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5章楚庄王第10节晋楚争雄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但楚庄王没想到的是,由于北林对峙着的双方主帅都不想开打,所以,直到屈荡的部队完成了讨伐陈国的任务再赶到郑国北林时,双方还没有开战。

一直没有开战,也没人敢退兵。退兵意味着失败,失败意味着责任承担,这一点对赵盾对蒍贾来讲都一样的。

但却有人被俘虏了,说起来是一件超级搞笑的事。双方虽然没有互下战书约定开战,但每天的日常军事事务还都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的,比如警戒、巡逻、刺探军情等。

这一天,轮到晋国一位叫解扬的大夫担任哨探的任务。当时的哨探也是有讲究的,相当于军队的使者一样,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哨探也一样,双方都可以互相派出哨探,哨探的工作便是看看对方的部队情况,然后,回到自己的中军帐向主帅汇报对方部队的基本情况。比如有没有增兵等。

只是有一个规矩,那便是不得靠近对方营地,或者说,有一条红线不能越过,越过这条红线便相当于主动挑战。据说,当时会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双方都派出哨探,然后,互相探查对方的军队情况,有时会相遇,相遇时互相还打个招呼“兄弟,你们准备何时开战啊”之类的。由此看来,春秋时的战争真的是很搞笑的。

正因为春秋的战争本身便有些搞笑,所以,搞笑的事总会有。这一次,轮到解扬来搞一出笑话了。解扬知道暗探也就是常规动作,他驾着自己的战车出了晋营,沿着楚营转了一圈,未发现什么问题,便准备回营。

而就在这时,突然解扬战车四匹马中的一匹不知道突然发情了,或者被楚营中冷不妨某个士兵一声大吼给惊了,反正就是惊了。马惊了便要狂奔,一匹马惊了便带动了其他三匹马,于是,马兄弟们不听驾驶员的指挥便狂奔起来。

受惊的马儿象打了鸡血一样狂奔,那个速度之快难以形容,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战车上的主将解扬以及他的御者、车右这三人只好赶紧坐稳抓紧。解扬心大急:上天保佑,千万不要翻车,没在战场上战死,倒死在交通事故中那实在是太丢人了。

战车飞奔,早越过了那条红线,直闯入楚军大营后,战马终于恢复了正常。车停了,解扬等三人就顺理成章地被俘了。

听说解扬出了意外被俘了,解扬的部卒们纷纷请求开战,以救回解扬。赵盾可以说是气急败坏,看来被逼上梁山了。

而这时,军中来报,说楚军增兵了,大将屈荡率精兵数万驰援郑国。紧接着,又有军士来报,说晋国西边可能要出事,秦军正在酝酿一场战争。

赵盾舒了一口气,终于找到退兵的理由了。就这样,双方的北林对峙了几天后,晋军因为有十足的理由光荣撤退。而楚军则是俘虏了晋国一员大将解扬以及他的驾驶员和卫兵共三人,算是得胜回楚了。

这一次的晋楚交锋,楚庄王是大获全胜的。我们只讲了一个北林的事,虽然晋军并未受到损失而安全撤退,史料也没有详细记载这仗是如何打的,只记载了北林之战,晋军败,大夫解扬被俘。至于他是如何被俘的,也未找到什么资料。笔者这次详细讲了解扬被俘的经过,完全脑洞开了一次,臆想而已。

与晋首战获胜,楚庄王非常高兴,同时他又从晋国的情报人员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北林之战时,晋军以西线有危机为理由撤军,回国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情报是假的!

“晋军居然搞这一套自欺欺人的把戏,看来,晋军确实是有些问题了。”楚庄王笑着对伍参说。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原本想给蒍贾吃一个大憋,结果这小子运气极好,还得胜回国了。先不管蒍贾,看看晋国吧。

这下,晋国内部有得事可做了,赵盾必须要对此负责,当然,赵盾本就是精于此道的人,他很快消除了影响。而方式便是与秦国正式交手一次,于是,晋国便出兵攻打秦国的附属国崇国。结果却是又攻不下来,只好无功而返。

反正这一阵子,晋国是到处碰壁,常出洋相。中原各国又不是睁眼瞎,于是,许多国家都暗中向楚国送去了友好的秋波。

痛打落水狗的事,谁都愿意做。秦国首先坐不住了,为了报晋国侵犯崇国之仇,公元前607年,秦军大举进犯晋国的附属国焦国。这简单是把火烧到了晋国的眉毛上,晋国当然不肯让秦国乱来,于是出大军救援。但秦军偏偏不与晋军正面对抗,在把焦国抢掠了成了焦土后,远远遁去。

赵盾又气又急,大军出征,劳师劳心,就这样灰溜溜回去了?那太没面子了,想起那个郑国实在可恶,好吧,那便去找郑国的晦气吧。

公元前607年,晋国讨伐郑国。郑国仍旧是老套路,向楚国求援。楚庄王当然不可能放任郑国被晋国欺负,于是,令尹斗越椒率军向郑国进发。

斗越椒已经很好时间没有打仗了,这回终于挂帅,非常高兴。他真的很希望通过不断地领兵作战,树立起自己在军中的威信。这些年来,无论是国内平叛还是对外用兵,大王貌似都没有让他挂帅,理由还很充分:令尹关键是要协助不谷治理好国家,对付那些个小国,勿需劳烦令尹亲自前去。

斗越椒隐隐感觉大王对他的不信任,或者说,大王有意在压制自己在军中的表现。是的,斗越椒是一员猛将,他的威望必须建立在军功之上。而斗越椒的隐忧确实是忧对了,楚庄王就是有意在压制他。

而这一次,斗越椒没想到大王派他出征了。他踌躇满志,他一定要亲自击败晋军,以报当年城濮之战之耻。那一战,他是参加了,但由于被安排在若敖氏六卒里,即成得臣亲自率领的中军,结果连晋军都没接触过,便被告知楚军失败了。想想自己的满身武艺,尤其是超高级的箭术,斗越椒便感觉实在太窝囊了。

但晋军主将赵盾却终于没有给斗越椒这个机会,听说楚军由令尹斗越椒亲自率军来援郑国,赵盾就一个字:撤。

赵盾啊赵盾,你分明就是赵跑跑呗。斗越椒气得直跺脚。

不管如何,晋军终于撤退了,郑国之围也解了。楚国与郑国现在是如胶如漆,又到了楚成王时的铁杆哥们关系了。

无功而返的赵盾压力特别大,而此时,晋国国君晋灵公本就看不惯赵盾的专权,便设计想除掉赵盾。赵盾死里逃生后,干脆干掉了晋灵公,扶立了新的晋国国君晋成公。那是公元前606年的事。

赵盾毕竟也不是好惹的,连续碰钉子后,再加上背负着一个弑君的罪名,国内议论纷纷,这可不行。处理国内矛盾一时棘手,办法很简单:转移矛盾。怎么转移?有一招很妙,挑起国际争端,这一招如今北美洲某大国是经常在用的。

晋国又进攻郑国了。晋国与郑国本来便是隔壁邻居,郑国也完全看透了晋国,这一次晋国起倾国之兵来犯。又是新君即位三把火,郑国分析了一下国际形势,好吧,那我就服输吧。于是,郑国便与晋国讲和,双方订立了互不侵犯友好条约。郑国人很聪明,他们需要给晋国佬一个台阶。晋国站上了这个台阶后,也满意了,于是又撤军了。

这就是郑国的春秋,有人说他是墙头草,但这根草就这么韧。

楚庄王笑了,他没有怪罪郑国,这个国家地处中原中心,可谓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近几百年来,貌似每一次世界大战,都是围绕着郑国来的。不容易呐,楚庄王想。

要真正收服郑国等中原小弟,单靠大棒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想想楚穆王、楚成王时代,楚国军力不可谓不强,兵锋所向,敌人也算是望风而降的。但只要中原出现一股强劲的反楚力量,那些已经跟着楚国干的小弟们又纷纷倒戈。

原因在哪里呢?楚庄王其实已经想了很久了,就在他还在当一个浪荡子的时候就开始想了,而且他的想法是超越前人的:那是因为楚国在中原各诸侯的眼里,永远就是一个南蛮,根本没有融入到华夏中原。

一切的臣服,都是表面上的臣服。堂堂华夏中原,怎么可能被区区南蛮征服呢?

南蛮,成了楚国最大的障碍。必须要摘掉这顶南蛮大帽!楚庄王暗暗下定决心。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