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之行武纪

《星门之行武纪》

第66章定策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游击战法,你可理解为游动攻击。游而不击是那是逃跑,击而不游是那是拼命,游击战的精髓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种战法我们要发动老百姓依靠老百姓搜集情报、物资、粮食,依靠对当地地形熟悉的军卒打击敌人,削弱敌人,保存自己,壮大自己。”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武斌能理解这十六字的含义,却理解不了其中的战略思想,慢慢咀嚼其中的战法。

“当然这只是一时的”陈东猜想游击战法使用的时间不会太长,不需要像前世一样坚持几年。

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

因为大炎朝还是有能力进行反攻,三州的民心也可用。

看那些投降自己的居山、乌孙士卒就知道,自己这支部队只要打了胜仗,有的是人来投。

大炎在西域百年存在不是虚假的,威名远扬,盛名已久,在这里始终是各族百姓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一如前世盛唐。

“我想,过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发大军进行反击,那时我们有大功在手,说不定可以青云直上,封侯封爵。”

最后这句话点燃了武斌和王一鸣心中藏匿的梦想,封建王朝之下,谁不想平步青云,封侯拜将?谁不想光宗耀祖、名传史册?

“但凭大人所驱”两人齐齐拜道。

“好,我们休整七天,然后再计议行事。”陈东不在意这两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在自己手下翻不起大浪。

接下来几天,陈东连夜口述,由乌巴尔书写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游击战法八条原则和军营条例七十二条。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是照抄照搬太祖的想法,只是在三大纪律中一切缴获要归公这条略有改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百分之五奖励个人,百分之十归百人队里公财。

为此,各伙设副伙长专职记载战利品,各队增设一名执法员,负责维护军纪和记录核对战利品。

这又冒出一个问题来,识字的人不多,还需要开设夜班扫盲,这就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时半会能搞起来的。

游击战八条原则,陈东努力回忆,只想到了一半,自己又结合实际形势,增加几条原则,成为试行版本,有机会再进行改进。

军营七十二条,则纳入了部分现代军队的一些规章制度,结合大炎队伍军律,进行了初步规范。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陈东用这个就是要一步步改造这支军队,在这支军队身上打下自己的烙印。

一些规矩军纪在士卒看来都奇奇怪怪,比如自己的衣服要定期洗,脏了被抓就会被处罚等等。

不过最受欢迎的一个学识字。

这里和前世古代一样,百姓普遍都大字不识几个,学武学文都是一种人上人的表现,识字的人在村里是很受尊敬。

另一个则是教导队。

是的,陈东效仿前世军队,在队伍中成立了教导队,主要培养大量的基层骨干。

作为封建军队,大炎朝也不例外,对基层军官骨干的建设是一片荒漠,仍处于以将为主的时代。

所以,在古代“将为兵之胆”这一作用发挥的功效最大,大将阵亡就可能导致一场大败,奠定一场胜局。

袭营时,也是无将统领,兵就如无头苍蝇,乱哄哄很容易啸营溃逃。

基层军官的建设可以尽量的弥补这一点,强化军卒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但这一举动在士卒看来,就是一条上升的途径。

因为陈东明确表示过,以后必须经过教导队的培训,才能担任军官职位。

众士卒虽然对教导队这个词陌生,但都知道以后这就是条升官的途径,并且教导队教授的都是行军打仗的知识,到哪支部队都能用的上的本事。

同时,陈东还每天派遣士卒和百姓砍伐树木建造房屋,他也抽空找个地方将一百只机弩、兵器、甲胄、汽油都拿出来,剩余的四十多吨的粮肉也统统拿了出来,足够营地军民一个月的消耗。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王一鸣看到充足的粮肉自是最欣喜,其他官兵则看到甲胄兵器欣喜异常。

看到盔甲样式,武斌有一点诧异,因为样式和大炎、西域诸国的甲胄有些不同,但很快这点想法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穿上一身甲胄,重量比朝中重甲轻了三分之一,防御反而更加坚固,而且还好看。

再抽出一把腰刀,埕亮无比,手指轻轻一抹,能感到锋利的锐气似要割裂肌肤。

“好刀”武斌赞道,这些刀都是刀身略直,两面有一条血槽,刀头处向上形成一道弯弧。作为军人最喜爱的自然是甲刃,一套好的甲刃就是救命的利器。

这100把腰刀都是在仿制雁翎刀样式。

雁翎刀起源可追溯于盛唐,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它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

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它吸取了环首刀、唐横刀的一些优点,刀身坚硬锋利且不易折断,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另外,相对于环首刀、唐刀等直刀,雁翎刀能更多样化,劈、砍、刺等功能都十分出色。

陈东对这些刀都进行了加重,这方世界武风强悍,大炎的军队士卒普遍力气都是在三四百斤。

按照使用兵刃为力气的十分之一计算,兵刃应在二十斤到三十斤左右,若加上行军、长时间的战斗、甲胄等等体力消耗,陈东最后将刀的重量减半,在十斤到十五斤之间。

“确实很好,恐怕有百锻以上的水平,工部的兵器监都不能生产。”王一鸣叹道。不是兵器监不能生产更好的刀,而是不能量产。

像大炎和周边国家的军队,一般使用的都是铁制武器,精锐才使用精钢制成的兵刃,都尉以上军官才能用得起百锻、千锻炼制的兵刃。

这只是用得起而不是拥有,百锻、千锻的兵刃那是那么好得的?

所以,很多军官使用的是百锻钢铁制的兵器,或精钢制成的兵器。

“你再看那些弩?”

王一鸣努努嘴,陈东拿出的无论盔甲还是兵器都要比大炎朝的好,特别是那些弩,他一眼就看出厉害之处。

“怎么了?”武斌随手拿起一把弩,扣上弩矢。

“嗯?连弩?怎么是十支连弩?”他万分震惊,激动的放上弩矢,瞄准前方一棵碗口粗的树木。

然后扣动扳机,“嗖”箭似流星,只余箭尾露在外面一点。

再次击发,“嗖、嗖、嗖……”连续四点寒芒一闪即没。

“这怎么可能?”由不得武斌惊讶,连弩在大炎也有制造,不过都是一种小巧的手弩,但是这种机弩射程有限。

一般手弩配有五矢,也是连续发射,射程只有二三十米,由于制作精巧,价格昂贵,也不能量产,只有京都镇抚司才有配备。

而军用的弓弩、大黄弩都是单发,威力巨大的三床弩、连弩车都需要几人协作才能发射。

最让武斌惊讶的就是这把弩的射程、威力。

那棵树距离至少有七十米,松树的质地还异常坚硬,可仍让弩矢贯穿,这威力太强了,重甲都挡不住。

这简直是神兵利器。

“老王,你说,都尉大人到底是什么人?”武斌惊讶过后,不禁沉思。

“不知道,也许是某个世家的公子吧。”

武斌沉思片刻轻轻点头,也许只有那些高门大阀才能拿得出这样犀利的利器吧。

七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整支部队也初步融合到一起,接下来就要用一场场胜利来奠定信心,形成一个牢不可摧的整体。

“CL县和L县,武副都尉你认为应该选哪一个?”木屋中只有陈东和武斌两人。

陈东决议要展开行动,提前通知武斌来进行研究。

武斌低头仔细研究着手中的情报,这些都是近三天时间打探到的消息。良久后他开口道:“属下认为,我们应该攻打L县。”

“一是L县距离我们最近,县城十五里外就是清风岭山林;二是L县城墙较矮,便于我们进攻;三是L县驻扎的姮国三千人,不是主将统领。”

陈东点点头,不出自己所料。他其实是无所谓,两地先打哪一个都行。

“那如何打?副都尉可有想法?”

“我们人数较少,又缺乏攻城器械,不能硬打只可智取。”武斌思索片刻后道,“最好是夜袭”

“哦”陈东没想到这个武斌有点本事啊,不愧是老军伍。

陈东也是这个打算,毕竟才800人,白天攻打时,两军人数一目了然,敌军占据数量优势必然抵抗激烈。

陈东可不愿意第一仗就出现大的伤亡,夜间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星门之行武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