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15章讲经升职下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玉真公主笑着说:“阿兄没有去过天和山,难以理解虚谷真人此刻心情。玉真几年前曾去过一次,也是在寒冷的冬季。当时,朝霞初升,玉真本想在碧云宫玄武殿内和虚谷真人聊天,以为山顶积雪深达一尺有余,走兽隐踪,飞鸟潜迹,肯定不会有人前来拜见虚谷真人。虚谷真人却信心十足地说,勿用担忧,不到半个时辰,定会有人前来拜见。玉真听了,有些半信半疑。果然,不到半个时辰,碧云宫外便有三十多人冒着大雪走了过来。那些道士将他们请入宫里。这些人开口就问虚谷真人在否?听道士说虚谷真人就在玄武殿时,非常兴奋,既顾不得消除一路攀登的劳累疲乏,也顾不得拍掉浑身的厚厚雪花,齐齐地就往玄武殿内冲去;玉真在玄武殿内看见后,甚为惊诧。虚谷真人面露笑容,耐心地解答了他们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这些人特别感动,临走前,分别给玄武神像和虚谷真人磕了头。看着这些情景,玉真颇觉暖意融融。接着,又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男女老幼皆有,也是慕名前来拜见虚谷真人。虚谷真人并无一丝厌倦,同样热情接待,分别释疑解惑,使所有来人全都满意而归。”

唐玄宗不住地点头,说:“对于虚谷真人,大唐广阔疆域内,不光是我仰慕,就连普通百姓也是万分崇拜。原本我和玉真陪同虚谷真人漫步兴庆湖,就是希望虚谷真人通过亲眼目睹外面天寒地冻、人稀马少、积雪不融、厚冰难裂的状况,能够打消离开京师、返回天和山的念头;听了玉真这么一说,让我颇有以己度人之感,甚觉愧疚啊!”虚谷真人忙说:“陛下切勿自责。非是贫道不愿听从陛下安排,而是贫道乃清为人,实在不忍心当地百姓在冬季顶风冒雪、攀上天和山擎天峰来到碧云宫后,由于无缘一睹贫道,以致极度失望而归。贫道此生以弘道为最大追求,深深懂得‘道在君,更在民,君民共道,天下兴旺’之理,因此宁愿自己路上饱受寒冷和颠簸的折磨,也要坚持返回天和山,以满足众多百姓消灾祈福之愿望。”玉真公主说:“虚谷真人一番苦心,还望阿兄谅解才是。”唐玄宗说:“若从一地而言,虚谷真人是清为人,尚能这般体贴清为百姓;若从一国而言,虚谷真人是大唐人,必定更加关爱大唐百姓。如今,大唐四海承平、万邦来朝,虚谷真人盛名早已传遍天下,我有虚谷纳万物,何愁四夷不宾服。虚谷真人诚心返回清为天和山,为当地百姓消灾祈福;对于此番举动,我又有何理由再予以阻拦呢?明日一早,我将亲率文武百官,欢送虚谷真人离开京师。”

虚谷真人忙说:“贫道仅是一名道士而已,怎敢劳驾陛下亲率文武百官欢送?贫道明日收拾妥当,自己出发即可。”唐玄宗说:“虚谷真人乃是大唐罕见之才,一生弘道扬德、济贫助弱,平时少有闲暇来到京师,此次好不容易来到后,也仅停留短短两个月。即将离开京师之际,我若不亲率文武百官欢送,是对虚谷真人之大不敬啊,还望虚谷真人勿要推辞。”虚谷真人无奈地说:“既然如此,贫道但凭陛下安排便是。”玉真公主不无伤感地说:“虚谷真人一旦离开,京师恐再无人可以给玉真讲解《道德经》和《黄帝阴符经》了。玉真心里再是难过,估计也无法继续探究其中的玄奥了。”虚谷真人笑着说:“玉真公主勿用担心,对于《黄帝阴符经》,贫道以后可在书信里适当指点;至于继续探究《道德经》,就更简单了;两个月前的《道德经》讲论活动,玉真公主全程参加,亲眼看到谢佑聪的精彩讲论。京师官员中能出现如此精通《道德经》之人,贫道甚感欣慰。谢佑聪作为朝中官员,既有丰富的仕途经历,又有渊博的道教知识,特别是将《道德经》里的治国和处世之法,均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这是贫道所无法企及的。贫道离开京师,谢佑聪便是唯一能代替贫道讲解《道德经》的人;玉真公主若是愿意,空闲时,不妨向其请教。前段时日,贫道也叮嘱谢佑聪,以后需经常前往宗圣宫玉华观,和玉真公主认真切磋包括《道德经》在内的道教法理;谢佑聪爽快地答应了,还说自己对玉真公主仰慕已久,早有登门拜访之意。”唐玄宗点了点头,说:“虚谷真人言之有理,我也正有此意。《道德经》讲论结束后,我破例将谢佑聪从原先正五品上的左谏议大夫,擢升为正三品的户部尚书,一方面是重用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便于今后和他交流对《道德经》的体悟;玉真也应这样才是。”玉真公主说:“阿兄已有此意,玉真必然效仿,以后定要多向谢佑聪请教。”

三人继续朝前走去。唐玄宗望着空中徐徐飘落的雪花,说:“虚谷真人来自清为,说明清为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我对清为非常欣赏,对清为人也将特别眷顾,只是除了虚谷真人及随行道士外,我不知道京师是否还有清为人。虚谷真人若是知晓,不妨直言相告,我定会给予厚待。”虚谷真人想了想,犹豫地说:“若说京师的清为人,贫道知晓一个;此人目前也在朝中任职,只是……”唐玄宗颇为诧异,说:“朝中有清为人任职?虚谷真人只管说出此人姓名便是,何必遮遮掩掩?”虚谷真人说:“此人姓曾,名和培,开元十三年考中进士后,先在扬州任职十年,后又调至京师任左拾遗,目前任刑部都官司员外郎。”

听到“曾和培”三个字,唐玄宗仔细回想着,说:“这个名字,我听得甚觉耳熟啊,以前似乎有人专门向我提及过此人,是谁提及的呢?嗯,容我想一想。”虚谷真人也不打扰,静静等待;玉真公主也不出声。过了一阵,唐玄宗说:“哦,我想起来了,大概是在六、七年前,监察御史结束巡察各地,返回京师,专门向我奏报了扬州府录事参军曾和培,克己奉公,振穷恤寡,深得扬州百姓爱戴,并大胆检举扬州下辖海陵县县令安朝溪欺压盘剥百姓之事。听罢,我便派御史中丞前往扬州,罢免安朝溪的海陵县县令之职,接着又将此人逮捕入狱。经过审查,情况属实;不久,此人就被流放岭南了。当时,我想将曾和培调入京师任职,可吏部侍郎说暂无空缺,未能如愿。一年后,有一个左拾遗调任他职,吏部才将曾和培调入京师,担任左拾遗。今年吏部铨选结束,曾和培升任刑部都官司员外郎。”虚谷真人说:“陛下所言,丝毫不差。”玉真公主不解地问:“虚谷真人是清为人,也是大唐罕见高道,时时弘道扬德,而两个月前的《道德经》讲论活动,同是清为人的曾和培却为何没有参加呢?”

虚谷真人说:“个中原因,贫道也不很清楚。贫道每到一处,总是关注那些普通百姓,当地是否有同乡人、是否有仰慕者,并不在意。不瞒陛下,贫道来到京师两个月了,连曾和培一面也未单独见过。”唐玄宗更加惊奇,说:“虚谷真人来到京师两个月了,连曾和培一面也未单独见过?是何缘由?”玉真公主也觉迷惑,说:“同是清为人,又同在京师,两个月内,虚谷真人和曾和培却连一面也未单独见过,实在令人费解。须知,曾和培的座主谢佑聪和另一个门生崔显政,隔日便来拜见虚谷真人,次数之频繁,京师并无一人可以超过。”

唐玄宗恍然大悟,说:“难怪《道德经》讲论活动,谢佑聪和崔显政均能发挥出色,虚谷真人确乃功不可没啊!讲论结束,谢佑聪升任户部尚书,崔显政升任礼部祠部司员外郎,曾和培没有参加,也就未能得到升迁,虚谷真人可知其中详情?”虚谷真人说:“若说其中详情,有些话长,必须提及曾和培所在曾家的一些情况。曾家是殷实人家,名扬清为,妇孺皆知;曾家最年长者,除了曾和培之父曾德寿外,就属曾和培之母宋梦瑶。宋梦瑶笃信道教,心地善良,跟贫道的关系也很密切。有关曾和培的情况,都是宋梦瑶亲自告知贫道的。曾家一直热衷功名,渴望建立功业,曾和培祖父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曾和培父亲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屡屡落榜。后来,曾和培父亲曾德寿养儿育女,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共有两儿一女,次子即曾和培。曾和培自幼喜爱诗文、才华出众,曾德寿将曾家多年心愿寄托在曾和培身上,期望曾和培能够蟾宫折桂,一则为朝庭尽忠,二则为光耀祖先。年少的曾和培果然不负所望,未及而立之年,便已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尽展才华。”

玉真公主似乎听明白了,说:“虚谷真人这番话语,是不是在说曾家看见曾和培考中进士,就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在仕途中谋求功名富贵,不可因为其他之事影响自身前途?真是那样的话,曾和培定然不能违背,步入仕途,潜心笃志,黾勉上进,力争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故而也就很少对包括道教在内的其他事情感兴趣。”唐玄宗思索片刻,说:“玉真所言甚是。曾和培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力争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确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不过,道教已是大唐国教,作为大唐子民怎能视若无睹?何况又是仕途之人。曾和培若真的漠视道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虚谷真人说:“曾和培是否漠视道教,贫道不敢妄下结论。贫道以为,陛下勿用担忧此事。贫道原先常听宋梦瑶说,曾和培成熟稳重、多谋善断,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先冷静思考,后再谨慎行动,从不草率莽撞。另外,曾和培一向内敛含蓄,反感张扬炫耀,尤其不愿在大庭广众表现自己,即便精通某种经典,也有可能不为外人所知。”

唐玄宗点了点头,说:“听了这般解释,我也不难理解曾和培为何没有参加《道德经》讲论活动了。”玉真公主说:“虚谷真人道行高深,又跟曾和培母亲的关系很密切,再结合曾和培性格特点,我们或许就能明白,曾和培为什么对来到京师的虚谷真人始终没有单独见面了。”虚谷真人说:“贫道以为,曾和培是一个颇具才华之人,在仕途中潜心笃志、黾勉上进,已属难得;毕竟大唐繁荣兴盛,离不开这些人的鼎立支撑。试想,倘若人人缺乏真才实学,只知阿谀取容,追求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安危,才是大唐真正的隐患啊!”唐玄宗说:“如此说来,曾和培没有参加《道德经》讲论活动,反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对这种忠诚而有才华之人,我一定不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玉真公主说:“是啊,那些怀有鸿鹄之志的人,平时言行举止大都显得与众不同。玉真在此断言,曾和培如果受到重用,前途难以限量,那样的话,也可裨益大唐。”

虚谷真人说:“人尽其才,乃一国之根本。曾和培仕途顺畅,从多方面考虑,均是有利无弊。”唐玄宗大喜,说:“曾和培颇具才华,又有上进之心,还是清为人,我很满意。之前说过,我对清为非常欣赏,对清为人也将特别眷顾;我会把曾和培之事告诉李林甫,让他以后格外留意,一旦曾和培做出成绩来,立即擢升。”虚谷真人说:“陛下英明,此举既是曾和培之福,也是大唐百姓之福。”玉真公主说:“阿兄决定深得人心,玉真甚觉欣喜。”

第二日,唐玄宗亲率文武百官隆重欢送虚谷真人。临别之际,唐玄宗反复叮咛,以后若有空闲,不忘来到京师,继续给君臣指点《道德经》并传授道法。虚谷真人微笑答应,随后上了马车,缓缓离去。

不久,唐玄宗又带上王子皇孙和内外命妇等人,兴师动众地前往骊山,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娇媚可人的杨玉环也在其中。每次一想到这个名不副实的“太真”女道士杨玉环,玉真公主便不由得浑身难受。在唐玄宗即将前往骊山时,玉真公主直言相告,阿兄既然真心喜欢杨玉环,又何必一直让她当女道士呢?不如等返回兴庆宫后,直接让她住在宫里,这样二人行事更为方便。唐玄宗犹豫一阵,答应下来。于是,杨玉环不再是一名女道士,而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子。出于各种考虑,唐玄宗暂时没有给杨玉环任何名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