的工贸强镇,物流中心,宜居城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渔溪镇解放70周年,同学们,通过对我们的家乡渔溪镇的了解,知道渔溪镇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019年9月10日完稿

阅读穿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