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楚国风云

《春秋之楚国风云》

第5章楚庄王第15节斗氏灭族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楚庄王的行动是迅速的,是隐密的,更是有效的。叛军哪曾会料到败了一阵的楚军居然会立即发动夜袭?楚军接近叛军营寨,潘尪一声大喝,顿时火箭如雨射向叛军军营。敌军哪曾防备?一时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夹杂着哭爹喊娘声,强大的若敖六卒立即乱作一团。斗越椒见大事不妙,忙指挥撤离。

然而,他已经无路可撤了,仓皇而走的斗越椒率残兵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只见前面突然一阵战鼓急响,借着微微晨光,一彪人马拦住前方的路。原来,楚庄王一边派潘尪率兵偷袭叛军,一军亲率大军往叛军退路方悄悄包抄,由于准备充分,已经是以逸待劳多时了。

见退路已经被楚军截断,斗越椒大怒,他驱车前行,远远隔着楚军大喊:无耻之徒,不敢光明正大与本令尹决战,却搞偷鸡摸狗这一套,算什么英雄?

楚庄王没有听他大吵大叫,他转过头去,对他的车右潘党说:“将军,传闻你乃咱大楚第一神射手,此时不秀一把,更待何时?”

潘党,乃潘尪之子,此时担任楚庄王车右,负责保卫楚庄王。他早已按捺不住了,手中强弓早已挽起,一支利箭早已搭上,见大王令下,凝神屏气,将大弓拉了个满月,然后,手一松,只听破空声呼啸而去。

斗越椒正骂得起劲,他哪里料到,天刚蒙蒙亮,在目视视距有限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一支箭朝他射来?他正张着口呢,突然感到口里一硬一凉,伴随着来自面门的一股冲劲,一头向后仰去。

潘党的这一箭,不偏不倚,直射入斗越椒正张着嘴的大口中,沾着鲜血的箭尖露出后脖颈尺许。斗越椒,这位号称当时楚军勇力第一的令尹没有留下半句遗言,就这样卒掉了。

斗越椒一死,众军顿时大乱,楚庄王见状大喜,也来不及表扬潘党,手中令旗一挥,全军掩杀过去。而夜袭叛军的潘尪也率军赶到,前后夹击,叛军顿时崩溃,大部分被歼灭或投降活捉,逃出战场的寥寥无几。

就这样,楚庄王终于安全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二道生死攸关的大坎。第一道,是刚即位时,被斗克叛军胁持;第二道,就是令尹斗越椒之乱。若敖氏的这次叛乱是楚国历史上充满凶险的一次叛乱,而且在车对车、阵对阵、士对士的正面交锋中,楚军的实力确实不如若敖六卒,楚庄王极有可能是平不了叛的,这次平叛,再次展示了楚庄王的智谋与用兵之道。就在战场上,斗越椒的箭差点就射中了楚庄王。

当然,楚庄王在他的人生中还将很快迎来又一次生死关,我们很快便要讲到了,这里先卖个关子。先将若敖氏家族给处理了吧。

在对内斗争上,楚庄王并非善类,史载,若敖氏尽灭。世界第一大家族若敖氏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令人唏嘘不已。一个家族的崛起和强盛的延续,是多少代先辈中的仁人志士奋斗的结果啊,但只要家族出现一个败类,或者说一个败家子,家族便会玩完。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若敖氏家族本源是楚王室,长期以来,把持楚国朝政。而长期以来的把持朝政,并非是后世我们经常看到的将楚王玩弄于股掌之上,使之成为傀儡,自己胡作非为。若敖氏并非如此,自楚武王时代的斗伯比起,一代一代的族长都是忠勇之士,楚国的崛起,直至称雄春秋江湖,若敖氏家族是功不可没的。

但一个家族过分强大,势必引起高居庙堂之上的楚王的忌惮,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智的族长就应该低调,主动让出一部分权力,并交好其他公族,从而取得君主的完全信任。这一点,楚成王时代的令尹斗子文便做得很好。他能够做到三次让权,主动提出辞职,一生清廉,从而延续了家族的兴旺。

从成得臣开始,由于成得臣性格直率偏暴躁,所以招致了一些反对,如蒍氏家族便对他恨之入骨,同时也招致楚王的不满。所以,若敖氏家族是从成得臣开始,走向了危险境地。如果后来的族长能够象斗子文那样,谦虚、低调、谨慎,那家族荣耀将继续下去。但可惜的是,后来的族长并没有先人的智慧和胸襟,若敖氏与王室之间的矛盾,终归越来越激烈。

而当家族中有一些人心怀不满甚至不臣之举时,这种矛盾将激发成对抗。斗宜生、斗克先后叛乱,早已让楚王室以及忠于王室的公族警惕了,这种结果是致命的,哪怕是现在的令尹斗越椒只是为了权力而不是为了王位,也会唤起楚王的杀心。

斗越椒是不宜担任这个族长的,也不宜担任这个令尹的。为了家族荣耀的长存,想当年,令尹斗子文曾告诫过他的族人:不能推荐斗越椒担任楚国令尹,因为此人权力欲极强。如果他担任了令尹,大家最好是想办法保全自己,甚至离开楚国。

只是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忘了他说的话。甚至当时斗子文亲弟弟斗子良(斗越椒之父)也对斗子文这样的判断非常反感,据史料记载,斗子文曾经对斗子良说:兄弟,我看斗越椒这个人,是一个具有狼子野心的人,你要不亲手除了他?

这段史料记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当时的斗越椒还是一个小屁孩,据说斗子文讲这话时,斗越椒刚出生,斗子文凭斗越椒的长相和哭声来断定他是一个狼子野心的家伙,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斗子良很反感,他甚至便与哥哥不再说话了:什么话,让我杀自己的儿子?你倒杀一个自己的儿子给我看看?

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一般人干不出来,更何况亲手杀死还在年幼时的儿子?

所以,这可能是史学家杜撰来的,目的就是突出某些人的远虑之才,或者先见之明,同时说说明一种命运的归宿:这个人生来就应该是怎么样的。如三国时,名将魏延就被诸葛亮定性为天生就是要搞叛乱的,找不出理由,便找出一个魏延脑后生了反骨。可惜了蜀国这一员威猛的名将。

有的人生来便是要称王称侯的,有的人生来便是要入相出将的,有的人生来便是祸国殃民的,有的人生来便只能是屌丝贱民。斗越椒生来便是狼子野心,所以他肯定是要叛乱的。

不过,斗子文在他卒前的临终遗言倒是可信的,当时在病床上有气无力行将去世的斗子文流着泪对着族人说:“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斗子文说,如果斗越椒担任令尹,大家还是快逃出楚国吧,这样可以避免灭族之祸。唉,鬼也是要有人祭祀的,只是可惜我们若敖氏的鬼将来没人祭祀了。

这里便产生了一个成语:“若敖鬼馁”。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但对整个若敖氏家族举起屠戮之刀的,也并非楚庄王。楚庄王是一个内心仁义的主,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杀了斗越椒,而非整个若敖氏家族。但在若敖氏家族长期压迫下的楚国公族们不愿放过若敖氏,痛打落水狗的事貌似是历史上政治斗争的规定动作,于是,曾经显赫几世的楚国第一世家若敖氏,就被灭族了。

蒍氏被灭后,楚国国内的公族势力需要一个平衡。而力求平衡是许多君王/”为苗,成了苗贲皇,这便是苗姓的始祖。

苗贲皇对楚国恨之入骨,全身心投入到为晋国服务的事业中,成为晋国后来八大贤臣之一,在后来的楚晋争霸一场重要战役鄢陵之战中,这位斗氏后人为晋国出谋划策,重创了楚军,这是后话。

阅读春秋之楚国风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