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的我激活了种植系统

《穿书的我激活了种植系统》

第 44 章 黄豆酱传开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那汉子一来就点了吃食:面,饼。

没多会上了饭食,汉子细细品着。那细嚼慢咽的模样看的桃子和江德梁一阵恶寒。

用完面,碗底的酱汁也没放过,一点点蘸着品尝。

看到这儿,江德梁大约猜出身份了:同行。

只是这镇子上的面孔,江德梁早就认识的七七八八。像这样的彪形大汉,江德梁可以确定不是镇上的。

那汉子吃完,也没多留。

江德梁也没放在心上,横竖吃不出来黄豆酱的方子。于是同大嫂和媳妇交代几句便出门办正事了。

江橙在家一心一意的收绿豆,收土豆。

虽然种的少,产量是真高。

绿豆剥掉豆荚,得了一坛子左右。土豆就比较多了,装了满满两箩筐。

物以稀为贵,江橙现在还舍不得把土豆当菜炒。只告诉家里,可蒸可煮可烤,跟红薯一样能填肚子。

家里人一听更开心了。白面舍不得吃,杂面又不好吃,能有些新鲜东西穿插当然是顶好的。

秋日渐深,听江王氏说何遇最近去镇上也去的少了。大人们顺势在饭桌上感叹了一会儿猎户的辛苦。

江橙撇撇嘴:人家挣得可不少。他一个人,又没负担,春夏赚的足够过冬了。

“二叔,宅子看的怎么样了?”

“这才几天,哪儿都看那么快。对了,大哥,该种麦了吧。”江德梁想起来大事。

“嗯,地还没收拾好。”江德柱点点头。

今年家里准备少种点麦子,给江橙留点地“折腾”。

不留不行啊,橙子说的对,光种麦子太伤地,换着种。当然不是因为那劳什子玉米了!

“大哥你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不行我留家帮忙,铺子里现在也不用我整日坐着。”江德梁表达自己的心意。

“没事儿,忙不过来请几个弟兄们帮忙。”江德柱颇为豪气,“咱家管饭或给钱。”

啧啧啧,江橙内心吐槽老父亲这么快就开始往地主阶级靠拢了。

“大伙肯定不要钱,管饭就行了。”江德柱补充道。

江橙:我怀疑是爹你想改善伙食。

江德梁连连点头:“行,那天我们也早点回来帮忙。”

听到这儿,江橙灵机一动,不如那天煮点土豆,炒盘花生。一来招待帮忙的族人,二来为推广这两样食物作铺垫。

就是有点心疼,这两样家里真不多。

盼望着春天早一点来,明年就能种出来很多很多了。

又到了种麦的时节,从激活系统到现在,差不多快一年。家里发生的变化很大,首先就是自己有底气,迈开了让家里做小买卖的步子。其次两个哥哥都进学了。最后,家里总算有余钱,做啥子都有底气了。

今年的播种,江橙根本插不上手,一点积分都没赚到。

忙完这些,就该刨地里最后一样作物——红薯了。

就是这个红薯,大部分长的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就后来插的那几株块大喜人。

想一想就明白了,那点是系统出品。

“系系,我记得红薯有好多品种。咱这红薯有分类没?”江橙问。

“以前没有,现在升级了就有了。”

“那明年选点好吃量大的品种。”江橙一听,喜滋滋的说。

“恕我直言,说明仅供参考,一切以种出来的实物为准。”系统及时泼冷水。

“什么意思?”江橙不高兴的问。

“土质,环境,温度,湿度。就是橘生淮北的意思。”系统不紧不慢的说。

行吧,又天真了。

不过,今年红薯收成不错。江家食肆里当然要添新花样了。自家吃食啥水平自己心里有数,美味算不上,就是卖个新鲜劲。

现在铺子里正在卖的也就是煎饼和面,别家也卖的。虽然自家做的有酱的原因比别家味道新鲜点,但和人家酒楼里的正经厨子做的差远了。日常收益勉勉强强。

前世烤红薯的炉子啥样,江橙记得,但是以她的悟性让人打出来是不可能的。再说也没必要,熬汤做饭的时候,埋到灶膛里。

提前把消息告知常来的食客,统计好数量。红薯一挖出土,挑些个头差不多的,江德梁就用车子推进镇上。

秋冬季节,烤出来的红薯甜香味随着风早就把众人的馋虫勾出来。

在小胖客官的带头下,烤红薯的生意当然极好。

但是面和饼的生意明显下降了,江德梁倒是有心打听,一打听不得了。

柳家村里,柳宗明看着来访的大舅哥和小舅子也不意外,哄着媳妇儿江芬去厨房烧开水泡茶。然后才同两个要说法的人诉苦。

“大哥,小弟。是俩月前的事,我也没法,来的是县里的有钱人,要买方子我没卖。”

江德梁直接送上怀疑的眼神。胳膊还能扭过大腿?

“咳,我扯了上次去咱家的那个大老爷作虎皮。”柳宗明不太自然的说。

听的江德梁内心直呼不愧是你,扯旗的时候是咱家了。还有那大老爷跟咱家有个屁的关系,你也是真敢拉!

“后来他们就要买货,我琢磨着他们是县城里的馆子,也抢不了咱家生意不是,再者价也给的高,我就,就答应了。”

“谁说没抢咱家生意,你去镇上瞧瞧,现在各家各铺都用豆酱了。以前你还说一个月只能做几坛子,现在就镇上的可不止几坛子。”江德柱的不乐意明明白白的挂在脸上。这生意说到底还是橙子找出来的古方,这妹妹妹夫真当自家的了。

“大哥。”许是听到屋里争执的声音,江芬忙过来给夫君说好话,“先前收的豆子太多,放着也是养老鼠,我们就慢慢做成酱了。”

“爷们儿说话,你去忙去。”江德柱没好气的把妹妹往外赶。妹妹在,有些话就不好问的直白了。

“不是酱的事儿,是酱怎么卖的遍地都是?”江德梁不紧不慢的提醒姐夫柳宗明。

柳宗明见状只好把关键的东西说出来:“县里的大师傅要的量多,我们做不及,就请了我自家兄弟姐妹帮忙。镇上的,嗯……嗯……约摸就是他们卖出去的。”

小镇上就是这样,人牵人,都是亲戚。一个亲戚知道了,几乎所有人都快知道了,没办法的事。

最后柳宗明把近期所售豆酱的收益拿了一部分出来:“都是自家亲戚,已经这样了。以后收益咱们两家对半分。”幸亏以前认真听了小橙子的胡说八道,这折中法子不就有了。

“哪能这样?”江德柱黑着脸把妹夫的手往回推。

柳宗明自然不肯,如此推了几次。

江德梁开口了:“橙子也就出个方子,出力卖货都是你们出。她一个娃娃,你给她这么多分红像什么。给她一成就行了,小孩子,没得惯坏了。”说着顺便悄悄用胳膊肘碰了下自己憨大哥。

江德柱心领神会,闭嘴了。

倒是江芬等兄弟们走了有些尴尬,被柳宗明轻声细语的哄了:“别多想,这钱是我自个要给的。这会儿明算账,以后大哥有啥好事才不会忘了咱们。就是这酱,也不知道是谁给卖出去的。算了,也不想了,反正到明面上了,等再攒点钱咱们也去镇上开间铺子。”

得了这些意外的银子,晚上江橙一家开了一个临时的家庭小会议。

会议最初主要解决一大问题:“钱现在足了,是买先前大伙都看中的但有些买不起的大宅子,还是买前天同中人谈好的那处离学堂近的小宅子。”

结果讨论着讨论着,二婶提了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现在别家都知道咱家秘方了,以后生意只怕要不好,咱家这铺子还开不开。”开了人闲着怪心疼钱的。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色变。以后要是不做生意了,一家人都回村里种地,买个大宅子空着确实挺浪费,再出手还不一定能保本。

于是针对是否关铺子这一新问题众人七嘴八舌的提出各自的意见。对,在江橙的提议下,现在的家庭会议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听着烦的可以自行离场,比如小杏子。

老母亲:“看看生意咋样再说。”

二叔:“大嫂说的对。”

桃子:“俺也一样。”

二婶:巴不得一直开下去,谁想回地里刨土。

“我觉得不必关。”江橙发表看法:“咱家本来就没有学厨的,做的东西比不上酒楼酒馆很正常。但咱们镇上有几家铺子摊贩里的掌厨正经学厨的,大部分味道半斤八两。咱们铺子就是卖个新鲜,多上点新花样。

再说卖粮食赚钱还是卖吃食赚钱?”

最后一个问题可是江橙前世九年义务教育时候学过的一个社会经济学问题。原材料和加工品哪个更贵还用说?

除了江德柱,家里其余几个爷们听了江橙的最后一问皆陷入深思中。

江远山,江远水:这不就是书上说的农与商吗?

江德梁:怪不得种地的没有做生意的有钱。原来钱是从这儿赚出来的。

“铺子的事先不说,等卖不来一个子再说。现在先说宅子的事。”江老太太及时拉回大家的注意力。

阅读穿书的我激活了种植系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