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1章楚武王第25节令尹斗伯比5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斗伯比于公元前690年卸任,原因应该可以想象。比如,也许是斗缗的反叛拉了斗伯比的后腿,因为毕竟是他的弟弟。又或者令尹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斗伯比当时至少是五十岁的人了,在当时也算是高龄了。

又或者他是要培养年轻人,又或者他深知令尹与莫敖之间存在着的那种不可言传的矛盾。好吧,反正史料没记载,斗伯比的令尹被他的弟弟斗祁接任了。

斗祁是楚国第二任令尹,他也是一直协助楚武王,立下赫赫战功。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随征途中病死,他密不发丧,仍按原计划率楚军东进。

逼进随都后建造营垒,摆出一副拉开架势大干一场的假象,随侯吓慌了,马上派出使者求和,与楚国订立盟约。待楚回师渡过汉水,才正式发讣告,也是楚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这位令尹,为中国开创了一个“秘不发丧”的先例,通过秘不发丧,有计划有秩序地撤退。480年以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中病逝,丞相李斯为了预防群公子内乱而秘不发丧。

公元234年,一代天骄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长史杨仪遵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将蜀军安全撤回。可惜,杨仪同志自此认为功高而不思进取,经常牢骚怨言,结果作茧自缚,自杀而终。

斗伯比还有一位哥哥叫斗缗,这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比起斗祁来,斗缗还拥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第一:史上第一位县官。这个我们在讲楚武王时已经讲过了,楚武王平灭了权国后,不再实施分封,而是在权地设置了一个县,委派了攻权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斗缗为县尹。结果这位斗县官不讲政治,居然起兵造反了。

我们大致讲讲这位斗县官。

斗缗,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芈姓,斗邑人,位于今湖北郧西。斗缗是熊通的叔叔,也是斗伯比的哥哥。被熊武王任命为权地的县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官”,这本来是很露脸的事情,因为当时的中央政权体系县是直接归楚王管的,算是一方大员。

但斗缗觉得,自己是楚国原国君的儿子,又是楚国第一任令尹斗伯比的哥哥,只做个“县官”有些屈才;或者当他到了权县后,发现自己的权力非常大,俨然就是一方诸侯,既然是诸侯,那便应该是与楚国平起平坐的,楚国可以称王,那权县也可以不叫县,捞个王当当应该也是可以的。

于是就不甘心听命楚武王的摆布,便发动权国遗民叛乱,想着过一过当王的瘾。但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斗缗哪里是强大的楚武王的对手?楚武王亲自派兵镇压,斗缗便死跷了。楚武王为防止权国遗民继续作乱,将他们迁往楚国的后方,位于今湖北沙洋县,继续在那里设县治理。

史上第一个“县官”斗缗就这样告别了历史舞台,但他的子孙却以他为荣,将斗缗担任县官的权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这全是今天权姓的由来。

斗伯比同还有几位兄弟,如斗丹,这是楚国一员猛将,史料记载他于公元前704年,率楚军大破随国军队,俘获随侯之子,为楚国日后灭随国奠定了基础。

斗廉,楚军将领,于公元前701年率精锐之师夜袭郧国军队,大胜而归。斗祁则是继任了斗伯比的令尹之位,成为楚国历史上第二位令尹。

所以说,斗伯比这五兄弟,相当于当时楚国的五头猛虎,在军界、政界都显赫一时。到楚成王时,令尹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斗谷於菟(斗子文)任令尹,其弟斗子良任司马。斗谷於菟佐楚成王东征北战,争霸立业,功勋卓著。其后,斗子玉任令尹,斗子西任司马。斗子玉死后,斗子上继任令尹。在后来的百余年中,斗氏出任令尹的非常多。

我们可以统计一下,斗氏名人大约有这些:第一任令尹斗伯比,前706年以前-前699年之后任令尹,第二任令尹斗祁前690年前后任令尹,第五任令尹斗豰於菟(前664年-前637年),第六任令尹斗子玉(即成得臣)(前637年-前632年)任令尹,第八任令尹斗勃(前629年-前627年),第九任令尹斗孙伯(即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前627年-前615年,第十任令尹斗子孔(即成大心之弟成嘉(前615年-前612年)(?-前613年),第十一任令尹斗般(前612年-前611年),第十二任令尹斗椒(前611年-前605年)。这个家族太可怕了,如果不是斗椒搞叛乱被镇压,估计楚国是牢牢被斗氏家族掌握的。

斗伯比大约于公元前665年病逝(周惠王十一年),但有一部《周朝野史》却杜撰了一出“管仲气死斗伯比”的故事。作者也真是脑洞极大,令人不得不佩服,那便依这个故事讲一讲吧。

话说楚国的强势崛起,侵犯了当时的春秋中原霸主齐桓公的利益。于是,齐桓公率兵讨伐楚国。楚王认为,对付齐国不可轻视,必须要有一位老成的大将担任元帅,于是由斗伯比任大都督。

斗伯比领命,次日升帐,哨马报曰:“齐侯果连列国精兵,共有三十余万,漫山塞野,浩浩荡荡,今已屯于召陵。”斗伯比传令,次日出阵,且勿交兵,待老夫说他一遍,齐兵如果不退,然后再交兵。

第二天,一棒锣响,两军对阵,伯比远远指着齐兵问道:“谁是管相国?请出阵前,老夫有请教。”

管仲听说斗伯比亲自出马,便出列应道:“夷吾在此,老将军有何话说?”

斗伯比道:“我听说,仁义的人不会失去其气节,智慧的人不会令自己耻辱。但您本是公子姜纠之臣,姜小白杀了哥哥,您却不能守忠义而随公子纠而死,反而成为姜小白的重臣,如此贪图宝贵名利,不知道这是很可耻的事吗?”

管仲哈哈一笑道:“您只知追随故主而死才算仁智,难道不知道真正的仁智是施德政,救万民,立功业,传万世吗?”

斗伯比冷笑道:“您这叫诡辩了吧,那老夫倒要请教请教,您所谓的施德政救万民,立功业传万世又是什么呢?”

管仲不慌不忙道:“想当年,周王室东迁洛邑,朝纲混乱,奸臣辈出,夷狄横行,天下苍生,陷于水火。但我知道齐侯是一位宽仁大度之君,所以宁可舍小节而从大义,辅佐他施德政以救万民,这怎么叫辱身丧节呢?”

斗伯比反驳道:“天下虽乱,但那是周王室的事,天下诸侯姬姓宗亲多了去了,都不愿出来担当,你齐国算什么东西,一个外姓之国,就敢狐假虎威,奉天子以令诸侯,却四处征伐诸侯,这说到底就是假仁假义借机吞并诸侯,跟您的说的立功救民根本没半毛钱关系!”

管仲朗声道:“正是因为周王室衰微,姬姓诸侯弱小,所以我们齐国才奉王命联合诸侯,南伐山戎,北存邢卫,此乃仁勇堂堂,扶倾济危,怎么说是假仁假义借机吞并诸侯呢?

反倒是你们楚国,本就区区一子爵,却僭越称王,强势吞并汉东各国。想当年,你作为周王朝下面一个诸侯国的大臣,不去想着帮助自己的国家如何报效朝廷,反而教唆自己的主公僭越称王,还不断侵犯中原。

更何况,本来邓侯就是你们楚国外公家,你们却灭了他的邓国,息妫本是息侯之妻,你们却把她抢来当夫人。说到底,还真不是楚子不讲仁义道德,这其实全部是你这个老贼奸计所谋,不讲廉耻,真是死且有余。

现在还居然敢厚着脸皮在阵前与本相国舌战,你这种人,本就应该被砍头示众,我大齐率中原诸侯一鼓作气,攻伐你楚国。但念及你老都老了,杀了你也没什么意思,还不速速退下,否则真要将自己交待在这里喽。”

斗伯比本来想羞辱一下管仲,却又被管仲大骂一场。心气上攻,口吐鲜血,倒翻车后。管仲以剑令左右前进!齐将宾胥无赶上,斩斗伯比于阵前。

这个当然是杜撰的。因为当时的楚成王年尚幼哩,而且,当时楚军一般由莫敖领军,莫敖缺位,则由令尹掌握军队大权,而斗伯比当时已卸任令尹,仅是一名大夫了。

不过,既然是故事,且是野史,那讲讲听听都无妨。只是,这一段故事,后来被罗贯中先生拿来主义了,在《三国演义》里又杜撰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其实,王朗哪里是诸葛亮同志骂死的,人家可是一代贤人哩。好在,远在八百多年前,已经有一位叫斗伯比的贤人被家给诽谤过了,王朗先生你也就别郁闷了吧。

关于斗伯比的故事,在楚文王时代还有许多精彩表现,我们就等着楚文王登场吧。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