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24章沛县起义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陈胜大泽乡起义,沛令战战兢兢地活着。他想起义,没有群众基础。又担心,起义被朝廷镇压,祸灭三族。

在萧何、曹参等人的努力下,给了他新的选择: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回来。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不仅可以增加实力,还释放出与秦决裂的诚意。

2.杜绝隐患。

可以说,萧何、曹参给出的方案,是最佳。成功了,保住性命。失败了,可以推卸责任。

沛令见没有威胁到自己切身利益,手下人都举手赞成,他也表态:把流亡在外的人喊回来。

刘邦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始站在历史面前。这次回来,也是刘邦新的开始。

萧何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急需要处理: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刘邦。

刘邦释放劳役,犯了死罪,四下逃亡。沛令,派出人去抓捕刘邦。去了很多次,都没能抓捕成功,甚至连人都没找到。

刘邦逃亡的地方叫芒砀山。它是芒县与汤县的合称。归,汤郡管辖。这个地方,位于砀郡和泗水郡之间。

芒砀山,多雨季,不仅丛林茂密,还是豫东平原唯一的山群。周边为大泽,还有一种可怕的生物:大蛇。

刘邦斩白蛇,应该是真的,不是虚构的神话。只不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被太史公妙笔生花,写成了顺应天道起义。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用现在的地图来看,芒砀山位于豫、皖、鲁、苏,四省交界。这个地方,鱼龙混杂,不好管理。

刘邦释放劳役,逃到这里。可谓是选择了一个好地方。沛令抓不到刘邦,也不足奇怪。

当然,这个地方,还流传了很多名人的故事。

据说,黄帝曾来这里巡游。蚩尤在这里反抗黄帝。宋国第八位国君宋僖公也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想要在这里修墓。孔子路过,躲了一场雨,留下了一座夫子山。

芒砀山,来了很多名人,到此一游。

最有名气的人莫过于汉高祖刘邦,不仅斩杀白蛇起义,还隐藏在这里躲过朝廷的追捕。

当然,刘邦来在这里,不是看风景,也不是选择风水宝地,更不是来巡视。他是为了活命。

刘邦隐藏的地方好,行踪不定,不好找。

萧何是如何联系刘邦,这是一个问题?

这时,一个人物出场了,他就是樊哙。

来看一下,樊哙的个人信息。

出生: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此时的樊哙,三十三岁。

职业:以屠宰为业。

家境:贫寒。

樊哙家境贫寒,以屠宰为业。刘邦大他,差不多15岁。樊哙人穷,但不傻。常年以屠宰为生,不仅锻炼了他体魄,还练就了一双慧眼。

樊哙眼力劲相当不错,觉得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刘邦能干大事。因此,樊哙对刘邦很崇拜,也对其忠心耿耿。很多时候,樊哙还会给刘邦送肉。

用一句话形容:樊哙与刘邦交往甚密。

萧何找不到刘邦,樊哙能够找到。这也说明,萧何对刘邦的人际关系网,有充分的了解。萧何找到樊哙,让他带话给刘邦:沛令赦免了他的罪过,赶紧回来,响应诸侯,举旗反秦。

樊哙能够去联络刘邦,也说明了两件事:

1.樊刘关系不错:樊哙联系得上,知道刘邦在哪里。

2.刘邦流亡在外,也关注沛邑的情况。

樊哙去了芒砀山,找到刘邦,并把萧何的原话,说给他听。刘邦听了,心中起疑:会有这种好事!

随后,刘邦开始分析,这些话是真是假,该不会是萧何和沛令窜通好,抓他回去。

另一个人的出现,打消了刘邦的顾虑。这个人就是被萧何推荐给沛令联络官夏侯婴。

夏侯婴,出生日期不知道,他是沛县本地人,他的职务是厩司御。

完成份内工作之后,夏侯婴爱做一件事,喜欢找刘邦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就这样刘邦和夏侯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其中又发生了一件事,将这两人这份感情,进一步巩固。

刘邦误伤了夏侯婴,被别人告发到官府。

刘邦以下犯上,这是很严重的罪。当事人夏侯婴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主动证明刘邦没有伤他。有夏侯婴当事人作证,证词又被推翻,刘邦免于刑罚。但,夏侯婴因为此事,遭受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受鞭笞刑数百下。

从此,刘邦和夏侯婴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刘邦不信沛令,不信萧何。但,他信任夏侯婴。毕竟,刘邦未落草之前,夏侯婴是他上司,对他很好。刘邦犯事,还处处帮他,有过命交情。

夏侯婴不会误我,这是刘邦得出的结论。

既然沛令要他回去,他就回去。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哪怕是龙潭虎穴,刘邦也要回去。现在,刘邦已经快四十八岁,不整点大事出来,那怎么行。

他自命不凡,那就做不凡的大事。

沛,我,刘季,回来了。

刘邦召集手底下一百多人,兴致勃勃地回沛县去干大事。路途,发生了一件事:萧何、曹参,前来投奔。

原来,沛令刚答应萧、曹等人,将流亡在外的人召回来。事后,沛令反悔。一边下令抓捕萧、曹等反对秦廷的人;另一边紧闭城门,做好战斗准备。

萧何、曹参和秦吏关系好,得到消息,连忙逃出城,投奔刘邦。

沛令主张迎回逃亡在外的人,为什么事后反悔?

太史公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县尉、县丞、郡监等人有说,说了这样的话:刘邦的威望,比沛令高。刘邦回来,等于引狼入室,会祸及自身。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秦廷东出平叛,起义军惨败。

沛令闻言,做出新的决定,跟朝廷混有前途。沛令下达了一个命令:诛杀萧、曹,关闭城门。

刘邦兴致而来,岂能败兴而归。刘邦回来了,哪能就这样走了。于是,刘邦也做了一个决定,用武力攻打沛县。

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刘邦和众人面前:如何打?

刘邦麾下就只有一百多人。沛县,城高坚固,沛令关闭城门,做好战斗准备,又有正规军。

打不赢!不能打。

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有问题,就怕找不到问题。找到问题,就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邦、萧何、曹参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

强攻不成,那就智取。

刘邦率领一百多人来到城下,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做了一件事,先礼后兵。刘邦用了孙子兵法最厉害一招: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邦大张旗鼓的说,要射箭了,喊城内的人,注意躲避。他射进去的不仅是箭,还在箭尾绑了书信。用现在的话说,正面用武力威慑,侧面打宣传战。

这份书信的内容,被太史公记录下来: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信中的内容,表达了几个意思。

1.沛令是秦吏,天下人都在反秦,跟沛令这种人混,没前途。

2.告诉外界发生的大事:天下都在反抗暴秦,斩杀秦吏,响应号召。潜在意思,我们也要响应号召,斩杀沛令。

3.不反秦吏,响应诸侯,只能等死。

最后,表达一个立场:起义军打过来,不起义,就会被屠城,祸及子孙。

刘邦打宣传战,既照顾父老乡亲的感受,告诉他们,我不想硬来,怕伤害无辜。又激发民愤,沛令是外地人,是暴秦的官吏,出尔反尔。

一个字:反。

两个字:反了。

刘邦的这封书信,达到了想要的效果:百姓群起激愤,斩杀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

百姓手无寸铁,是谁带领他们起义,斩杀沛令?沛令是秦吏,手下有兵,有武器。百姓有什么,菜刀和锄头。这些人不可能拿这些反抗沛令吧!

危急关头,沛令也不可能过度松懈!

刘邦在城外,号召城内百姓起来反抗。城内,第一个站出来,号召百姓起来反抗,斩杀秦吏的人,史料没有记载。

这么重要的事迹,太史公怎会忘记写?这可是刘邦起义环节中的重点啊!这个人物,很关键,怎会忘了呢?连沛县起义细节,人数都考虑了。怎会,忘了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的人。

答案只有一个:这个人是汉朝忌讳的人,不能记。

我猜测,这个人跟吕氏有关,很有可能是吕泽和吕释之两兄弟。

太史公觉得这个不重要,或许顾忌其他成份,有意删减片段。又或许是我闹洞太大,想多了。总之,刘邦回来了,将书信射进城内,以乱其心,最终达到一个目地:兵不血刃攻破沛县。

刘邦首场秀,如神助一般,一封信就有人替他解决了所有问题!

正所谓,乱世造就英雄。

天下人都在反秦,我,刘季,也来反秦。

阅读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