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英雄传之明善篇

《宇宙英雄传之明善篇》

3老会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此处往南往深山里走,大约七十多里有一个小山村,我曾经在年轻做江湖游医之时去过那里。村子叫云湖村,只有十来户人家。离村子四五里地有一个小道观叫云阳观,观中的道长是我至交。前些年还曾云游来看望过我。”

孙福听了马上说道:“既然如此,宜早不宜晚,今日赶紧收拾,明日我们就赶早出发,此事确实稳妥为先。”孙福想着这关系到小力少爷的安危。理应慎重。

两个老人一拍即合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了。马上把人都召集到堂屋,安排具体事宜。

自儿子出门出事以后,药铺也关了,伙计遣散了,只剩了最老的几个家人。陈忠父子,田氏,还有一个厨房的胡妈。问了四个人的意思,都愿意跟随老主人一起搬家。

既然大伙齐心,于是关起门来。把大大小小的包裹整理完毕。足有几十箱包和一些草药包,陈忠去找了五个挑夫,弄了三头驴子。约了第二天寅时起行,只说是起早要挑送草药。对于陈医官家来说挑草药那是极平常之事了。

陈二小姐私底下跟爷爷和孙福说了自己的想法:此行行头比较多,人多眼杂,恐会留下踪迹和线索。需要多几个步骤才好。

几个人一商量,觉得小心无大错,就派了陈忠儿子先行出发。在离云湖村三十多里地的上杨镇又找了五个挑夫等在约定的地方。

当夜,二小姐和小力又装扮了一番。

第二天到寅时,孙福和孙大牛都包了头。一行人就上路往上杨镇方向走。

走到下午申时初才到上杨镇外十余里的一个废弃的山神庙,找了个角落让人把东西放下,陈忠就给挑夫付了银两,给吃了馒头点心,让人回去了。

等这一批人走远了。在山神庙背面的山坳里等着的几个挑夫出来把东西全部挑上,往云湖村外的小道观而去。

陈忠则先轻装直奔小道观。

其他人到亥时末才打着火把终于摸到了小道观。

陈忠早就赶在头里,先到这里打点清楚了。

挑夫们把东西堆放在道观偏房内。拿了银两,吃了点心也就回去了。

小道观内只有一个老道一个道童。老道早就拉着老陈医官到内室饮茶叙谈去了。

小道童自带着客人去香客房安排住下。安顿完毕。各自安寝。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查看周边环境,夜里过来之时不曾看清楚。

小道观所在之处甚为险峻,盘山小路一路到这里。周边环境群山矗立,深谷幽幽。今日未见日头,这山林之中,云雾绕绕,鸟儿鸣啼,颇有幽远静谧之感。

云阳观左侧有一座小天桥,竟是跨越到另外一座小山峰,人往桥上一站,如在云端,桥下深不可测。

今日阴霾天气,只见远处山松忽隐忽现,峰峦时隐时现。这桥面极窄,走过窄小的天桥,另一端的山顶,还有一间独立的小房子。屋顶是道观样式的飞檐顶。旁边有一处空白的天台。不大不小。也就够几个人站立。边沿有木头做的围栏。只是不知道能不能靠一靠,牢靠不牢靠。

几个人站住小天桥的一端不敢走过去。陈二小姐和小力这时候也走到这里,看见对面护栏的旁边,有一个人背身站着,身影很像是自己的爷爷。就叫了声:“爷爷。”

老陈医官转过身来,笑着招招手打了个招呼。就又转过身去了。陈二小姐以为爷爷在叫她过去,她见小桥和对面都有栏杆,应该是安全的。拉着小力的手一起走了过去。走到爷爷身边时,惊在当地,如雕塑一般不敢动弹了。小力也看的出了神。觉得很是有趣。

围栏的底部是一根石条,石条大部分压在房子墙体下面。成了墙体的一部分。穿过围栏再往外,直通通的伸出陡峭山壁大概约有两米多。在石条的最外端。一个道人一脚飞抬,另一只脚脚尖点立在石条上。双手打着一个圆弧状,似乎在微微的摆动。山风吹来,道袍飘动,身体却如静止一般。因为背对着,看不到道人脸上的表情。

陈二小姐不敢动弹,也不敢大口呼吸,生怕气呼的大了,一口气把人吹的掉下去,那就大事不好了。陈二小姐正凝神屏息,小力却学着这个道人的模样也来了一个单脚独立。只是另外一只小短腿是无论如何也举不到头顶之上了。陈二小姐看自己的小外甥这副样子。实在是想笑喷出来,但是一看对面道人在风中摇摆的样子,又凝神屏息......

这个道人正是云阳观的瞎眼道人。给小力的第一个印象,这个道人能飞檐走壁。腿能伸到头顶上去。这对小力来说真是太稀奇了。自己试过无法达到这个程度。这个飞崖练功的动作也成为了小力与瞎眼道人之间不解之缘的开始。

从昨晚众人来到云阳观。

瞎眼道人当夜就与老陈医官详谈,已知道了来意。安排众人先暂留在客房盘桓几日。准备细细寻访附近隐秘住处。

三位老人商量后派出了陈忠父子,孙大牛等在周围方圆十里内走动探访。既熟悉周边环境,方便以后在这里生活。也可以顺道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居所。

三日后凌晨,瞎眼道人做完早功课。

请老陈医官和孙福一起在山顶小平台上喝茶聊天。顺便商量下如何安排落脚隐居之地。

道观清贫,煮茶品茗是待客的最高礼节了。黔南之地,茶香遍地,多种名贵茶叶从悠悠深山走出,成为多少旷达君子之家自我修养,富贵人家馈赠待客的上品。甚至成为贡品。

瞎眼道人让小道童站过一旁,自己亲自烹茶。

这今日第一杯茶,道人敬给了孙福,道:“孙居士心怀大德,贫道非常钦敬。”说着把茶杯双手捧给了孙福。

孙福头发灰白,一脸皱褶。瞎眼道人从老陈医官处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孙福不识字,天性中自带了一种纯良,忠信。这更是难能可贵。

孙福最近享受了诸多礼遇,心里有时候感觉很是惭愧。对于孙福来说,自己所做的就是心里觉得自然就应该如此而已。见今日道长对自己也是如此礼遇,赶忙谢道:“老神仙太客气了,老孙头可是不敢的。”双手恭恭敬敬的接过茶杯。

老陈医官也接过道人捧上的茶杯,捻须微笑点头。

这个道人,自号瞎眼,实际眼不瞎,耳不聋,身体极是康健。道人年轻时曾是一个进士及第的文人,出任过一方地方官,在任上与老陈医官相识。因性情相近,惺惺相惜而成挚友。

后因故淡出红尘,以瞎眼为自己的道号。甚是奇特。有人曾相问,此道号为何意。只是笑而不答。

来此道观三日,老友再聚,人生一大快事,品茗相谈,很是畅快。

晨曦之中,山风徐来,一二老友,一杯茗茶,心境空明。此时此刻,语言就多余了。

茶斟三道,老陈医官拱手道:“多年未曾听道兄雅音,此情此景,可否抚琴一曲?”

这人生之中,心有灵犀并非只在男女之间。多少知音,只需一杯茶,一曲琴。

道人见老友相请,并不言语。只是两根手指朝上微微一弹示意,小道童点头而去。一会小道童端上一炉香。稍后又环抱一把古琴在桥边伺立。

道人起身行了一个道家之礼。把古琴轻轻放下,席地而坐。

曲由心生,指随意动,琴声如诵经之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似有抚慰之意,舒畅胸怀,亦如阳光斜照,和煦而不炽烈。演奏之人,闻听之人,皆忘却了身在凡尘的悲苦惆怅。令人有抽丝剥茧,苦痛散尽之感。一曲已罢,余音回荡。老人们皆默而不言。

这老陈医官,自是明白挚友之心。此曲是对自己痛苦的慰藉。

这孙福不通音律。听着好听,不觉静下心来。忘却这一路的奔波,居无定所的现状。只觉心情舒展。

三人正在静坐。忽然听到一阵小孩子的哭泣之声。转头看时,原来是小力,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桥边。听完这一曲琴声,竟轻轻抽泣起来。

孙福赶忙过来安慰:“孙少爷,怎么哭了。”

小力说道:“不知道,听到这个老爷爷的琴声,就想流眼泪。”

老陈医官安慰道:“好孩子不哭,这琴声怎么让你哭了?难道不好听吗?”

小力一大早起来,本来想来看这个道士老爷爷在石条上练功,没看到练功,却听到了这一曲琴声。听着听着,不觉心有所感,流下泪来。见太姥爷问话,答道:“好听的。”

道人放下古琴,说道:“昨日听闻二位居士的亲人,与这尘世已匆匆而别,不幸仙逝。贫道适才所抚之琴曲,名曰:飞仙渡。乃为让良善之人可以飞升仙界,渡脱劫数,得证仙界。曲中寄托哀思。以敬这红尘世间芸芸众生。主旨在于抚慰人心,超度有缘之人。这孩子天性纯良,且具灵性,闻听琴音,竟然心音相通,悟出了这琴声里悲天悯人,感怀生灵悲苦之意。而他自己却不知为何流泪,这眼泪才更显纯净珍贵。”

阅读宇宙英雄传之明善篇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