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门

《穿门》

作品相关之95谈中小学生的补习现象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中小学生参加补习、培训的现状,指出了这一社会现象长期存在的根源,提出了应当遏止这一社会现象,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儿童、少年。

关键词:中小学生补习培训墙 快乐的童年

当今社会,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补习现象广泛存在着,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得到遏制,且有逾演逾烈之势。针对这一状况,人们是喜,是忧,众说纷纭,也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

一.中小学生补习现象的现状

当前,不仅在城市,城镇,而且在农村,都普遍存在给学生补习的现状。经笔者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补习。

1.有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的补习。

2.有音乐、舞蹈、美术、计算机、劳动技能等等的培训,补习。

这些培训,补习大都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有的还利用晚上时间。尤其是在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各种培训、补习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

培训、补习的机构五花八门,正规的有各地的青少年宫(活动中心),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全日制中学,小学等。非正规的有几个人凑合办的培训班,补习班,任课教师在自家办的补习班,退休教师或大学毕业生担任的家教等。

培训、补习的地点,正规机构有教室,有场地,相对宽敞些,相对好些;非正规的,有临时租场地的,有利用自家房间的,大都场地狭小,人员众多,尤其在暑期,有的地方拥挤不堪,通风差,酷热难当。

正规机构师资的水平,教学质量基本上有保证。非正规的从教人员,其水平参差不平,其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二.中小学生补习现象长期存在的根源

当我们被社会上遍地开花的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看得眼花缭乱时,我们不能不认真严肃地思考,其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所然。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以任何借口,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补习,但一些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考中出成绩,找不出别的灵丹妙药,只能求助于对学生进行补习,尤其是高三年毕业班、初三年毕业班的学生。补习活动有明目张胆的,也有半遮半掩的,但,只要高考、中考在,这一现象就长期存在。

2.经济利益所然。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教师也不会白费力气进行无偿劳动。培训、补习大都是有偿的,学生进培训班、补习班,短期的每人至少几十元,如遇上暑期一、二个月的,每人得交几百元不等。还有“名师”进家门个别辅导,按小时收费,费用不菲。有偿培训,有偿补习,教师有了经济收入,单位也有了点抽成,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而交培训费,交补习费,家长大都愿意,认为这钱花得值得,这叫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因此,只要经济利益在,这一现象就长期存在。

3.家长的高期望值所然。

我国的很多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的成长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尤其是以前因种种原因没能接受过较高学历教育的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学有所长,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至少能够超过自己这一代。因此,只要是认为对子女成才有利的,该培训就培训,该补习就补习,花费多少不在话下。例如,学弹钢琴,那就买钢琴,一台钢琴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买。又如,学舞蹈,要服装,要音响设备,买。为了让子女能够多掌握一门技能,许多家长并不吝惜金钱。当今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伴较好,其家长有这个经济实力。因此,只要家长的高期望值在,这一现象就长期存在。

三.遏止补习现象,还中小学生快乐的童年、少年

给中小学生补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

1.笔者认为,给中小学生补习,弊大于利。例如,对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大都是复习教过的课程,这些旧课程学生已经掌握或基本上掌握,重复学习必然感觉索然无味,如同嚼蜡。这种重复学习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是对劳动资源、时间的一种浪费。

还有一种方式是先教下学期即将要教的新课程,现在让学生提前学了,下学期上课时学生必然没了新鲜感,提不起劲头来,甚至产生厌恶感。

很多年来,由于高考、中考的需要,很多学校的教师、学生无形中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主科,其它科目是副科,对主科自然要花大力气,要补习,对副科则认为学好没学好,掌握没掌握无所谓,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2.笔者认为,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进行培训,无可非议。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以嬴利为目的,只要交钱来,都收,并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有的家长也只是交钱了事,并不真正关心子女的真正爱好、兴趣与个性发展。例如,有的家长带有强制性要求子女学习某种技能,如弹钢琴,但子女并不喜欢,钢琴买回来了,培训班也进了,钱也花了,就是学不好。

恶性补习,不适当的培训,大大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自由与发展,更有甚者,个别地方还出现给幼儿园小朋友补习,抢先上小学一年级课程,这种荒唐的做法,让孩子们的童年到哪去了?孩子们还有童心、童真、童趣吗?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创作了长篇墙,于2000年1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印刷3000册,12年过去了,现有近3000册书在民间流传,不少读者阅后跟笔者交流中都感慨,进补习班都有一种被关进了“墙”内的感觉,都迫切希望尽快冲出“墙”去。

我们没有理由给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人为地设置一道“墙”,应当让被关进“墙”内的他们尽早走出“墙”去,还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活泼的天地。

笔者认为,中小学生正常范围内的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应当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古人就很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弓拉得太紧弦就会断。很多学习成绩优秀者的经验证明,只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掌握好正常教学的内容,就能取得好成绩。

每一位家长不应该对子女抱有太高的期望值,这种期望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人人都想争第一,但第一只有一个,不是第一者是绝大多数。你这次争了第一,每次都能争上第一吗?既使你以第一的成绩进了名脾大学,以后的学习中万一只得了第二、第三呢,压力太大,受不了,跳楼自杀,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这样的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再者,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成名成家,如果每个人都当科学家、文学家,那出租车谁开,清洁工谁干,工人、农民又由谁当?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应当让子女顺其自然发展。社会上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都能够做出好成绩来。

还有,如今的很多中小学生整天抱着书本,家务活由家长全包,不要说洗衣洗被,洗菜做饭,有的连系鞋带迭被子都不会,个人生活不能自理,处处依赖大人,真正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相当部分中小学生年纪轻轻就得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将来想当兵,体质弱,又近视,身体不合格。

因此,只要每个中小学生、家长、教师都行动起来,遏制补习现象,就一定能够还给少年儿童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一定能够让他们健康乐观地成长。

写于2012年7月30日—8月上旬

阅读穿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