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驾到

《赵德芳驾到》

第31章大军凯旋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开封城,朱雀门外,赵匡胤身着华服,门楼挂着红绸,门外百米红毯铺地,两边群臣站立,门内百姓夹道而站,等着大军回城。

“回来了”,大军刚拐过山坳,城门前的赵匡胤便看到了,大军胜利而归,其中还有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兴奋之意尽在脸上。

黑压压的大军踏着春风,春风吹着旌旗。

远处,其行如龙,蜿蜒移动。

近处,齐声似雷,惊天动地。

“末将潘美,率军回朝”,潘美率众将行在最前方,见如此景象,翻身下马,跪地送上军符印信。

两边百官纷纷俯身行礼,赵匡胤大笑接过虎符并扶起他,双手把着他的胳膊道:“仲询辛苦了”。说完眼睛一一扫过众将。

眼见一人不认识,但又似曾相识,想起潘美军报中提及招降北汉骁将刘继业一事,便不再多看。

赵匡胤引着潘美,身后跟着赵德芳等人,当先进入城门,城内百姓欢呼万岁,等到后面士兵入城时,眼见如此景象,有的士兵竟激动的流泪。

杨业眼见开封百姓脸色真诚的笑容,不禁想起北汉百姓的冷漠眼光,暗自叹了口气。

战阵厮杀事关生死,这些人能打胜仗,能活着回来,那些阵亡的将士,又何时享受这样的待遇呢?当兵入伍,保家卫国,如今眼见百姓夹道欢迎,忠君报国之心更加坚定。

赵匡胤带着百官直接回紫宸殿,满面红光。

见百官已站定,便道:“宣旨吧”

“裁撤枢密院、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宣旨的王继恩刚张嘴,堂下便有官员开始小声嘀咕,听到这已是满朝议论,根本无法再念旨意。

赵普见状,急忙站到最前,摆手道:“肃静肃静,官家在此,休得议论”。

身为宰相,他说话还是有用的,昨日赵匡胤已经和他商议过了,皇上明确表态赞同赵德芳之意整肃军武,他能有什么办法,何况火器营确实成功,依事先之约,他也得支持赵德芳。

王继恩见百官安静下来,接着念道:“新立五军都督府”,堂下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赵匡胤拍案而起,怒声道:“再有声响,拉出殿外”。

百官闻言迅速站回原位。

“新立五军都督府,分掌禁军五军,曹彬任中军都督,潘美任前军都督,党进任左军都督,郭进任右军都督,赵德芳任后军都督”。

郭进是任西山巡检,所以此刻没在朝堂,其余四人上前谢恩。

百官正要分辨,王继恩接道:“调整兵部,掌调兵之权,刘遇任兵部尚书,李继隆任兵部左侍郎,曹翰任兵部右侍郎”。

赵匡胤见旨意念完,率先张口道:“开平郡王所提三策,如今整肃军武势在必行,火炮营新建,威力你们也见过,征北汉又大显威风,你们还有异议吗?”

百官默言,一来忌惮赵匡胤霸道,二来赵德芳确实立了大功,于是皆闭口不言。

退了朝,曹彬和征北汉诸将被赵匡胤留下,带着他们去了集英殿享用宫宴。

集英殿,赵匡胤先坐下,随即赐座,见众人已坐,道:“征北汉之事,诸位都见识了火炮营的威力,如今整肃军武可有异议?”

刘遇和曹翰不知道这事,便不开口,其余人都看向曹彬,曹彬摇头道:“请开平郡王说罢,老夫虽为中军都督,主持整肃事宜,还是有郡王来定”。说着抬手做邀请状。

赵德芳见众人看向自己,低咳一声道:“德芳不敢,其实很简单,五军都督府掌兵而不调兵,兵部调兵而不掌兵,平时由五军都督府练兵,每逢出征由官家选将,兵部调兵”。

赵德芳说完看着赵匡胤腼腆的笑了。后者更是哈哈哈大笑。心道:德芳这手分权而制比我高明啊。

党进接道:“那五军便是禁军吗?为何分成五军?”

赵德芳也不知道为何后世的明朝叫五军都督府,张口答到:“前后左右中,五路齐全嘛”。

众人闻言大笑,赵匡胤道:“虽是五军位同,各不统属,仍以中军为主”,说着看向曹彬。

曹彬为人忠厚,又是赵匡胤手下大将,所以非常信任他。

刘遇开口道:“殿下,末将有一事不明,既然兵和将皆不归兵部,那兵部…”说到这便不再说下去。

赵德芳知道他意思便道:“但有战事,由谁向官家统筹献计?军需由谁管理?”看见刘遇频频点头,赵德芳便不再说下去。

赵匡胤见众人皆以释然,成功整合了士兵的统调,加上征北汉大胜,心情更好,吩咐王继恩上菜。

王继恩是去上菜了,同时也安排亲信去了晋王府。

赵光义先是被赵德芳气了几次,接着后者率火器营征北汉又气一次,听说大军凯旋,直接气病倒了,此时正在府上安歇养病,城门迎大军也没去。

赵光义收到消息,急忙起身穿衣服,下人惊道:“王爷快躺下安心养病”。

后者闻言怒道:“还养病,再养就等赵德芳来给我尽孝了”。急急忙忙穿上好衣服奔皇宫而去。

集英殿内一片祥和,赵德芳见赵匡胤心情大好便道:“父亲,德芳想举荐一人”。

说完便盯着看赵匡胤的脸色,后者闻言心中已有计较,便道:“可是为那刘继业?”

赵德芳诧异的看着他,一时不知如何开口,生怕赵匡胤不想重用杨业。

赵匡胤见状微笑道:“刘继业乃北汉骁将,你将他招降的过程我已知晓,若不是因为燕云十六州,恐怕不必能招降”。

赵德芳闻言,更害怕了,急忙道:“父亲,杨将军身为北汉将领,为北汉尽忠天经地义,并不像那范超、郭万超之流”。

赵匡胤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便道:“放心吧,既然他因为燕云十六州而投降,足见他忠于汉人,忠于百姓,会重用他的”。

赵德芳这才安心,可是方才发下的心随着不速之客到来,又提了起来。

“哎呀,诸位将军辛苦啦,本王最近身体不适,未能城门相迎,抱歉抱歉”,赵光义虽然带着笑,但不难看出脸色确实不好。

赵匡胤看看他,感觉自己的弟弟越来越骄横,城门相迎不去,追到这来…他怎么知道的?一抹杀意涌上心头。

想罢,也不好当场发作便开口道:“给晋王搬把椅子”。

众人见赵光义来,纷纷起身行礼问好,赵光义坐下后,直接说道:“皇兄,此次灭北汉,可谓兵不血刃,可得好好封赏诸位将军啊”。

赵匡胤闻言,略加思忖便道:“晋王之意,我是小气人吗?”

赵光义大惊,万万没想到皇兄会如此说话,只得尴尬的笑笑,不知该怎么回话。

赵匡胤心道:你都知道在这设宴,会不知道朝堂发生之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德芳的缘故,对这个弟弟的芥蒂愈加深厚。

众将见气氛尴尬,赵匡胤面色不悦,更不敢随便说话,场面一度陷入沉寂。

“叔父身体有何不适?请过太医诊治了吗?家中下人伺候可周全吗?要不德芳去叔父家中尽孝吧”。

赵德芳一口气说完,纵是这群驰骋沙场的将军,也绷不住要笑出口。

赵匡胤听完,看着弟弟脸不是脸,嘴不是嘴,便道:“德芳休得无礼,你叔父身体不适,你先掺他去休息”。

赵德芳正色称是,也不等赵光义答话,掺起赵光义就走,顺手掰了一下他的胳膊,急忙道:“哎呀叔父没事吧”。

赵光义就这么被“请”出了集英殿。可怜赵光义勉强支撑身体来捣乱,却惹得赵匡胤心生嫌隙,又被赵德芳暗中下手。

赵匡胤见捣乱的走了,不等赵德芳回来,便道:“今日新建五军都督府诸位可真正赞同啊?”

潘美先道:“恕末将直言,起初不赞同,见了殿下的火器营之后便赞同了”。

赵匡胤笑道:“只一个火器营便赞同了?仲询还是没彻底理解啊”

众将闻言皆不敢轻易作答,李继隆最是了解其中利弊,接道:“末将以为,火器营只是一个开始,其实官家早已认同殿下之策,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李继隆看看赵匡胤微笑看向自己,接道:“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分掌军权,看似和以前枢密院、三衙异曲同工,其实增加了将和兵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使得上阵之时更加得心应手”。

赵匡胤听完对诸将道:“各位,如何啊?”

曹彬接道:“李将军真知灼见,一语道破其中利弊,不愧为正元之子,只不过李将军忘了一点,都督府和兵部各司其职,全国将士尽归官家所命,日后禁军补充不成问题,各地厢军战力也会有所提升”。

李继隆恍然大悟,赞道:“将军才是真知灼见,末将浅薄了”。

赵匡胤心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用担心禁军统领效仿自己黄袍加身。

其实赵匡胤所想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是谁敢说?谁要当皇帝?对,相当皇帝的被赵德芳掺走了。

阅读赵德芳驾到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