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13章贺监忧国下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唐玄宗大喜,说:“几年前,朕第一次见到因进攻契丹失败而被押入长安受审的安禄山时,就感到他是一位坦诚质朴而又忠贞不二的边疆将领,世间难得,因而没有将他斩首,确乃明智之举。李爱卿,你以为如何啊?”之前,李林甫听到张利贞汇报了几句后,就已大胆断定,此人必然是接受了安禄山的重金贿赂,这才不顾廉耻地为安禄山美言,心里不禁一阵冷笑,想着:“这个安禄山自身并无多少能力,可讨好朝廷官员的本领却很高超啊!”嘴上却说:“陛下高瞻远瞩、多谋善断,臣自知不如。”唐玄宗点了点头,说:“嗯,安禄山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边疆将领,能够屡战屡胜,特别少有,只居于平卢兵马使之职,太过屈才。力士——”

高力士忙叉手向前,说:“老奴在!”唐玄宗说:“传朕口谕,命门下省颁布诏书,从今日起,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知左厢兵与使、度支营田水利和陆运副使,兼任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和顺化刺史。”高力士说:“老奴遵命,这就去传陛下口谕。”转身离去。唐玄宗又对张利贞说:“张爱卿此番视察幽州,功劳显著,朕很满意。你暂且先退下,等朕处理完重要事情后,自会赏赐。”张利贞控制住内心的喜悦,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叉手向前,说:“臣告退!”随即退下。

唐玄宗又对李林甫说:“李爱卿,朕这般重用安禄山,你觉得可否妥当啊?”李林甫恭敬地说:“陛下重用安禄山,乃是睿智之举,非常妥当,臣绝无任何异议。”唐玄宗说:“如今,朕的春秋已高,处理国家事务,经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也就格外重视那些忠诚能干之人,希望他们可以替朕分担一些事务。现在看来,安禄山是其中一个,李爱卿也是其中一个。”李林甫忙说:“臣能替陛下分担一些事务,乃是今生之幸、来世之福,永远倍感荣光。”唐玄宗略微感慨地说:“李爱卿遇事深思熟虑、少有疏忽,做事踏实果断、罕见拖沓,朕甚感放心啊,比如上个月终于全部完工的《唐六典》即是证明。”

李林甫说:“自从陛下将《唐六典》的编撰任务交给臣后,臣不敢丝毫懈怠,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日以继夜进行,对里面七千多条律法条文逐字逐句的审核,前后一共修改三千四百多条,直至陛下满意为止。”唐玄宗说:“开元十年,朕召起居舍人陆坚修《唐六典》,并亲自制定理、教、礼、政、刑、事六条为编写纲目,由当时的丽正书院总负责。在中书令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人的先后主持下,徐坚、韦述、刘郑兰、卢善经等十余人参与编撰。这些人同样劳苦功高,可均持续多年仍未完工,难说没有个人能力缺乏之因,而李爱卿就不同了。《唐六典》的编撰最终得以在李爱卿的主持下完工,实属必然结果,朕定要重重地赏赐李爱卿。”李林甫故作不安地说:“臣仅是尽了一个臣子的应尽之责,陛下便要重重地赏赐,臣受宠若惊啊!”

唐玄宗刚要说话,一名宦官走过来,叉手向前,说:“陛下,玉真公主和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贺知章前来求见。”唐玄宗一愣,说:“他们二人同来见朕,意欲何为?快传他们进来。”宦官答应一声,然后离去。少顷,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一起进来。看见唐玄宗,玉真公主一拱手,说:“玉真见过阿兄。”又对李林甫说:“玉真见过李相国。”贺知章叉手向前,说:“老臣见过陛下。”看见李林甫,心里有些不悦,只是简单点了点头。李林甫则对二人微笑回应。

唐玄宗笑着说:“玉真是修道之人,贺监是信道之人,今日同来见朕,不会是凑巧而为吧?”玉真公主说:“不瞒阿兄,方才是贺监先来找到玉真,强调这段时日,身体越发虚弱,以致有心无力,便委托玉真向阿兄转述一些事情。玉真鲜有干政,未敢应允,思量再三,不忍拒绝贺监,只得建议一同前来。”唐玄宗问:“贺监想要向朕说些什么事情?”进入勤政务本楼后,贺知章发现李林甫在唐玄宗旁边,意识到自己不能畅所欲言了,便说:“陛下,老臣近来身体越发虚弱,恐不能更好地效力大唐了,心里甚为不安。”唐玄宗感到贺知章欲言又止,定是心存顾虑,也不点破,说:“贺监年过八旬,已效力大唐数十年,早该颐性养寿,享受天伦之乐,何来不安?”玉真公主也看出贺知章无法吐露真情,说:“贺监在朝中任职超过五十年,是大唐有史以来最年长的一位元老,为了大唐的繁荣和黎民的福祉,始终殚精竭虑、少私寡欲。可是,近几年,贺监亲眼目睹朝中一些官员只知贪图荣华富贵、缺乏锐意进取,故而担忧大唐前景会受到不利影响。”

李林甫听出了这些话语的真正含义,心想:“这个贺知章进入了耄耋之年,不去好好养生修道,竟然还要干涉政事,看来也是一个倔强顽固之人。若是仅过六十岁,本相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你逐出长安。”嘴上却说:“贺监如此忧国忧民,实乃朝中所有文武百官的楷模,本相为大唐能有贺监这样的贤臣而感到喜悦啊!”听了李林甫口是心非的话,贺知章心生厌恶,并未理会,又对唐玄宗说:“陛下,老臣自知越发年迈体弱,无法继续协助陛下擢贤黜庸,心里很是惭愧。陛下早已清楚,老臣一生除了效力大唐外,唯一追求便是弘道扬德。老臣笃信道教四十余年,深知道教对大唐繁盛的重要性。道教祖经《道德经》多方论及治国之道,老臣不才,通过多年诵读,略微掌握其中一二,愿意在此分享内心体会,不知陛下可否……”

可能是刚才听了安禄山的好消息,唐玄宗情绪颇为高昂,又听到贺知章提及道教和《道德经》,精神愈加振奋,说:“贺监坚持不懈地多年诵读《道德经》,想来已有不少体会,愿意在此分享,朕深感欣慰。朕于五年前著下《御注道德真经疏》一书,里面必然存在诸多缺憾,今后若有新的感悟,定会再著一遍,认真弥补这些缺憾;此时聆听贺监分享内心体会,或将受到一些启发,所以贺监只管放心分享便是。”

贺知章略一思索,说:“对于《道德经》第十三章,老臣历来体会很深,就分享这一章吧。第十三章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一章的意思是说,得宠也惊,受辱也惊,是可贵的,这样的人可以面对大患,因为大患降临自己身上,也仅仅是受惊而已。所谓‘宠’,就是尊在高位;所谓‘辱’,就是卑在低位。得宠也小心翼翼,失宠也小心翼翼,这就是‘宠辱若惊’之意。‘我’所说的‘大患上身’,是因为‘我’有那个‘自身’的缘故;如果‘我’没有那个‘自身’,也就是说,如果‘我’将‘自身’置之度外,那‘大患上身’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伤及一个无身之身罢了。因此,一个愿意放弃自身而以天下为贵的人,则可将天下寄予他;一个愿意放弃自身而以天下为爱的人,便可将天下托付他。老臣之所以喜欢这一章,是因为这一章说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宠辱得失,如何看待自身和天下百姓的关系。老臣一生心系大唐,情愿身无长物,也要永葆大唐繁荣兴盛。只可惜啊,当今朝中,能像老臣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唐玄宗频频颔首,说:“贺监对《道德经》的体会确实超出常人,说明只要时时诵读《道德经》,定会受益匪浅。”玉真公主说:“贺监每次一来玉华观,都要和玉真交流对《道德经》的体会,并跟大唐前景联系起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臣,仍是这么关注《道德经》和大唐前景,不能不让玉真由衷地佩服啊!”李林甫假装恭维地说:“贺监从《道德经》的诵读中体会出了深邃道理,仅这一点,本相就自叹不如。”贺知章说:“陛下,老臣分享《道德经》第十三章,目的就是恳请陛下能够擢升那些愿意放弃自身而以天下为贵、以天下为爱的人,罢黜那些只顾自身荣华富贵、不管天下百姓疾苦的奸佞之徒。只有这样,大唐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唐玄宗沉思片刻,说:“朝中之事,纷繁复杂,是非恩怨,善恶忠奸,难以简单说清;贺监之意,朕自领会。关于擢贤黜庸之事,朕一直都在进行,从来没有停止,还请贺监勿用担忧。”

发觉唐玄宗在敷衍自己,贺知章颇为不悦,继续说道:“陛下,请容老臣斗胆谏言,现今朝中,贤良忠诚之人太少,狡诈奸佞之徒过多,老臣担心……”唐玄宗顿时沉下脸来,冷冷地说:“贺监此言,莫非是在指责朕不辨善恶忠奸吗?”看见唐玄宗不高兴了,李林甫也讥讽地说:“贺监平日修道诵经并不专一,否则何以知晓朝中谁是善恶、谁是忠奸呢?”玉真公主忙说:“阿兄或许误解了贺监的本意。贺监的本意是,若是贤良忠诚之人少了,大唐终究不再繁盛;若是狡诈奸佞之徒多了,大唐定会遭来灾难。贺监年过八旬,表达意图稍有欠佳,还请阿兄勿要责怪。”唐玄宗抬头瞄了一眼贺知章,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作声。贺知章知道唐玄宗生气了,不敢再言;其他几人也都沉默不语。

场面安静下来。过了一阵,唐玄宗说:“贺监之前对《道德经》体会的分享,倒是提醒了朕。记得玉真曾经说过,道教上清派第十三代宗师虚谷真人对《道德经》的研究和践行,已经坚持三十多年,著有十二卷有关《道德经》的书,整个大唐境内,除了仙逝的司马真人外,再无一人能够与其比肩。这几年,朕耐心等待着虚谷真人的到来,以便当面向其请教治国之道,尤其是《道德经》里论及的治国之道,可惜始终未能如愿。朕不想再这样空等下去了,必须主动派遣重臣,专程邀请虚谷真人来到长安,为朕解惑辨疑。玉真,你可知虚谷真人现在何处?”

玉真公主说:“一个月前,玉真收到虚谷真人的一封书信,说他今年只在家乡清为的天和山修道和弘道,明年才去大唐各地云游。唉,也不知要等到何时,玉真才能让虚谷真人当面指点那部晦涩难懂的《黄帝阴符经》啊?”唐玄宗大喜,说:“虚谷真人在清为的天和山修道和弘道?朕终于清楚了虚谷真人当前所在之处,这就派人将他请到长安,一刻也不想再耽搁了。力士——”没有回应。唐玄宗不满地喝道:“力士何在?”旁边一个宦官忙叉手向前,说:“陛下,高力士已外出传陛下口谕了,尚未归来。”唐玄宗醒悟过来,对宦官说:“你赶快去将黄门侍郎陈希烈唤来。”宦官答应一声,随即行动。

未过多久,陈希烈走进来,叉手向前,恭敬地说:“陛下急唤臣前来,不知有何重要指示?”唐玄宗说:“陈爱卿,此刻你暂且放下手中一切事务,带领上百扈从,紧急前往清为的天和山,谦卑恭顺地将虚谷真人请到长安。见到虚谷真人,你说自从上次前来长安告知司马真人仙逝的消息后,朕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甚是想念,希望当面向他请教治国之理。记住,你们一行所有的人,无论是谁,倘若言行稍有不慎,惹怒虚谷真人,使他拒绝前来长安,朕获知后,定将予以严惩。”陈希烈惊出一身冷汗,说:“恳请陛下放心,臣坚决完成任务。”然后离去。

玉真激动地说:“阿兄这次请来虚谷真人,玉真终于可以向他好好请教《黄帝阴符经》了。”贺知章说:“老臣今生所剩时日不多,能够再次亲眼目睹虚谷真人风采,已无任何遗憾。”李林甫说:“不瞒陛下,臣小女李腾空自幼喜爱道教,非常仰慕高道大德,若能见到名扬天下的道教上清派第十三代宗师虚谷真人,可谓福莫大焉。虚谷真人来到长安后,臣希望能让小女李腾空当面拜见,可否妥当?”唐玄宗微微一笑,说:“虚谷真人能来长安,既是朕之福,更是百姓之福。虚谷真人来到长安后,朕将隆重接待,虚心请教治国之道。至于空闲时,虚谷真人愿意面见何人,但凭本人安排即可,朕并不会干涉。”李林甫大喜,说:“陛下这般体谅臣,臣感激不尽。”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