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旋风

《奉天旋风》

第374章海员归来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海员归来

里屋的三傻子和外屋的小棠,都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从常疤拉口中讲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经是个海员,他就是张大鼻子。

讲起张大鼻子,正应了那句话:说来话长。

海员张大鼻子家有妻女,妻子正年轻,两个女儿也尚年幼。

清朝末年的营口港,是东北海运大港。

国际航线有营口至俄国、营口经天津至英国哥伦布、营口经烟台至英国伦敦等。

营口的国际货运,南洋航线由英国的几大洋行垄断。东亚航线,则是日本人控制。

当然,俄国人也插上了一脚。

张大鼻子就在洋货轮尼古拉号上跑船,线路是从营口港到海参崴,再从海参崴到营口港。

然而,在一次出海航行的时候,出事了。

那是个阴云欲雨的日子,张大鼻子的老婆坐在家门口揉胰子。

后来人们称肥皂为胰子,但更早以前,胰子却不是肥皂,而是将猪胰脏和碱包在一起,然后裹上乱麻,在手中不停地揉哇搓呀的。

最后,胰脏和碱揉成了一块,剥去乱麻,就成了细腻的胰子,这就是挺古老的洗涤用品了。

正如孙思邈所描述的那样:"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

张大鼻子的老婆,揉出一块块胰子是为了卖钱,贴补家用。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张太太正在院里揉着胰子,天上开始掉雨点了,同时,有几个人进了院。

其中一个人腔调生硬地说:“还好,没挨浇。”

张大鼻子的老婆抬头一看,来的是几个洋人,其中一个她认识,是洋教堂的约翰神父。

张大鼻子信洋教,因此他全家人跟约翰神父也都熟悉。

约翰神父指着他身后的几个洋人介绍道:“张太太,这几位是俄国远东航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有事情要跟你说。”

张太太当时心里便一紧,暗道:“不会是孩子他爸出什么事了吧?”

然而,这几个俄国人还真就没带来什么好消息,反而带来了凶信。

尼古拉号这次出海,途经山东龙口时,遭遇狂风巨浪。

尼古拉号沉没,船员大多死亡,也有一部分人失踪,估计已无生还的可能了。

张大鼻子,便在失踪人员之列。

目前,尼古拉号出事已经十天了,张大鼻子依旧杳无音讯。

俄国远东航运公司的人,便将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张太太,同时送给了她一笔抚恤金。

这对张家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家里的一座山就这么塌了。

张太太刚要放声痛哭,约翰神父却说道:“让他安安静静的去往天国,去见我们的主吧,如果哭闹他走得会不安心的……阿门。”

张太太却依旧在哭,只是捂上了嘴,尽量让哭声小一些。

小女儿尚在襁褓中,大女儿也还年幼,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看到妈妈哭,她好怕好怕,上前抱住了妈妈的大腿。

半年后的一个黄昏,一艘木帆货船停靠在了码头旁。

一位年轻的水手,将外衣搭在肩上,从跳板上走下来。

船上的人冲他喊道:“这回你是到家啦,别忘了三天后回船上来,我们返回厦门!”

年轻的水手向身后木帆货船挥了挥衣裳,然后大步流星向前走去。

清末营口港,是东北海运第一良港。

海上航运分为木帆船运输和轮船运输两种方式。

木帆船海运主要承担国内贸易运输。

十九世纪末,每年到达营口港的各地木帆货船有千艘以上。

《营口县志·交通篇·航行出港路线》里有明确记载:“营邑濒海,轮帆往来,为东北交通上第一良港。”

营口港木帆货船国内航运线有三条:

一是南航线。由营口起,直达龙口、登州、烟台、威海卫、青岛、海州,转至上海、温州、兴泉、福建、厦门、汕头、广州、香港等处。

一是北航线。直达大连、旅顺、安东各处。

一是西航线。直达葫芦岛、秦皇岛、天津等处。

这位年轻的水手便是从南航线的船上下来的,他不是别人,正是失踪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张大鼻子。

半年没回家的张大鼻子恨不得身上插了双翅,即刻飞到家中。

家中到爱妻怎么样了?她这半年一定是担忧中度日如年的吧?

女儿怎么样了,长高了吗?

半年前,尼古拉号在狂风巨浪中沉没之时,他跳入了海中,却一下子就被浪涛卷走了。

在海浪中挣扎的他,看到不远处的浪涛上有一块破船板,他拼命游过去,将身子搭在了船板上。

在船板上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当风浪平息时,他遥遥望见了远处的一片陆地,白沙滩绿丛林,那应该是座小海岛。

又饥又渴又困又乏的他,看见了海岛就看见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他上身趴伏在船板上,双腿用力蹬水,向海岛方向游去。

忽然,他看到了碧蓝的大海上出现了一点白帆。

他知道自己有救了,看见白帆,他便断定,这个岛绝对不是无人的荒岛,岛上肯定有人居住。

阅读奉天旋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