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大宋登仕郎》

第217章判江南事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镇江军节度使判江南西路事吴文接到了开封府传过来的八百里加急文书。细细看过文书后,吴文在节度使府陷入了沉思。

自从去年南唐被平定后,宋国将南唐旧地分割为若干路,依照路府州县的旧制任免官员考课政绩。

由于是初定,所以正常的文官知州还没有全面推行,地方上依然以军管为主,但是尽量都是安排吴文这样文武双全的干吏作为节度使或者转运使的人选,在中枢想来,武可定边,文可抚民是这段时间南唐地方官员的最理想状态。

吴文曾经以先锋官的身份参加过灭后蜀之战,在灭后蜀后,又在地方上做过转运使,对地方财政和行政见解独到,所以在赵匡胤的力主之下,吴文做了镇江军节度使兼判江南西路事。

大宋开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教训,节度使一职在开国后尽数夺取实权,成为立有大功的文官武将的虚衔,吴文的实际差遣是判江南西路事,出任地方,一般被民间称为使相,权威极大。

看到加急文书上面洋洋洒洒的数百字,吴文越看越是佩服。

皇上北征,监国坐镇中枢,而这一套关于江南商税农税的方略,使得原本难以下手的江南财税问题如同拨云见日,看的是清清楚楚。

“来人呐,节度使府和建康府所属官员,半个时辰后在节度使衙门议事。”

半个时辰后,吴文身穿紫袍,坐于床榻之上,下面依次坐着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等一众官员。

“诸位同僚,本官刚才收到一份开封府的命令,要求我等在江南西路推行振兴商业的政策。诸位同僚可有什么好主意啊。”吴文开口说道。

吴文才一开口,下面众位佐官议论纷纷。

“振兴商业?”

“监国和赵相想要做什么?”

“前些日子不是还在说农税吃紧么?怎么又说道商业去了?”

“自古圣人以农为本,如何国朝还要振兴商业?”

一众官员七嘴八舌,吴文也不制止,端着茶杯看着,不发一言。

虽然江南地区节度使,转运使,知州,通判等高官是由朝廷任免,但是由于江南地面新定,不可能一朝一夕换取所有的官员,所以大多数原来的南唐地方没有明显劣迹的中低级官员留任,于是节度使下辖的佐官和建康府下辖的各署,十有八九还是旧人。

能够在地方佐官一直不倒的人物,除了自己是玲珑剔透滑不留手之外,家族在地方上的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评标准。

如果没有一点背景,来地方做官,不管是修路架桥这些善政,还是收税,剿匪这些具体事务,都足以让一个官员焦头烂额,疲于奔走,到头来还没有什么成绩。

吴文里看着下面一大群满脸正义,仿佛一直为国朝打算的官员,心中想到:说着拥护国朝的是你们,私下里偷偷抗税叫苦的也是你们,集市上日进斗金的是你们,旷野中田土无数的还是你们。说你们是国朝的支柱,按照皇上藏富于民不抑兼并的国策来看,确实也算是;说这一群是大宋的蛀虫,好像也有道理。

如果是在平后蜀的军中,吴文早就将一众心口不一的官吏砍了脑袋。但是在地方上做转运使的履历,使得吴文对官场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先不说话,看你们要说个什么花样。

终于有一位推官忍不住了,提高音量,向吴文拱手问道:“使相,这监国和赵相、卢相到底是何用意呢请使相示下。”

其余官员听到有人询问吴文,也纷纷停止交头接耳。

吴文慢吞吞的喝了一口茶,说道:“监国交代了几项事务,用于鼓励商业,我现在给大家分说一下,诸位同僚一起参详。”

“第一,在江南路开始拍卖冠名权,最高可以上到节度使府,其余冠名的名头,责成江南西路自己妥善安排就是。”

说出第一条后,过不如吴文所料,一众属官兴致缺缺,豪商巨贾手眼通天,开封府拍卖冠名权一事,已经是传遍天下,其中御用和皇室所用拍卖成数万两银子也是当时的热门话题,更厉害的是,开封府拍卖的皇室御用等冠名,可以周流天下,既如此,那什么江南路或者建康府之类的名头自然没办法引起江南富商们的注意,同样就不会引起一众属官的兴趣了。

吴文没有理会下属的反应,继续说道:“第二,朝廷将通告各处驿站,官驿可以接待积极商户的业务,运输存储和传递信件。”

“使相此话当真?馆驿可以公开接业务了?”

看来这一点开始打动众人了,吴文笑道:“自然当真,一旦有了馆驿,那商贾长途贩运必然更为便利。”

有心思灵活的官员问道:“使相,如何才是积极商户?监国的意思是,不是所有商户都可以使用驿站?”

吴文啜了一口茶,道:“馆驿还有自家事务,自然不可能满足所有商户,于是监国将商户分为积极商户和不积极商户,至于如何划分,后面本官自然会说。”

顿了一顿,吴文继续道:“第三,监国下令,积极商户中,每一户可以选子弟一至二人,参与科考。”

吴文的话,宛如午夜惊雷,一众官员现实一懵,然后整个大堂开始议论纷纷。

虽然堂下官员都是官身,直系子弟自然可以参加科考。但是国朝开国以来,以前朝为范本,重农抑商,商人子弟不许参考,就是的堂下官员的家族中,有的分支因为行商致富,虽然日进千金,但是子弟就断了仕进的路子,这一次监国居然放开了商贾子弟科考的禁令,怎么不让一众官员欣喜若狂。如果家族内子弟能够有资格参与科考,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大助益。

过了片刻,议论的劲头缓下来后,一众官员慢慢冷静下来。

和前一个可以得到驿站使用权的要求一样,官员们都注意到了“积极商户”这一个要求。

吴文这个时候说出了第三点:“国朝开国后,因为海外贸易发达,也是国朝重要的收益来源,所以设置市舶司,专管海运,航向东到日本新罗百济,南到马拉加,真腊,西到天竺花拉子模,收益颇丰。”

说到此处,一众属官心里不知道吴文要表达什么,这市舶司和商贩有什么关系,市舶司想来都是朝廷专人管理,属于官商。

不过听得吴文顿了一顿,说道:“今监国下令,但凡民间商户,只要成为积极商户者,可以在市舶司备案,只要贩售物质不是盐铁等禁售品,那商贩可以取得和市舶司商船队同行的海外贸易的权力。”

这一下,甚至比子弟参与科考都更加的震动人心。

海外贸易,但凡是豪商巨贾都知道海外贸易是怎么样抢钱,禁止盐铁,我们可以卖其他东西啊,就是简简单单的丝绸瓷器,运到花拉子模或者阿拉伯,价格何止百倍。

往日里因为私商没有海船队,加上没有武装护送,难免遇上海匪,所以一般的私商都不敢想海外贸易的事情。

而如今,监国开口应承下了此事。

这和让大家出去捡钱有什么区别。

一众官员欣喜莫名,这时候,一个胖胖的主薄,向吴文拱拱手,问道:“使相,怎么样,才可以成为监国所说的积极商户?”询问之时,胖子的呼吸明显变重了很多。

吴文将茶杯一放,站了起来。

阅读大宋登仕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